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 册府元龜   》 捲四百三十三◎將帥部·輕財示弱      王欽若 Wang Qinre    楊億 Yang Yi

  ◎將帥部·輕財
  夫戰之所尚其惟得衆師所以和繇乎!布惠是以古之良將受命忘傢視卒如子饑寒先恤甘苦皆分饗必盡於食租身不專其君賜,豈有他哉!蓋所以奉腹心之寄宣爪牙之用極士之歡心致人之死力而已故能奉辭將罰治兵鞠旅撫士禦衆多多而益辦料敵製勝堂堂之必擊然後式遏寇虐掃清疆埸揚威邊野令行百萬圖芳鼎彝功齊四七語有之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非德施何以能之哉!。
  趙趙奢為將王及宗室所賞賜盡以予軍吏士大夫漢竇嬰為大將軍嬰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傢者進之所賜金陳廊廡下(廊堂下周屋也。廡門屋也。音侮)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財與裁同謂裁量而用之也。)金無入傢者。
  李廣纍遷輕車將軍歷七郡太守前後四十餘年得賞賜輒分其戲下(戲讀日麾)飲食與士卒共之傢無餘財終不言生産事。
  後漢吳漢為大司馬嘗出徵妻子在後買田業漢還讓之曰:軍帥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傢。
  寇恂為執金吾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從吏士嘗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獨享之乎!。
  馬援字文淵拜隴西太守監揚武將軍馬成破先零羌光武以璽書勞之賜牛羊數頭援盡頒諸賓客祭遵字弟孫為人廉約小心剋己奉公光武以為刺姦將軍賞賜輒盡與士卒傢無私財。
  滕撫為九江都尉討平妖賊所得賞賜盡分與麾下董卓桓帝末以六郡良傢子為羽林郎從中郎將張奐為軍司馬共擊漢陽叛羌破之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曰:為者則已有者則士(為功者雖已共有者乃士)乃悉分與吏兵無所留。
  魏曹真纍遷大司馬每徵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傢財頒賜士卒皆願為用。
  夏侯為大將軍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産業。
  於禁為虎威將軍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徐邈為涼州刺史建威將軍破叛羌有功賞賜皆散與將士無入傢者妻子衣食不充明帝聞而嘉之隨時供給其傢。
  鬍質為東莞太守每軍功賞賜皆散之於衆無入傢者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將士用命遷荊州刺史加振威將軍。
  田豫為護烏丸鮮卑校尉後為護匈奴中郎將並州刺史豫清約儉素賞賜皆散之將士每鬍狄私遺悉簿藏官不入傢傢常貧匱雖殊類鹹高豫節。
  吳孫皎字叔朗遷都護徵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輕財能施。
  程普為蕩寇將軍於諸將最年長時人皆呼程公性好施與喜士大夫。
  朱據為左將軍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不足用。
  朱桓纍遷前將軍輕財貴義愛養吏士贍護六親俸祿産業皆與共分。
  晉羅憲初仕蜀為宣信校尉輕財好施不營産業羊祜為徵南大將軍立身清儉被服率素祿俸所資皆以贍給九族賞賜軍士傢無餘財。
  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逖獲駿馬蓬陂塢主陳川將李頭甚欲之而不敢言逖知其意遂與之逖剋己務施不畜資産。
  紀瞻為領軍將軍兼散騎常侍及王敦之逆明帝使謂瞻曰:卿雖病但為朕臥護六軍所益多矣。乃賜布千疋瞻不以歸傢分賞將士。
  王敦為廣武將軍初尚武帝女襄城公主後天下大亂敦悉以公主時侍婢百餘人配給將士金銀寶物散之於衆單車還雒。
  宋朱之為寧蠻校尉雍州刺史之治身清約凡所贈貺一無所受有餉或受之而旋賞驍雄陳宣帝深嘆美之。
  唐尉遲敬德太宗貞觀中歷靈夏三州都督敬德輕於貨財所得遺賜多散之於士卒及故舊親族李纍為行軍總管前後戰勝所得金帛皆散之將士。
  裴行儉為洮州道左二軍總管詔賜都友等資産金銀器皿三千餘事駝馬稱是並分給親故副使已下數日便盡。
  李叔明為太子太傅閬州人本姓鮮於代宗大歷中賜姓李氏叔明總戎年深傢代為豪族兄仲通天寶末為京兆尹劍南節度使兄弟並涉學輕財好施。
