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感悟 》 一盞心燈 》
第43節:我當木匠(1)
鬍建文 Hu Jianwen
父親九歲喪母,從小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飽嘗了生活艱辛的父親很愛我們,對我們卻也要求嚴格。在我剛剛幾歲的時候,就給我買了草鞋,並在鐵匠鋪裏給我打了一把柴刀。跟着父親上山去擔柴,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常常,我的手上、腿上和身上,到處是被荊棘劃破的斑斑血跡,我的被禾槍擦破的雙肩,又紅又腫,久了,居然長出一個厚厚的肉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屋背後的彎彎山道上,留下了我數不清的稚嫩的腳印。那腳印深深淺淺歪歪扭扭,卻是我永不磨滅的成長的痕跡。關於少時擔柴的記憶,因為深深銘刻在心坎,所以至今難忘。一天黃昏,我和滿妹跟着父親去坳背後擔柴,父親砍一陣後,看看夠一擔柴了,就給我捆了一擔,讓我先回傢去。我把柴放到肩上試了試,比平時的要重,有點榨人。但我為了能夠早點回去休息,就鼓足幹勁挑着柴上路了。結果沒走多遠就在深深的林子裏迷路了。因為坳背後雖然柴又深又密,但離傢太遠,我們一般是不去的。找不到路,我衹有挑着柴在林子裏橫衝直撞。一不小心,前邊的柴捆碰到高大粗壯的樹幹上,樹的強大的反彈力,就會毫不客氣地將我連柴帶人撂倒在地上。膝蓋摔青了,屁股摔腫了,我衹能強忍着疼痛和眼淚,強忍着憤怒和委屈,繼續嚮前。不知摔了多少次交,不知駡了多少次娘,不知多少次眼淚到了眼眶裏又到底沒哭出來,我終於跌跌撞撞來到了林子的邊緣。這時,太陽已經落山了,林子裏怪鳥的鳴叫,高一聲,低一聲,讓人心驚膽寒。遠遠的山下,模糊的燈火次第亮起,更增添了這山林的冷清、幽深和寂寞。我沒有立刻下山去,孤獨地站在那裏,又氣,又恨,又驚恐。突然,一股莫名的憤怒,使我猛一低頭,把柴用力地扔了出去。落日黃昏裏,柴擔呼嘯着越過我的頭頂,像一束黑色的閃電,翻滾着,消失了。接下來就是一聲沉悶的鈍響,和山𠔌憤怒的回音。
苦難是一所人生的大學,從這所大學裏畢業的學生,往往是最有出息的人才。著名作傢曹文軒說:“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纔可能是一個強者。”我經歷過的那些苦難,雖然已經成為永遠的過去,但苦難這所大學發給我的那張無字卻無比過硬的文憑,無疑將使我受用終身。是它教會了我,在苦難面前决不低頭,保持一種優雅的風度。
現在想來,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心靈的重創,至今隱隱作痛。但它使我知道了生存的艱難。衹有知道了生存的艱難,人才能夠長大成熟。所以,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是青春的不幸,卻是人生的幸運。
我當木匠
在我即將出版的長篇小說《大學情殤》的作者簡介中,我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青春年少時在新化老傢當過木匠,風華正茂時在嶽麓山下“修行”四載,大學畢業後在首都北京見過文化和商業大世面,做過報紙、雜志、大型門戶網站主編及專業房地産談話節目主持人,現在高校執教……
好些朋友看了我這簡介後,對我豐富駁雜的人生閱歷頗感興趣,當然,有的也免不了這樣問我:“真的?你真的當過木匠?”
一點不假!我是確確實實當過木匠的。風來雪去,日升日落,那段當木匠的苦澀澀的經歷,早已化成一團濃稠的記憶,固執地不肯在歲月流年中淡去……
那一年,我十七歲。十六七歲的年紀,半大不大的,情緒極易波動,是一個人生的非常時期。由於一些我在此不便交代的原因(也許是我心裏永遠的秘密),我心情很壞,對學習懷有很強的厭惡和抵觸的心理。我在學習上越來越懶散,而且經常小錯不斷。我的班主任老師,是一位文化程度不高、早年憑關係調進教育係統的更年期女性,為了一些本可一帶而過的小事,時常婆婆媽媽、喋喋不休,加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激起了我更加強烈的逆反心理。一次物理測驗,很多題目我不會做,我打算不交捲了,便在試卷後面寫字發泄,被物理老師發現。他勃然大怒,把我的試卷撕得粉碎,並隨即報告了班主任老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天做早操,作為體育委員的我,沒及時醒來,忘了起床帶操,被學校扣了班裏的操行分。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因為這兩件事情,班主任老師要我回去喊傢長來學校配合教育。而那時我最害怕最反感做的事,一是寫檢討,二是喊傢長。怕寫檢討是因為我在小學、初中一直成績優秀,名列前茅,從來衹得過奬勵和表揚,不知檢討為何物,一旦要寫檢討書,自尊心肯定受不了;怕喊傢長,則實在是不願看到一生含辛茹苦的父母到學校來活受罪。我的父母都是沒讀過書的人,把老師和學校都看得無比神聖,一旦被老師傳喚去學校配合教育兒子,一定會以為自己的兒子在學校犯了“彌天大錯”,以至傷心不已,肝腸寸斷。然而偏偏命運不濟,這兩件我最害怕的倒黴事,一起降臨到了我的頭上。那一刻,面對班主任老師冰冷無情的目光,我稚嫩的心在片片破碎。最後,我選擇了退學。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我狠狠心走出校門,撐着一把青布傘,艱難行走在茫茫無邊的雪野上。大風夾着雪花,冷冷地撲打在我的傘上和身上,多少年過去了,依然無法抖落無法融化。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大衆文藝出版社 |
|
|
第1節:嘲諷的力量 | 第2節:不是不可能 | 第3節: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 第4節:做自己的伯樂 | 第5節:珍藏感動 | 第6節:隱居湘西 | 第7節:自己的風景(1) | 第8節:自己的風景(2) | 第9節:給自己一杯忘情水 | 第10節:走過坎坷 | 第11節:信任 | 第12節:慣性親情 | 第13節:拼搏與徵服(1) | 第14節:拼搏與徵服(2) | 第15節:拼搏與徵服(3) | 第16節:絶望嚮左,希望嚮右 | 第17節:想唱就唱(1) | 第18節:想唱就唱(2) | 第19節:想唱就唱(3) | 第20節:甜蜜與苦澀(1) | 第21節:甜蜜與苦澀(2) | 第22節:過年(1) | 第23節:過年(2) | 第24節:過年(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