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双重生命   》 第44节:三色:蓝(6)      安内特·因斯多夫 Annette Insdorf

  她母亲一刻不愿离开电视机,那台电视相比之下要显得明亮些,或许是因为她看的都是些“逃避现实”的节目:朱丽去探望她时,电视里放的是个老人蹦极的画面(朱丽的微型电视上,在葬礼之前也出现了一段蹦极的画面,两者前后呼应);他腿上绑着绳子向下跳去,到达最低点后又如挑战地球引力般反弹起来。之所以选择这种现代运动项目,基耶斯洛夫斯基看重的或许正是它那种循环往复性和弹性,这正预示了朱丽的生活最终也会恢复如常。第二次去探望母亲时,她电视里放的是高空走钢丝的画面,电视机里的危险画面和她周围的“安全”空间共存着:每次朱丽靠近她时,我们都会看见,窗户保护般地将她母亲框在了其中。或许她也在逃避着某种过去:母女俩第一次对话——她称她女儿为玛丽-弗朗丝——便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她母亲的妹妹死了。这是否正是朱丽母亲失忆的原因?两代人似乎都在逃避——通过将自己孤立起来的方式,逃避至亲家人之死带来的伤痛。
  疗养院一场戏中无处不在的映射——将母亲弄混朱丽和玛丽-弗朗丝这一点具体化——也是贯穿全片的映射意象的一部分。和基耶斯洛夫斯基以往的作品一样,玻璃以及其他一些具有反射性的平面,都突出了“看”这一主题。尽管《三色》系列的主人公可能永远都无法做到完全的“自由、平等、博爱”,但他们至少可以接近某种帮助他们继续生活下去的清澈心境。对观众来说也是一样,基耶斯洛夫斯基带领观众完成了在《广岛之恋》中被重点突出的一个规则:“必须学习看的艺术。”里瓦扮演的女主角如此说过。和《三色》一样,雷的《广岛之恋》研究的“看”并非只是简单的了解,而是理解,并非认识而是揭示。我们可以举《蓝》中的一个例子,朱丽将白色糖块蘸入咖啡中,然后又将它拿起来:糖块的特写镜头越变越暗,这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合逻辑的变化,它更暗示正在朱丽身上发生的那种生命的“浸入”。(但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在1994年接受法国电视台采访时,提出过截然相反的读解:“糖块表明她不关注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东西。”)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1)第2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2)第3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3)
第4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4)第5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5)第6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6)
第7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7)第8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8)第9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9)
第10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10)第11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11)第12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12)
第13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13)第14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14)第15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15)
第16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16)第17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17)第18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18)
第19节: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1)第20节: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2)第21节: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3)
第22节: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4)第23节: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5)第24节: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6)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