  馬燧為河東節度討田悅悅兵大敗先戰燧誓於軍中戰勝請以傢財行賞既戰勝盡其私積以頒將士德宗聞而嘉之乃詔度支出錢伍萬貫行賞還其傢財。
  石雄為豐州刺史天德防御使雄臨財甚廉每破賊立功朝廷時有賜與皆不入私室置於軍門首取一分餘並分給以此軍士感義皆思奮發後唐王晏球為宋州節度使充招討使攻圍定州晏球能與將士同甘苦所得祿賜私財盡以饗士。
  趙鳳為邢州節度使在鎮所請俸祿之餘分給將校賓佐故雖危難之中軍民帖然王思同明宗在軍時素知之即位後用為同州節度使未幾移鎮隴右思同好文士無賢不肖必館接賄遺歲費數十萬。
  ◎將帥部·示弱
  夫兵唯兇器戰實詭道譎而不正雖或見譏道而後權蓋有明訓矧殺敵緻果唯利是圖後實先聲以奇製勝是知晉侯退捨得臣遂驕楚子羸師季良乃黜信翕張之良術成敗之要樞也。然仁者之師無敵於天下聖人之守遠在於四夷好謀而成雖兵傢之常道不爭而勝乃用武之茂功較而論之固有間矣。
  趙將李牧嘗居代雁門備匈奴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謂牧為怯趙王讓牧牧如舊王怒使他人代將歲餘匈奴每來出戰數不利復遣牧牧至如故約匈奴終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兵車得千三百乘騎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弓弩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於聞之大喜率衆來寇牧多為奇陣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單於奔走十餘歲不敢近邊。
  田忌為齊將韓魏相攻忌率兵伐魏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孫臏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皆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裏而趨利者蹶上將軍(蹶猶挫也。蹶紀劣切)五十裏走者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竈明日為伍萬竈。又明日為二萬竈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兵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孫子度其期當至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大斫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下,於是令萬弩夾道而伏期日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軍大亂龐涓乃自剄。
  田單齊將也。燕軍大破齊國田單守即墨知士卒可用乃身操版插與士卒分功妻妾編於行伍之間盡散飲食饗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於燕燕軍皆呼萬歲田單。又收城中金得千鎰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書》曰:即墨即降願無掠擄吾族傢妻妾令安堵燕將大喜許之燕軍繇此益懈田單出軍擊大敗之。
  漢韓信為相國擊齊楚使竜且將號稱二十萬救齊。且與信夾氵維水陳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盛沙以壅水上流引兵半渡擊竜且佯不勝還走竜且果喜曰:固知信並畢正切怯遂追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竜且軍大半不得渡急擊破之。
  後漢吳漢為大司馬伐公孫述時漢軍餘七日糧陰具公欲遁去蜀郡太守張堪聞之馳往見漢說述必敗不宜退師之策漢從之乃示弱挑敵述果自出戰死城下。
  耿為建威大將軍討張步攻步臨淄拔之入據其城步與其三弟藍弘壽及故大槍渠師重異等兵(重姓異名也。)號二十萬至臨淄大城東將攻先出淄水上與重異遇突騎欲縱恐挫其鋒令步不敢進欲示弱以盛其氣乃引歸小城陳兵於內步氣盛直攻營與裨將劉歆等合戰升王宮環臺望之(臨淄本齊國所都即齊王宮中環臺也。)視歆等鋒交乃自引精兵以橫突步陣於東城下大破之。
  魏陳登字元竜為伏波將軍孫策遣軍攻登於匡琦城登閉門自守示弱不與戰將士銜聲寂。若無人登乘城望形勢知其可擊乃申令將士宿整兵器昧爽開南門擊破之。
