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大話方言   》 引進與發明(3)      易中天 Yi Zhongtian

  然而還是有些外來詞像????溶入水裏一樣,化得不見痕跡了,比如“癟三”和“阿飛”就是。癟三和阿飛,一般都認為是上海方言,薛理勇先生則指出它們是洋涇浜英語(見薛著《閑話上海》)。洋涇浜,在今上海延安東路一帶,當年是黃浦江的一條支流,也是租界的界河。既然是界河所在,便難免華洋混雜,交易頻繁的。那時與洋人打交道的,有所謂洋行幫、生意幫、白相幫和碼頭幫。但不管是哪一幫,英語都不怎麽地道(洋行幫水平最高,碼頭幫最差),都夾雜着上海話或上海腔,所以叫洋涇浜英語。
  ·洋涇浜如此這般一普及,有些詞就變成了上海話,不再是英語了。
  洋涇浜是地地道道的上海特産,也是典型的外語加方言。那時上海的各行各業差不多都要和洋人交往,連人力車夫一類的“苦力”也不例外,也就顧不上語音標準不標準,語法規範不規範。為了普及英語,更有好事者編出洋涇浜歌:來是康姆去是𠔌,廿四洋鈿吞的福。是叫也司勿叫諾,如此如此沙鹹魚沙。真嶄實貨佛立𠔌,洋行買辦江擺渡。翹梯翹梯請吃茶,雪堂雪堂請儂坐。打屁股叫班蒲麯,混賬王八蛋風爐。麥剋麥剋鈔票多,畢的生司當票多。紅頭阿三開潑度,自傢兄弟勃拉茶。爺要發茶娘賣茶,丈人阿伯發音落。如果用上海話把這歌訣念一遍,保管洋涇浜味道十足。
  洋涇浜如此這般一普及,有些詞就變成了上海話,不再是英語了。比如英語管乞丐叫deg,管乞討叫degfor,洋涇浜則稱作degsay,寫成漢字就是“癟三”。癟,指容貌枯黃幹癟;三,指衣食住三者全無。如果這人還買了件舊西裝人模狗樣地穿在身上裝闊氣,便會被駡作“洋裝癟三”。阿飛則從英語fly來。美國人把二十年代後出現的城市不良青年叫做蒼蠅(fly),而fly的本義和常用意義是“飛”。吳語喜用“阿”字,如阿哥阿姐、阿公阿婆、阿貓阿狗阿木林,就連那些印度錫剋族警員都被稱作“紅頭阿三”(英國人招呼警員常以I say開頭,這些人又都頭纏紅布),則fly當然也就是“阿飛”了。上海的阿飛和北京的痞子,以及中國傳統社會中的流氓地痞是不一樣的。他們的作派更“洋氣”,往往是些油頭粉面穿着時髦的“小白臉”。同樣,上海的癟三也比國內其他城市中的無業遊民更為幹癟枯瘦面目可憎。於是,阿飛和癟三,就成了上海方言。
  其實不但外語會變成方言,方言也會變成外語。比如英語中的tea,便是閩南話“茶”的音譯,法語和德語也是(俄語和日語中的茶則是北方方言的音譯)。此外,Bohea(武夷)、Pekoe(白毫)、Oolong(烏竜)、souchong(小種,即小毛尖)、Hyson(熙春)、Congou(工夫茶),也都不是來自閩語,便是來自粵語,而且多半來自閩語(陳原《社會語言學》)。可見文化的交流總是雙嚮的,中國人固然要“西扯”,西方人也要“東拉”。
  拉拉扯扯之中,難免以訛傳訛。比如英語中圍棋叫go,就是日語“碁”的音譯。圍棋在日文中寫作“碁”,讀作ご。其實中國古代圍棋也叫“碁”,碁和棋是相通的。老外不但不知道日本人的這個“碁”就是中國人的“棋”,而且還以為圍棋是日本人的發明,稱作“日本的棋藝”。這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不過這已是題外話,不說也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易中天:話說說話(1)易中天:話說說話(2)目錄南方與北方(1)
南方與北方(2)南腔與北調(1)南腔與北調(2)方言與官話(1)
方言與官話(2)誰跟誰學(1)誰跟誰學(2)多樣與統一(1)
多樣與統一(2)再說南方(1)再說南方(2)再說北方(1)
再說北方(2)南徵北戰(1)南徵北戰(2)英雄與美人(1)
英雄與美人(2)行盡瀟湘到洞庭(1)行盡瀟湘到洞庭(2)吳楚東南坼(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