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吴越品水浒-品人篇 》
第44节:28.智取生辰纲,吴用是个好导演(1)
吴越 Wu Yue
……
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孔子云:"诗可以兴。"吾于稗官亦云矣。
金老先生似乎只看到施耐庵的文笔、只看到史进的为己和鲁达的为人,怎么就看不到善恶是非和国家民族呢!
另一位权威《水浒传》评论家李贽说:
描画鲁智深,千古若活,真是传神写照妙手。且《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读者亦以为然乎?读者即不以为然,李卓老自以为然不易也。
李卓吾先生,也和金圣叹先生一样,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人。就不能再站得更高一些,看问题的本质?
28.智取生辰纲,吴用是个好导演
吴用没有当过兵,做军师并不在行;但是他闯荡江湖多年,有十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江湖本色,却是个好编剧、好导演,策划抢劫计谋,比他策划军事行动内行得多。试看"智取生辰纲"这场戏,不但演得有声有色,精彩非凡,而且天衣无缝,绝无破绽。相比之下,杨志就没有他精明,更没有他聪明。
按照梁中书的想法,本打算"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派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子;每辆车上各插一面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的。如此招摇过市,等于通知强盗们,"生辰纲来也!"杨志自然不认可,认为这是公开通知强盗:"财富来了。"于是梁中书又改变了主意:"那就多派一些军校防护送去好了。"这时候杨志说了句实话:"恩相就是派一万人去也不济事:这厮们一听'强人来了',都是先走了的。"
杨志这话说得不错,在那个社会里,指望"当兵吃粮"的军汉会尽心尽力地舍命保护"老爷"们的财产,实属奢望。
杨志是个久闯江湖的干将,他不是不知道一路上有强盗出没,因此把这次运送珍宝,装作是商人运货,自己则充当保镖的角色。但是一者事机不密,所有行动,都被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只是书中暗写,没说消息来源);二者杨志也还是不够聪明,如果兵分两路:一路由别人押送,走陆路,押送的是假珍宝;一路把珍宝藏在大米或高粱里面,装作是贩运粮食的商人,由他押送,悄悄儿坐船从黄河转洛水,被人发现的可能也许就会少一些。再退一步,就是改用马匹、骡子驮运,也比让军汉用肩膀挑要省力得多。至少像"奶公"这样身份、这样年纪的人,应该配一匹马或一顶轿子。不然,也不像"大老板"。--整部《水浒传》,不论什么人物,都喜欢走路,这也和施耐庵是南方人,出门不习惯坐车骑马有关。
此外,杨志这次丢失了生辰纲,跟他和军汉之间、和奶公虞候之间的矛盾日益上升都有直接关系。
烈日下肩挑重担、挥汗赶路的众军汉和手持藤条、一路催逼的杨志来到黄泥冈的时候,双方的矛盾实际上已经达到了顶点。杨志是个粗人,不善于做思想工作,不给大家说明为什么要在太阳最毒的的中午走路的原因,而是动不动就是用藤条抽打。在老江湖杨志的眼中,这里是强人出没的地方,但在筋疲力尽的军士眼中,这里却是休息歇凉的天堂。于是军士们罢工了。请看书中描写:
一行十五人奔上冈子来,歇下担子,十四个人都去松林树下躺倒了。杨志说:"这里是什么地方,你们敢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众军汉说:"你就是把我剁做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躺倒,杨志也无可奈何。
别以为军士们都是"无知之辈",不知世道险恶。说到底,还是"事不关己"。即便真有强人来了,又怎么样?无非是扔下担子,发一声喊,四下逃散。大不了不当这个军士,不就成了么?即便被强盗捉住了,跪地求饶,喊几声"爷爷",命还是保得住的。强盗们一般只要珍宝,不要军士们的性命,除非碰见像李逵这种有杀人瘾头的恶魔。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梁山好汉
【资料来源】东方出版社 |
|
|
第1节: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 第2节:目 录 | 第3节:前 言(1) | 第4节:前 言(2) | 第5节:前 言(3) | 第6节:1. 武松是个什么人?(1) | 第7节:1. 武松是个什么人?(2) | 第8节:2.武松是什么地方人?葬于何处?(1) | 第9节:2.武松是什么地方人?葬于何处?(2) | 第10节:3.武松怎么会在阳谷县打虎 | 第11节:4. 武松是用拳头打死老虎的么?(1) | 第12节:4. 武松是用拳头打死老虎的么?(2) | 第13节:4. 武松是用拳头打死老虎的么?(3) | 第14节:4. 武松是用拳头打死老虎的么?(4) | 第15节:4. 武松是用拳头打死老虎的么?(5) | 第16节:5. 潘金莲为什么要勾搭武松?(1) | 第17节:5. 潘金莲为什么要勾搭武松?(2) | 第18节:6. 善说风情的王婆没有好下场(1) | 第19节:6. 善说风情的王婆没有好下场(2) | 第20节:7. 武松杀嫂,不是必然的结局(1) | 第21节:7. 武松杀嫂,不是必然的结局(2) | 第22节:8.张青和孙二娘,绝对是铁杆儿歹徒(1) | 第23节:8.张青和孙二娘,绝对是铁杆儿歹徒(2) | 第24节:8.张青和孙二娘,绝对是铁杆儿歹徒(3)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