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成就你的君子風範:禮樂人生   》 第44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3)      彭林 Peng Lin

  玉琮(良渚文化出土,左為原件,右為獸面紋放大)
  請大傢看這張圖片。這是一件良渚玉器上的獸面紋的放大圖,原大衹有二三釐米見方。從這張圖就可以看出,它的構圖非常繁縟細膩,已經接近於微雕了。圖中表現的是一位頭戴羽冠者騎伏在怪獸的身上,怪獸有大目、獠牙、利爪。可能表現的是一種超自然的神力。獸面的頭部,通常用單(雙)陰刻綫的圓圈象徵眼睛,再用淺浮雕勾勒出略呈長方形的鼻,鼻梁飾有拱形隆起,間有在鼻下陰刻出吻部的,或以弧綫勾勒出臉龐。吻部有獠牙者,鼻呈圓角長方形,有眼瞼、鼻梁和額;無獠牙者,鼻呈蒜頭形,無眼瞼和鼻梁或額。
  玉料的硬度很高,硬度在摩氏5?6—6度,衹有用金屬工具才能刻畫。而良渚文化尚處於新石器時代,工具衹有石器和角骨器,用這樣的工具加工玉器,猶如要用指甲在玻璃上刻畫一樣,是無法想象的。如此精美絶倫的藝術品,他們究竟是用什麽工具加工的,已經成為世界工藝之謎。
  最後我們來看中國古代的樂器。傳統說法認為,中國古代衹有宮、商、角、徵、羽五音,七聲音階是明代從國外傳入的。相當一部分音樂史學家認為,中國先秦時期的音樂,主要是西周以來的禮樂所用的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相當於簡譜中的1、2、3、5、6)來構成麯調,是沒有4和7的。所以有人說中國人是五音不全的。
  可是,據《戰國策?燕策三》的記載,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去刺殺秦王,送行到易水河邊的時候,高漸離擊筑,荊軻唱歌,先用“變徵之聲”,再用“慷慨羽聲”。所謂“變徵”,是古代的音階名稱,相當於今天的升高半音的4,這個音不在五聲音階的範圍之內,這表明當時並不衹有五聲音階。但是,不少人覺得難以置信,有學者認為,荊軻所用的變徵之聲,有可能是從兩河流域即西南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帶傳入中國的。
  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陽的賈湖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址,在此後的六次發掘中,考古工作者一共發現了十六件兩頭洞通、開有一係列側孔的骨管,出土時大多置於墓主人股骨兩側,呈土黃色,為鶴類肢骨截去兩端骨關節後形成的中間稍細、兩端稍粗的骨管,再鑽孔而成,形製固定,製作規範。
  新石器時代的骨笛(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
  1987年11月上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音響實驗室和武漢音樂學院組成測音小組,用stroboconn閃光頻譜測音儀對保存最為完整的20號七孔骨笛進行了測試。實際的演奏試驗和測音結果表明,骨笛音質較好,可以吹奏以C為宮的七聲古音階(123#45671?),或以G為宮的七聲新音階(12345671?)。此外還存在着多宮演奏的可能性,可以吹奏較復雜的旋律。此後,專傢對同時出土的其餘十五支骨笛也進行了係統的鑒定。綜合結果表明,舞陽骨笛已經具備七聲音階結構,發音準確,音質也較好,至今仍可吹奏旋律。專傢在測音現場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音高準確,音色堅實而嘹亮,令在場者震驚。
  舞陽骨笛是賈湖先民有意識、有目的、有規範地製作出來的,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它在製作技術和使用技術方面的成熟性,對於中國音樂發展史的認識和估價,有重大意義。在迄今為止全世界所發現的史前音樂文化的物證之中,無論是器物的年代、可靠性,還是製作的精確程度,它都堪稱無與倫比,表明了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在史前時期已遠遠走在世界的前列。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衹能列舉以上三個例子。學生聽完這門課之後,反響非常熱烈,認為我們的祖先真是優秀得很。如果我們這一代做得不好,就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千萬不能諉過於我們的祖先。有的同學感慨地說,我們從上小學起,老師就教育我們要愛國,可是閉上眼一想:愛什麽?腦子裏是空的。聽了這門課之後,纔真切地感覺到,我們的中華文明確實是令人自豪。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第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第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
第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3)第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4)第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5)
第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6)第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7)第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8)
第1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9)第1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0)第1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1)
第1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2)第1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3)第1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4)
第1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5)第1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6)第1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7)
第1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8)第2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9)第2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0)
第22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1)第23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第24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