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 》 小趨勢——决定未來大變革的潛藏力量 》
第44節:第九部分 生活方式(1)
馬剋·佩恩 Mark - Payne
國際畫面
腰圍增加並非美國獨有的現象。體重超重已經成為一個世界範圍的問題,以致於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把這種呈現蔓延之勢的現象命名為"全球性肥胖癥"(Globesity)。
當然,饑餓和營養不良仍然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嚴重問題(和最大的殺手)。但是就數字而言,全世界有大約8億人營養不良,卻有大約10億人體重超重。
1995年,全世界的"胖"人衹有2億,現在已經超過了3億。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在未來的數年裏,肥胖癥將在世界範圍內成為心髒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等致命疾病的致病和致死的誘因。
▲以墨西哥為例,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30個成員國中,它僅僅排在它的北方鄰國之後,是第二大胖人國傢。在墨西哥人中,包括墨西哥和美國境內的墨西哥人,有整整74%的男性體重超重或患有肥胖癥,女性中體重超重和患有肥胖癥的人也占到了70%。1968年,糖尿病在墨西哥的致命疾病中排名第35位,現在已經成為頭號的致命疾病。
▲再以中國為例,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男性超重的比例已經從4%增加到15%,女性超重的比例則從10%增加到20%。到2010年,世界上的糖尿病患者中將有超過一半的人是亞洲人。
再來看看美國的情況,非洲裔美國婦女罹患肥胖癥的比率,要遠遠高於其他任何地方的婦女。非洲的情況是,營養不良的比率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高。但是在非洲
▲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和四分之一的男性體重超重,而且,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在下一個10年中,非洲將有41%的女性和30%的男性體重超重。
▲在南非,有56%的女性或是體重超重,或是患有肥胖癥,而低於正常體重的女性所占的比例還不到10%。
▲在喀麥隆、岡比亞和尼日利亞,肥胖癥患者或體重超重者在全部人口中所占的比率大約為35%。
誠然,非洲的糖尿病患病率仍然衹有2%,而歐洲和北美患病率為將近8%,但是非洲極為缺乏糖尿病的早期診斷設備和有效治療藥物。因此,雖然可以把糖尿病看作是"富人病",是一種營養過剩導致的疾病,但是,窮人得了糖尿病,患者身體受損害的程度會更大。
為什麽肥胖會成為一種迅速蔓延到全球的現象?專傢認為,這種現象與人們飲食習慣的變化有關,以前人們吃的是蔬菜和𠔌物類食品,而現在吃的是經過精加工的食品和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品。世界各地的食品,尤其是富含卡路裏的食品,比以前更便宜了。我們在正餐和快餐中攝入的糖和油脂比以前更多了。墨西哥人(前面說過,墨西哥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胖人第二多的國傢)現在已經像喝牛奶一樣習慣於喝可樂了。
以前人們習慣於走路和騎自行車,現在開汽車,至少是騎小型摩托車,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情況。都市化、電視,還有不愛活動的生活習慣,已經把人們變成了電視機前的懶蟲(couchpotatoes)。
第九部分 生活方式
能長時間集中精力的人
人們普遍認為,美國人集中精力的時間正在縮短。在幾十年以前,我們就把60秒的廣告縮減為30秒了,而現在,互聯網上廣告的"恰當"時間長度似乎是15秒。我們把總統的競選綱領縮減為可以貼在汽車保險杠上的標語,我們的生活節奏變快了,我們給朋友們發送短信息甚至不耐煩拼寫完整的單詞。
美國怎麽會有那麽多患有註意力缺陷障礙癥(AttentionDeficitDisorder,ADD)的人呢?
不過,我們還是先把節奏放慢一點,就放慢一分鐘。有《相約星期二》(TuesdayswithMorrie),就有湯姆·沃爾夫(TomWolfe)的長篇小說。在你的電腦顯示屏上,有自動跳出來的那種一看就心跳,頗為熱鬧的兩分鐘廣告;在你的電視屏幕上,就有精心編排的30分鐘的商業片--這可是一個每年盈利高達900億美元的行業。
有些人的做事節奏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希望從書籍、電影、産品和新聞中得到的,是更深入和更豐富的信息,是能夠切實解决生活問題的答案。他們希望瞭解的是基本的事實,而不是轉瞬即逝的表現手法。雖然許多市場營銷專傢還有政治傢,一直在刻意地完善嚮"患有註意力缺陷障礙癥的美國"(ADDAmerica)傳達信息的方式,他們認為自己的聽衆或觀衆給自己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他們會把大量的信息壓縮到以納秒(nano-seconds)為單位的時間裏。但是,更明智的做法是,也要關照一下美國的那些"能夠長時間集中精力的人"(LongAttentionSpanfolks,LAS)。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簡介 編輯推薦 | 第2節:媒體評論 目錄 | 第3節:目錄 中文版序言 | 第4節:譯者前言(1) | 第5節:譯者前言(2) | 第6節:譯者前言(3) | 第7節:英文版序言(1) | 第8節:英文版序言(2) | 第9節:英文版序言(3) | 第10節:英文版序言(4) | 第11節:英文版序言(5) | 第12節:英文版序言(6) | 第13節:第一部分愛情、性與男女關係(1) | 第14節:第一部分愛情、性與男女關係(2) | 第15節:第一部分愛情、性與男女關係(3) | 第16節:第一部分愛情、性與男女關係(4) | 第17節: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1) | 第18節: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2) | 第19節: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3) | 第20節: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4) | 第21節: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5) | 第22節:第三部分 種族與宗教(1) | 第23節:第三部分 種族與宗教(2) | 第24節:第三部分 種族與宗教(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