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傳   》 第43節:《個人的體驗》發行之時的評論(2)      大江健三郎 Kenzaburō Ōe    許金竜 Xu Jinlong

  --您的這種不愉快心情,在《緻令人懷念的歲月的信》裏,也曾做過詳細的敘述。小說裏有一個場面給我留下了強烈印象,是文本中的敘述者兼作傢"K君",從敬愛的義兄那裏收到他特地在"我覺得即便刪去也未嘗不可的部分"下畫上綫條的那幾個頁碼:
  已經是秋末了。鳥為孩子出院而去腦外科主任處告辭剛一回來,衹見嶽父嶽母圍擁着懷抱嬰兒的妻子,正在特護兒病房前微笑着等候自己。
  "恭喜你,鳥,孩子很像你呀。"嶽父招呼道。
  "是呀,"鳥謹慎地說。嬰兒手術過後衹經過一周,便有點兒人的模樣,再過一周時間,長得就開始像鳥了。 "我把頭部的X光片藉了出來,回去後再請您看。頭蓋骨缺損部位的直徑衹有幾毫米,說是目前正在愈合之中。腦子裏面的實質部分並沒有溢出來,因而不是腦疝,衹是單純的肉瘤。聽說在割下的肉瘤裏,有兩個乒乓球狀的白色堅硬物體。"
  "手術得以成功,真是太好了!"嶽父看準饒舌的鳥的話語稍有停歇,便應聲說道。
  "手術持續進行並一再輸血時,鳥輸了好幾次血,終於像被吸血鬼德拉庫拉咬住的那位小姐一樣面色蒼白①。"嶽母說, "鳥就像奮起的獅子一般活躍。"
  嬰兒懼怕急劇變化的環境,畏縮地緊緊閉合上嘴唇,用尚無視力的眼睛窺視着大人們的模樣。
  那是我在模仿日本古典中訂正字句的手法,就是那種對於錯處不加塗抹,衹畫上記號指出錯誤的手法。當然,至於小說的完成,我現在也還覺得最後那部分存在問題。不過呀,如果把孩子置於當時連生存本身都很睏難的狀態,把絶望的青年置於那孩子的身邊,就這樣結束小說的話,那麽,現在當我重新閱讀這部小說的時候,一定會強烈感到自己是背叛了那個希望的作傢,背叛了內心裏想要與孩子走嚮真實的共同生活的希望--設法與孩子和妻子一同活下去的那個可憐希求。對於生活於現實之中的孩子,現在我也許會發現自己是一個無法正視孩子的人。批評傢龜井勝一郎②在戰爭時期是國傢主義者,戰後則對佛教有很深的研究,他也指責說"這位作傢的倫理性存在不徹底之處",可我認為,咱的倫理就是與這個孩子一同活下去!
  在這種時候,就像薩義德說過的那樣,"由於這是人的問題,因此我相信,如果放上一段時間,就會在明亮的方向上看到解决的徵兆"。這實在是處於最為痛苦境地的人對事物的思考方式和感受方式。正是因為這種方式的存在,人類纔得以延續至今的吧。長期以來,我一直堅信着這個觀念。
  首先,存在着與智障孩子一同生活這個現實,然後,自己决定將其引入文學,寫成小說作品。於是那部小說本身便給了我一個回報--支撐着我本人在其後的生活方式。現實生活就是這樣,光現在與我們共同生活在一起。我認為,這就是小說的魅力之所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以蓄滿淚水的雙眼為耳 文/鐵凝(1)第2節:以蓄滿淚水的雙眼為耳 文/鐵凝(2)
第3節:以蓄滿淚水的雙眼為耳 文/鐵凝(3)第4節:多餘的序言 文/莫言
第5節:作傢生活五十周年來臨之際第6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1)
第7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2)第8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3)
第9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4)第10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5)
第11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6)第12節:與伊丹十三的邂逅(1)
第13節:與伊丹十三的邂逅(2)第14節:與伊丹十三的邂逅(3)
第15節:與伊丹十三的邂逅(4)第16節:立志要當小說傢(1)
第17節:立志要當小說傢(2)第18節:與渡邊一夫先生的交流(1)
第19節:與渡邊一夫先生的交流(2)第20節:與渡邊一夫先生的交流(3)
第21節:獲得芥川奬的時候(1)第22節:獲得芥川奬的時候(2)
第23節:獲得芥川奬的時候(3)第24節:獲得芥川奬的時候(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