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43節:逍遙東海,尊王攘夷成霸業(7)      劉緒義 Liu Xuyi

  這樣,公孫無知被立為國君。
  齊襄公在位12年。執政期間,行事不守常規,兄妹淫亂,又四處徵伐,這一切讓一位叫鮑叔牙的大臣看了,私下裏預言齊國將有禍亂發生,果不其然,襄公就這樣死了。
  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保護下逃往莒國;公子糾在管仲和召忽等人的保護下逃到魯國。
  管仲和鮑叔牙是什麽人呢?不用說,大傢都熟悉這是春秋史上兩個著名人物,他們的出現對於齊國的歷史有着决定性的影響。
  管仲就是上面那個參與造反的大臣管至父的侄子,名夷吾,仲是字,生年不詳,有人說他生於公元前725年,穎上人(安徽)。傢貧卻自幼好學,精通詩書禮儀。管至父深知侄子有濟時匡世之才能,於是在立公孫無知之後,便想招管仲出來輔佐。誰知,管仲早就護送公子糾跑了。
  鮑叔牙是管仲的好友。他是臨淄人。年青時,二人一起合夥在齊國做過生意。鮑叔牙投入的資金多,而管仲資金少,賺了錢,資金少的管仲每次都拿大頭,鮑叔牙拿小頭,這樣引起了鮑叔牙身邊人的不滿,多有牢騷和怨言。但鮑叔牙總是嚮着管仲,說管仲傢裏睏難,比我更需要錢,當然需要多分一點給他嘛。歷史上就留下了一個典故,叫"管鮑分金"。
  後來,兩人不做生意了,一起當兵。打起仗來,管仲老是躲在後面;撤退的時候又總是跑在前面,所以很多人就譏諷他貪生怕死。這時,鮑叔牙又替他說話了,他哪裏是貪生怕死啊。他為了侍奉老母親,冒着生命危險出來打仗,這樣的勇氣你有嗎?至於他跑前跑後還不是為了留一條命去養活老母親啊。歷史上稱他二人的友誼為"管鮑之交",意指生死之交。
  管仲後來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齊襄公諸兒即位後,娶魯國女子,生長子曰糾;娶了衛國女子,生次子小白,都是庶出。後來,齊襄公要為二子請老師,管仲便對鮑叔牙說:"國君生有兩子,異日為嗣,非糾即白。吾與爾各傅一人。若嗣立之日,互相薦舉。"於是管夷吾和召忽做公子糾的老師,這主要是因為公子糾的母親不為齊國人所喜歡,所以纔這樣安排,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師,小白的母親則正受寵。
  待到齊國內亂之初,鮑叔牙便帶着公子小白跑到離齊國很近的莒國去,管仲便帶着公子糾跑到糾的外婆傢魯國去了。
  不久,魯莊公九年,齊國大夫雍廩設計殺了公孫無知。魯莊公得知消息,便派大將護送公子糾回國,在路上,管仲考慮到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離齊國也不遠,小白一定也會回國爭位。於是管仲自帶一路人馬,飛速趕到齊莒邊境,想去截住公子小白。如其所料,公子小白和鮑叔牙也在莒國的幫助下,正往齊國國都趕。管仲趕到,見公子小白的車,彎弓張箭射去,衹見正中小白,同時聽到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僕倒於車。管仲料定小白必死無疑,於是率隊離開,放心大膽地跟上公子糾的車隊,一路上不緊不慢,六天後纔趕回齊國。誰知,管仲來到城下,卻被人阻止,原來公子小白早幾天就已即位為齊國國君。管仲大驚,小白怎麽死而復生呢?原來小白是以詐死瞞過了管仲,管仲儘管箭法高超,可惜沒有射中要害,他之所以吐血倒下,其實是怕他再射而裝出來的。然後一路疾馳趕到都城,搶先即位。這一場長跑比賽,最終以公子小白獲勝。
  長跑奪位這則故事,《史記》裏記載甚詳。然而,管仲箭射小白,則令人生疑。第一,如果說管仲事先確與鮑叔牙有約,小白與糾,各傅一人,其目的是確保一人做國君,同時也確保一人顯貴,公子糾勝了,管仲必定推薦鮑叔牙,公子小白勝了,鮑叔牙一樣會推薦管仲,這樣,管仲有必要非要射死公子小白嗎?第二,從莒國到齊國國都,與從魯國到齊國國都,從地圖上看,路程差不多,管仲膽敢冒險撇下公子糾先行阻擊公子小白於齊莒邊境嗎?一方面從魯國趕到齊莒邊境,說不定小白早已到達齊都,另一方面,他捨棄公子糾,若糾先行進了國都,管仲豈不白白喪失護主之功?功勞全讓給魯國了。第三,即便管仲遇上了公子小白,他身邊的人豈可讓他隨意接近小白?平白無故讓他射一箭,射了一箭,又豈能讓他輕易脫身?有此三條,足見太史公在記述這則故事時,也多是為出奇所致,采信了道聽途說之小說傢言。《史記》把遲到的責任又推給魯國,說管仲自以為殺死小白之後"使人馳報魯,魯送糾者行益遲,六日至齊"。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等大事,魯國不可能等到管仲殺了小白再動身的,難道魯國的軍隊不敢直接前往齊國?
  實際情形則可根據《左傳》判定,莊公九年夏,魯莊公伐齊,納子糾。桓公(就是小白)自莒先入。這裏明確講述了,是魯莊公派兵伐齊,目的是想通過武力,為公子糾進入齊國掃清道路。但魯莊公和管仲打錯了算盤,殊不知,武力犯齊,齊國必然派兵抵擋,結果自然耽誤了時間。而公子小白則是采取悄悄的行動,輕裝前進,故而一路暢通,先行進入國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