  晉李矩字世回太尉荀藩承製建行臺假矩滎陽太守元帝加矩冠軍將軍後劉聰遣從弟暢步騎三萬討矩屯於韓王故壘相去七裏遣使招矩時暢卒至矩未暇為備遣使奉牛酒詐降於暢潛匿精勇見其老弱暢不以為虞大饗渠帥人皆醉飽矩謀夜襲之暢僅以身免。
  梁韋為左將軍南郡太守時司會州刺史馬仙卑北伐還軍為魏人所躡三關擾動詔督衆軍援焉至安陸增築城二丈餘更開大塹起高樓衆頗譏其示弱曰:不然為將當有怯時不可專勇是時元英復追仙卑將復邵陽之恥聞至乃退高祖亦詔罷軍。
  王僧辯為徵東大將軍時侯景舀京師僧辯赴援次於南洲賊帥侯子鑒自率步騎萬餘人於岸挑戰。又以烏船千艘並載戰士兩邊悉八十棹棹手皆越人去來趣襲捷過風電僧辯乃麾細船皆令退縮悉使大艦夾泊兩岸賊謂水軍欲退爭出之衆軍乃棹大艦截其歸路鼓訁大呼合戰中江賊悉赴水。
  陳侯安都為南徐州刺史高祖東討杜龕安都留臺居守徐嗣徽任約等引齊寇入據石頭遊騎至於闕下安都閉門偃旗幟示之以弱令城中曰:登陴看賊者斬及夕賊收軍還石頭安都夜令士卒密營禦敵之具將旦賊騎。又至安都率甲士千三百人開東西門與戰大敗之賊乃還石頭不敢進逼臺城。
  陸子隆為明威將軍廬陵太守時周迪據臨川及東昌縣人修行師應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鋒甚盛子隆設伏於外仍閉門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師至腹背擊之行師大敗因乞降許之送京師。
  後魏費穆孝明時蠕蠕入寇涼州以穆為輔國將軍假徵虜將軍兼尚書左丞西北道行臺仍為別將往討之穆至涼州蠕蠕遁走穆與所部曰:夷狄獸心惟利是視見敵便走乘虛復出今王師來討雖畏威遁跡然軍還之後必來侵暴今欲羸師誘緻冀獲一戰。若不令其破膽終恐疲於奔命衆鹹然之穆乃簡練精騎伏於山𠔌使羸步之衆為外營以誘之賊騎覘見謂為信弱俄而競至穆伏兵奔擊大敗之斬其帥鬱厥烏爾俟斥十代等獲生口雜畜甚衆。
  南齊周山圖為竜驤將軍時豫章賊張鳳聚衆康樂山斷江劫抄臺軍主李雙蔡保數遣軍攻之連年不擒至是軍主毛寄生與鳳戰於豫章江大敗明帝復遣山圖討之山圖至先羸兵偃衆遣軍主龐嗣厚遺鳳要出會聚聽以兵自衛鳳信之行至望蔡山圖設伏兵於水側擊斬鳳首衆百餘人來降。
  隋於仲文高祖時為大將軍尉遲迥之亂遣仲文詣雒陽發兵討之仲文軍至汴州之東次蓼是去梁郡七裏迥將檀讓擁衆數萬仲文以羸師挑戰讓悉衆來拒仲文偽北讓軍頗驕,於是遣精兵左右翼擊之大敗讓軍生獲五千餘人斬首七百級進攻梁郡迥守將劉子寬棄城遁走仲文追擊擒斬數千人子寬僅以身免及煬帝大業中為光祿大夫遼東之役仲文率軍指樂浪道軍次烏骨城仲文簡羸馬驢數千置於軍後既而率衆東過高麗出兵掩襲輜重仲文回擊大破之。
  董純為右衛將軍彭城留守大業中彭城賊張大彪宗世模等衆至數萬保懸薄山寇掠徐兗純將兵討之純初閉營不與戰賊屢挑之不出賊以純為怯不設備縱兵大掠純選精銳擊賊合戰於昌慮大破之斬首萬餘級築為京觀。
  王世充為江都郡丞領江都宮監齊郡賊帥孟讓自長白山寇掠諸郡至盱眙有衆十餘萬世充以兵拒之而羸師示弱保都梁山為五柵相持不戰後因其懈弛出兵奮擊大破之。
  唐薛萬均為上柱國永安郡公與燕王羅藝守幽州竇建德率衆十萬來至範陽萬均謂藝曰:衆寡不敵今。若出鬥百戰百敗當以計取可令羸兵弱馬阻之精騎百人伏於城側待其半渡而擊之破之必矣。從之建德果引兵渡萬均邀擊大破之。
  執失思力有戰功封安國公及討遼東留思力統領突厥於夏州之北捍禦延陀醨延陀率兵十餘萬來寇河南思力示羸弱縱賊深入漸引南行至夏州之境思力整陣擊敗之迢奔六百餘裏擒延陀耀威磧北而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册府元龜》簡介捲一◎帝王部·總序·帝係
捲二◎帝王部·誕聖捲三◎帝王部·名諱
捲四◎帝王部·運歷捲五◎帝王部·創業
捲六◎帝王部·創業第二捲七◎帝王部·創業第三
捲八◎帝王部·創業第四捲九◎帝王部·繼統第一
捲十◎帝王部·繼統第二捲十一◎帝王部·繼統部三
捲十二◎帝王部·中興·告功捲十三◎帝王部·都邑
捲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捲十五◎帝王部·年號
捲十六◎帝王部·尊號一捲十七◎帝王部·尊號第二
捲十八◎帝王部·帝德捲十九◎帝王部·功業
捲二十◎帝王部·功業捲二十一◎帝王部·徵應
捲二十二◎帝王部·符瑞捲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XXII]   [XXIII]   [XXIV]   [XXV]   [XXVI]   [XXVII]   [XXVIII]   [XXIX]   [30]   [XXXI]   [XXXII]   [XXXIII]   [XXXIV]   [XXXV]   [XXXVI]   [XXXVII]   [XXXVIII]   [XXXIX]   [40]   [XLI]   [XL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