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做了齐国国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从此,春秋的舞台上,就成了齐桓公尽情表演的PK台。
崛起东方
齐桓公是春秋历史上第一个称霸的诸侯。那么,他为什么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霸主地位呢?归结起来就是天时、地利与人和。
先说天时。当齐桓公之世,周天子已日趋衰弱,这为齐桓公称霸准备了必要条件,倘若有一个强大的周王室在,那么齐桓公再能干,也不可能干出霸业来。此外,当年中原的小霸主郑庄公死后,郑国随之发生一系列内乱,其势力己大不如前;宋国和卫国都是齐国的邻国,也一直是齐国重点防御的对象,但当齐桓公即位之时,宋卫差不多同时发生内乱,其中,宋国还于庄公十年也就是齐桓公即位后的第二年遭遇了齐国的沉重打击,不久,宋国又生内乱;而卫国差一点被狄人亡国。南面的鲁国在齐桓公的父兄辈时,就成了齐国的下饭菜;虽然齐桓公即位第二年,两国爆发著名的"长勺之战",鲁庄公在一个叫曹刿的"鄙人"帮助下,打赢了齐国,但不久之后,鲁国也发生了内乱:庆父不死,鲁难未了,就是指这一次,后依靠齐国的力量才得以平息。力量的此消彼长,给齐桓公称霸准备了"天时"。
其次说地利。齐国位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且不说因此得渔盐之利,单从地理位置来看,就避免了四面受敌的窘迫,使得齐国一心向西南发展。这是地利。
当然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和。得人是齐桓公得以称霸的核心因素。
广揽人才,用人不疑,是齐桓公即位后采取的人才战略。
上面说到公子小白抢先一步进入齐国国都,在众人的支持下即位做了齐桓公。一面整顿朝纲,一面派鲍叔牙带兵去抵挡鲁国和公子纠。齐鲁两国的军队随之大战于干时,鲁军不敌,鲁庄公丢了战车仓皇逃回。鲍叔牙派人照会鲁庄公,说公子纠是齐国国君的兄弟,请鲁国杀了他(以绝后患);管仲、召忽是国君的仇人,请鲁国把他们交给我带回去处置。鲁国见大兵压境,没得选择,只好听从,杀了公子纠,召忽也跟着自杀。把管仲捉进囚车,交给鲍叔牙。于是鲍叔牙班师,在半路上就把管仲从囚车里释放出来。回到朝中,鲍叔牙对齐桓公说:管仲的治国才能比高傒还要高明,可以让他来辅佐国君。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拜管仲为相。鲁人得知,方知上当,后悔不迭。
那么,鲍叔牙所说的高傒是谁呢?
高傒,字敬仲,又称高子。高傒是姜太公的后裔,《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齐太公的六世孙齐文公(赤)之子被封于高,人称公子高。"高傒就是公子高的孙子。史载"国子、高子,天子所命,为齐守臣,皆上卿也"。就是说齐国的国氏、高氏两家都是周天子亲封的卿大夫,他们世代袭有监国地位,为天子"辅佐"齐侯,因此在国内享有极大声誉。齐桓公在做公子时就一直有意识地与他们结交,获得了他们的好感,争取到他们的支持。高傒与小白的关系就亲如兄弟。小白逃到临近的莒国之后,高傒就一直与小白保持联系,因此,公孙无知一旦被杀,高傒便抢先暗中从莒国召回小白。凭借他们在朝中的威望和影响,齐人便立小白为君。所以说高子、国子是这次长跑争位比赛的关键人物,没有国子、高子,齐桓公是难以继位的,毕竟根据继承顺序,哥哥襄公虽死,但继位的应是公子纠,小白是三子,怎么也轮不到他。是由于高子等人力争,不以长幼为序而以能力大小而论,才数着老三。
所以鲍叔牙一说管仲的才能比高子还厉害,齐桓公这才任用管仲。《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桓公即得管仲,与鲍叔牙、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渔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可以看出高傒不仅是扶立齐桓公继位的关键人物,还是辅助齐桓公和管仲进行改革治齐的重要人物之一。从上面也可看到,公子小白不愧为一政治家。
除了取得高子、国子等人的支持外,齐桓公朝中还有著名的"桓管五杰",即王子城父、宾胥无、隰朋、宁戚、东郭牙五位名臣。
王子城父是齐桓公挥下一员名将,由管仲推举任大司马,掌管行军作战之事。管仲在推荐王子城父为大司马时对王子城父卓越的治军才能给予了高度肯定,说他在疆场上能让三军将士个个奋不顾身,视死如归。
宾胥无,治法如山,断案公正,不杀无辜,不诬无罪。是齐桓公的大司理,主管司法刑律。
隰朋是齐庄公的曾孙,齐桓公的子侄。《管子·戒》记载,齐桓公曾经评价隰朋和管仲:"孤之闻二子之言也,耳加聪而视加明。"隰朋出身于贵族世家,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行为处事颇有贵族风范,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周到细致;而且他的口才很好,言辞刚柔相济,所以齐桓公任命他为"大行",即外交大臣。齐桓公要成就霸业、领导群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隰朋的特点十分胜任"大行"一职,他也成为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外交大臣。后来管仲病重,齐桓公前去探视,询问万一有事,谁是接替他职务的最佳人选,管仲毅然向桓公推荐隰朋。管仲认为隰朋目光远大,而且为人谦和下问,以自己的善良和美德陶冶他人,所以没有人不心服口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