|
作家评传 》 心靈跋涉的歷程:巴金最後23個春秋 》
在冥冥中與彭德懷對話(2)
竇應泰 Dou Yingtai
巴金當然不會知道曹禺這封信,是代表中宣部某位領導的意見。不過他已經感受到,曹禺的信無論對國傢還是對他自己,都是最及時最誠懇的建議。巴金知道沒有什麽比在戰爭打響的時候,勇敢投身朝鮮前綫更為緊要的事了。於是,他馬上决定到朝鮮去!
蕭珊聽到巴金的主張後,當然是無條件支持。無論是在抗戰期間,還是她們結婚以後的漫長日子裏,巴金和蕭珊始終處於聚少離多的生活狀態。現在好不容易贏來了和平,蕭珊沒有想到巴金反而比從前還要繁忙了。儘管巴金經常有寫作之外的社會活動,可是蕭珊對此感到高興。她對巴金說:“你去吧,傢裏的事都有我來管。兩個孩子也不用你操心,我衹希望你能平平安安地回來!”
巴金與蕭珊灑淚而別,然後他乘上嚮北京飛馳的列車。在古都北京,很快就組成了以巴金為組長的中國藝術傢赴朝創作組。副組長是從延安來的著名版畫傢古元,而參加這個赴朝創作組的所有成員,也多是來自國內各地的著名作傢和畫傢。這些頗有造詣的藝術傢都在巴金的領導下,進行了赴朝前的緊張學習。巴金感到他此次赴朝,不僅僅是為着寫作,更重要的是他負有一個特殊的歷史使命:代着中國作傢和藝術傢對朝鮮人民的深厚感情,前往朝鮮戰場去慰問中朝兩國抗美前綫的戰士。
讓巴金感到驚喜的還有,他在那些舊信件中,居然發現了一封蕭珊親筆寫給他的信。他仔細一看,發黃的信竟然也是他在去朝鮮期間中收到蕭珊寄自上海的傢書。這樣的信竟然在“文革”以後重新看到了,這對巴金來說不能不是一種意外的驚喜。
“這封信太珍貴了!”巴金情不自禁地感嘆着,他看着妻子1952年給他的信,眼睛竟又濕潤了!這原來是他剛從上海到北京時蕭珊從上海寫來的信。今天讀到它,巴金就會想到他與蕭珊曾經有過的愛情生活。
李先生:
今晚上小康請我們去吃面,出去之前以為有你的信來,沒有等着,小妹吵着要看對面的電影,我把今上午寫的信寄了。回傢讀到你的信,一時感情很波動,無法自製,我多麽想能緊緊的拉住你的手,讓你瞭解我心情之萬一。上海自你走後尚未有陽光,你把雨帽丟在傢裏,如果你們不另發雨衣的話,我勸你立刻買一項,這裏每天在下雨。剛纔馬弟弟出去時我讓他戴你的雨帽。我陪了他們看二次電影,《中國雜技團》大傢都滿意。小妹,老太太都想看第二次,但最近不演了。你能留北京至月底,很好,至少我們離得很近一點,離開北京後,你會不會沒有時間給我寫信呢,我真怕沒有你的信的日子。沒有你的信,我怎能想象你的生活?你不知道有時候我多麽的需要你,我多渴望你能更愛我一點,我好像還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小女孩子。
剛纔十二小姐沒有回來,老太再三的對丁香她們說:後門別上鎖,小娘娘沒有回傢!現在誰會這樣的關懷我呢?有的衹是需要我照料或關心的人,我得硬。一天晚上,睡在床上的時候,小妹很好奇的問:“媽媽,你為什麽流眼淚了?”
我能對一個小女孩說什麽呢。而且我最不願意別人看到我的眼淚,或看見我哭。剛在小康傢時,大傢都以汝及人沒有回到為奇,“傢”還是非常溫暖的地方。成都大嫂、三三都有信來,錢都收到了。譯協抗美援朝的收據也寄來,我把幾張收條放在一塊兒。
雨還在落着,我真不喜歡。你猜我在哪兒給你寫信?--我睡在床上,躺着給你寫。今天天氣又變了,外面好大的風。小妹聽說你又有禮物給她。很快活。今天她一直問我,烏剋蘭是不是一個人,無論如何解釋不清,這孩子主觀也很強。冷得很,不寫了,現在是十一點零五分,小弟還沒有醒!
1952年2月 珍
往事依如電影鏡頭一樣在他的眼前閃回。
1952年3月的一個晴天,他坐在駛往東北的火車上,巴金是平生第一次來到陌生的塞外關東。當他望見橫跨在鴨緑江上的大鐵橋時,心情頓時激動起來。朝鮮的土地已在他的眼前了,戰火硝煙已在這位作傢的面前彌漫和繚繞。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在巴金的生活閱歷中又有了赴朝這段非凡的經歷。
巴金在翻閱從造反派手裏退回來的查抄物品時,忽然發現一個小册子。那是一本他珍藏多年的紀念,雖然年深日久,雜志封面早已經褪色,然而他仍然下抻手就翻到那篇自己在赴朝第四天夜裏,在朝鮮戰場一個坑道裏,就着昏暗的油燈寫下的文章:《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
時光已經過了二十多年,可是,當年他在朝鮮第一次見到彭德懷元帥的情景依稀如昨。巴金發現彭德懷確是一位出生入死的共産黨人,時至今日巴金還在心裏暗暗贊佩着這位了不起的湖南漢子。他翻閱自己從前寫的文稿,現在忽然感到有點陌生了。然而,自己當年筆下的文字,讓他現在讀起來,仍有一種親切感:
“我們在三月二十二日正午以前,見到了志願軍的彭司令員。外面開始在飄雪。洞裏非常暖和。這是一間並不太大的屋子,卻在靠門的這一頭,在低矮的石頂蓋下,懸了兩盞沒有燈罩的電燈。......我們十七個從祖國來的文藝工作者坐在板凳上,懷着興奮的心情,用期待的眼光望着門外半明半暗的甬道。我們等了一刻鐘,我們等待着這樣一個人:他不願意別人多提他的名字,可是全世界人民都尊敬他為一個偉大的和平戰士;全世界的母親都感謝他,因為他救了朝鮮的母親和孩子;全中國人民都願意在他面前說一句感謝的話,因為他保護着祖國的母親和孩子的和平生活。拿他對世界的貢獻來說,拿他保衛祖國的功勳來說,我們在他面前顯得太緲小了。所以聽到腳步聲逼近的時候,一種不敢接近他的敬畏感覺使我們忽然緊張起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
|
|
悲劇在暮年上演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1)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2)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3)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4)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5) | 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1) | 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2) | 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3) | 中午噩耗進傢門(1) | 中午噩耗進傢門(2) | 中午噩耗進傢門(3) | 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1) | 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2) | 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3) | 與愛交織的訣別 | 愛情起步的地方(1) | 愛情起步的地方(2) | 愛情起步的地方(3) | 愛情起步的地方(4) | 花溪,寧靜的婚夜(1) | 花溪,寧靜的婚夜(2) | 花溪,寧靜的婚夜(3) | 花溪,寧靜的婚夜(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