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中外建築的文化脈絡:追逐建築   》 緑(1)      劉元舉 Liu Yuanju

  中國的城市大多求同,草坪,噴泉,加上不倫不類的音樂。尤其在北方城市,樹少人多,樓高人矮,門胖人瘦,車貴人賤,一句話,城市與人的關係不融洽,城市比人似乎重要,人對城市有一種畏懼心理,就像百姓見了不可一世的領導。
  所以,在北方的老百姓都知道,一任市長上臺後,頭一件事就是要抓城市市容改造。所謂市容改造,說到底無非栽花栽草,就是讓城市的地變緑。能夠讓灰禿禿的城市地面變緑,這確實是件不錯的事情。但,緑地並不能夠代表一切。城市的美不僅僅在緑地上,而是緑地與建築與環境應該有着和諧的統一。
  在我生活的城市中,近年來,緑地面積是多起來了。但是,那種緑地就像展廳裏的沙盤,衹圖擺設或供人參觀使用。對於普通市民而言,是敬而遠之的。因為缺少親切感可言。草坪再多,你也不敢靠前,你如果上去踩踏一下,是要被罰款的。我所居住的那個北方最大的城市中有個最大的廣場,因在市政府門前,便被叫作市政府廣場。中國的城市中許多廣場建在市政府門前,而因此被喚作“市政府”廣場的廣場比比皆是。顧名思義,廣場是屬於市政府的,而不是屬於市民的。僅從這種叫法,就缺乏親民性,就有待於商榷。何況在這樣的廣場上,老百姓有諸多不自由的感覺。
  首先進入廣場時,就提心吊膽,因為廣場四周所有通嚮廣場的路,都有車輛穿行,行人要想進入廣場衹能與汽車搶道。本來應該挖個地下通道的,卻沒有任何人想到這個。我每天都在這裏看到進出廣場的老人,是如何戰戰兢兢地穿行於車輛之間。廣場為什麽就不能為人們提供起碼的方便呢?
  香港是國際大都市,作為這樣的城市最令人舒服的地方,不在於多麽豪華的建築和城市設施,而是因為這個城市幾乎所有的設施都是為了人們的方便。比如,你乘坐大巴去機場,那車會一直開到候機廳門口的電梯旁邊,你衹需一擡腳,就可以踏入電梯,順暢升進候機大廳。這就是現代人的方便與舒適。
  而我們的城市呢?在環境與人的關係中,孰輕孰重?
  記得有天早晨,我到市府廣場晨練,而與我一道來這裏晨練的老人們在廣場的一處低矮石墩上壓腿。我也照此壓腿。結果,廣場管理人員過來了,非常粗暴地製止我們,並且極帶侮辱性地讓我們將壓腿時,腳跟部位與石墩表面接觸點的痕跡擦拭掉。石面是那種麻面的花崗岩,粗糙有餘,而在這上面去擦拭簡直是不可能的。但,你不擦拭,他就不放你走開。看樣子,這位管理人員是純心要讓人難堪的。且不說為了石墩的表面而不顧及人的面子是否本末倒置,就是從石墩的功能而言,也不是傢裏的櫥櫃,如何需要擦拭呢?可那位管理人員看似認真地一絲不拘維護城市形象,可他轉過身時,居然點煙了一支煙,在神聖的廣場上不可一世地噴雲吐霧。
  我們嚮往的廣場不在於莊嚴感和神聖感,而在於親切感。親切感首先從緑地中漫益開來。東莞的草坪品種與北方的草坪肯定不同,那種草的光澤像高質地的毛毯,寬容而親切,市民們是可以任意到上面坐一坐,躺一躺的。
  從我們居住的禦景灣大酒店的明淨窗戶望開去,外面的緑地與園林式的造水,構成了纖巧之妙韻。那緑地的精質,特別是漫坡的弧度,可以與高爾夫球場比美。這裏有峰景高爾夫別墅,新世界花園、盈彩美地、星河傳說等一批可圈可點的建築部落。這些建築如果沒有緑地的襯托,其效果是不可想象的。
  東城區僅為東莞的一個區,但這個區的緑化是令人贊嘆的。城區生態建設與保護上居然能夠做到城中有林,林中有城,整個城區像一個公園。數字有時是很說明問題的,尤其我們這個講究數字報表的國度:東城區的森林和緑地覆蓋率在43 %以上。我們內陸城市講到覆蓋率時,衹用“軟硬覆蓋率”,而從來不用緑樹緑地覆蓋率。
  走在東莞的街頭,有種安逸感。細心去體味着這裏的緑色,如同欣賞嶺南派的繪畫。真是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呀。在這樣的緑色中浸泡,即使當不成山水畫傢,也能夠養一副好性情的。我們到了一個村子去,那裏的老百姓面對馬上就要告別的傢園,搬進城市裏居住的感覺,是一片惆悵與無奈。路邊一個老人沮喪在說,他一點都不希望搬傢。因為他從小就熱愛着這片山林,這片緑色,他捨不得這種環境。在中國其他地區農轉非,那是天大的好事,而在這裏,由農民轉為城市市民,無疑是對於農民的一個嚴厲的懲罰,諸如受過刑事處罰的人,纔會由農民身份強行轉為城市市民。這可能就是東莞這個地區緑色與生命的生動對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目錄尋找建築文脈(1)尋找建築文脈(2)
尋找建築文脈(3)尋找建築文脈(4)尋找建築文脈(5)
尋找建築文脈(6)尋找建築文脈(7)尋找建築文脈(8)
尋找建築文脈(9)西方的誘惑(1)西方的誘惑(2)
西方的誘惑(3)西方的誘惑(4)西方的誘惑(5)
西方的誘惑(6)西方的誘惑(7)西方的誘惑(8)
廣州有個佘俊南張錦秋之於西安(1)張錦秋之於西安(2)
建築學巨擘陳植(1)建築學巨擘陳植(2)建築學巨擘陳植(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