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流動的光影聲色:羅展鳳映畫音樂隨筆   》 第43節:醉生夢死:貝拉·塔爾的長鏡頭音符(5)      羅展鳳 Luo Zhanfeng

  同樣為匈牙利導演的貝拉·塔爾(事實上他早年的電影拍攝,也從巴拉茲·貝拉製片廠找資助),無疑深明此道。《殘缺的和聲》(又名:《鯨魚馬戲團》,Werckmeister Harmonies,2000)一開場就展示了這種無形的力量:有關影像與運動的節奏--在配樂還未開展與開展以後。此片由貝拉·塔爾與妻子ágnes Hranitzky合導,Hranitzky是貝拉·塔爾的長期搭檔,一直擔當剪接與副導。
  當米夏伊·維格的配樂還未開始,我們先從長鏡頭中看着爐竈的緩緩火焰,然後鏡頭慢慢拉開-引領-拓展,一個鏡頭直落在平民酒吧內一班失業醉漢如何在主角華諾斯加(János Valuska,Lars Rudolph飾)的使喚下,上演一場地球、太陽、月亮如何運作的行動劇,如此原始,又平易近人。隨着各人的有趣面容及肢體活動,帶出一種低下層的樸拙情懷:他們貧窮、襤褸、貌醜,卻天真至誠,叫人憐憫。深深記得飾演太陽的漢子,他高舉兩手展示大掌心,指頭不斷擺動以呈現太陽的光與熱,其他人等就團團地轉啊轉,緩緩的鏡頭,與畫面拼湊成一種有機的內在節奏,整場行動劇裏,仿佛已暗藏了無聲樂音,於是,當米夏伊·維格的配樂《Valuska》隨劇場進行註入時,就像揭穿了原來隱藏的無音麯。那是清脆的鋼琴,哀傷感懷,節奏跟漢子們的舉手投足如此吻合,一直至提琴聲樂響起,更帶領華諾斯加走出酒館,步入更悠長黑暗的街道,進入孤絶。
  突然,音樂像特寫了華諾斯加的內心世界,從俗世鑽進個人內心--他是如此脆弱、善良、真誠與單純。那一刻,音樂的出現準會觸動觀衆最微妙、最細膩的知覺神經,長鏡頭帶領觀衆看着華諾斯加一步一步地走,感覺到那份伴隨着他的入骨寒風。一個人,孤身上路,如此飄零,華諾斯加這個大地孤影,踏進天涯路(後來華諾斯加在昏暗貨櫃車內,近距離觀察巨鯨布滿疤痕的表皮這一幕中,這段音樂再次出現,同樣直迫人心)。
  貝拉·塔爾喜歡拍下人的步行,自《煉獄人間》一片以後,尤其愛在這方面着墨。不知怎的,這令我不期然想起魯迅作品《故鄉》中的一段話:"我想: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生命之路,往往在命定與偶然間陸續開展,有人喜歡行走大路,有人喜歡步行小路,然後人隨路走或路隨人走,各安天命,各自修行。華諾斯加無疑喜歡選擇小路,一個人,徐徐步伐,像小燭光,以一己之力,燃點身邊人,發光發熱。跟他相反,自然是那班踏着沉重步伐的暴徒,一窩蜂地走進醫院裏大肆破壞、搜掠,行使暴力。
  那是絶望下的憤怒,純民與暴徒,原來衹是一綫之隔。失業令人頽壞、無望、負面、失衡,衹想破壞、毀滅。看貝拉·塔爾用他著名的一場一鏡拍下的這個暴力場面,如此震撼,他在這裏明顯刪去了場景內的人聲呼喊、叫囂或哀號,衹強調活生生的暴力,一連串拳打腳踢的肆虐,已叫人不寒而慄。至於暴徒的非理性暴力革命,最終由浴室內一名手無寸鐵、赤條條的老翁畫上句號。畫外音適時響起了米夏伊·維格的《Old》,陪着年邁老翁乏力地站住,那聲與影的結合,叫人屏住呼吸,畫面所見,再獸性的暴徒,都冷靜下來,紛紛地離開事發現場,一臉苦澀……那是一場悲劇,全民都成了受害者,令我想起了電影改編的原著本有個美麗卻悲哀的名字:《反抗的憂鬱》(The Melancholy of Resistance)。原著作者為László Krasznahorkai,匈牙利作傢,生於1954年。除《殘缺的和聲》以外,貝拉·塔爾的《煉獄人間》與《撒旦探戈》同改編自László Krasznahorkai的原著作品。
  《Old》此麯由小提琴與鋼琴組成,小提琴扣人心弦地拉奏,其揉弦拉緊了聽者的心房,鋼琴此刻作舒緩伴奏,卻又欠力度,這就如華諾斯加目擊暴徒躁動不安的暴力活動,他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並從此失陷,跌入無助的境地。這令我想起了貝拉·塔爾所說的:"主角華諾斯加個性單純,他到處走,卻看不到世界兇殘。宇宙是他唯一可以聯繫的東西。他眼中的世界,衹有宇宙和永恆。"李焯桃編,《大地孤影:風格大師貝拉·塔爾》,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場刊,2005年9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聲畫聯姻 文/周黎明第2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1)
第3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2)第4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3)
第5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4)第6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5)
第7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6)第8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7)
第9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8)第10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9)
第11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1)第12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2)
第13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3)第14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4)
第15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5)第16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6)
第17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7)第18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8)
第19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9)第20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10)
第21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11)第22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12)
第23節:以音樂裝飾長鏡頭的夢:安哲羅普洛斯映畫音樂史詩(1)第24節:以音樂裝飾長鏡頭的夢:安哲羅普洛斯映畫音樂史詩(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