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疏证   》 第43节:公冶长篇第五(3)      杨树达 Yang Shuda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汉书?孙宝传》曰:征为京兆尹,故吏侯文以刚直不苟合,常称疾不肯仕。宝以恩礼请文,欲为布衣友,日设酒食,妻子相对。文求受署为掾,进见如宾礼。数月,以立秋日,署文东部督邮。入见,敕曰:“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渠有其人乎?”文昂曰:“无其人,不敢空受职。”宝曰:“谁也?”文曰:“霸陵杜稚季。”宝曰:“其次?”文曰:“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宝默然。稚季者,大侠,与卫尉淳于长大鸿胪萧育等皆厚善。宝前失车骑将军,与红阳侯有隙,自恐见危。时淳于长方贵幸,友宝,宝亦欲附之。始视事而长以稚季托宝,故宝穷,无以复应文。文怪宝气索,知其有故,因曰:“明府素著威名,今不敢取稚季,当且阖勿有所问。如此竞岁,吏民未敢诬明府也。即度稚季而谴它事,众口哗,终身自堕。”宝曰:“受教。”《毋将隆传》曰: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位在中土。”本中谒者令史立、侍御史丁玄自典考之,但与隆连名奏事。史立时为中太仆,丁玄,泰山太守,及尚书令赵昌谮郑崇者为河内太守,皆免官,徙合浦。赞曰:“孔子曰:吾未见刚者。以数子之名迹,然毋将于冀州,孙宝桡于定陵,(淳于长封定陵侯。)况俗人乎?”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卫灵公篇》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记?中庸篇》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又《大学篇》曰: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矩之道。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树达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也。行忠恕之道,于才质沈潜者为易,而子贡则高明之才也;故孔子因其自言而姑抑之,亦欲激厉之,使其自勉云尔。孔子之答问也必因材;子贡有一言终身之问,而夫子以恕教之,亦可证此章之义矣。朱子谓“无加于人为仁,勿施于人为恕,恕则子贡能勉,仁则非所及”,似不免强生分别之病,殆未是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礼记?杂记下篇》曰: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韩诗外传?卷一》曰:孔子曰: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
  《先进篇》曰:由也兼人。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逸周书?谥法篇》曰:勤学好问曰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曰:郑伯赏入陈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赐子产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产辞邑。曰:“自上以下,隆杀以两,礼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赏礼,请辞邑。”公固与之,乃受三邑。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
  又《襄公三十一年》曰:郑人游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乎?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节:前 言第2节:陈寅恪序第3节:自 序第4节:学而篇第一(1)
第5节:学而篇第一(2)第6节:学而篇第一(3)第7节:学而篇第一(4)第8节:学而篇第一(5)
第9节:学而篇第一(6)第10节:学而篇第一(7)第11节:学而篇第一(8)第12节:学而篇第一(9)
第13节:学而篇第一(10)第14节:为政篇第二(1)第15节:为政篇第二(2)第16节:为政篇第二(3)
第17节:为政篇第二(4)第18节:为政篇第二(5)第19节:为政篇第二(6)第20节:为政篇第二(7)
第21节:为政篇第二(8)第22节:八佾篇第三(1)第23节:八佾篇第三(2)第24节:八佾篇第三(3)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