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母親楊沫 》
19.幫一個科研人員打官司(1)
老鬼 Lao Gui
(一)
1978年11月母親在天津睦南道招待所寫書。一次去食堂吃飯時,與中科院微生物所的科研人員劉亞光認識。他主動與母親說話,滔滔不絶地講述自己的科研,其能治療冠心病、腫瘤的功效引起了母親濃厚興趣。
母親不懂自然科學,過去接觸的都是幹部、文藝工作者,劉亞光是首次接觸的科研人員,讓她感到特別的新鮮。劉亞光滿嘴的專業術語和英文,成套成套的學術見解,母親如聽天書,根本不懂,一下子就被糊住。
劉也就三十來歲,是應邀來天津衛生局辦的一個學習班講學的。他勤奮、刻苦、目光敏銳,善於抓住容易成功,取得成果的課題。他的毛病是驕傲浮躁,剛有一點成功苗頭就大吹大擂,逼別人承認,而且動不動就給中央領導寫信,用領導來壓人。所以曾被本單位的群衆貼過大字報,甚至稱他為騙子。
一個親戚維嘉得知母親認識了劉亞光後,立即打長途電話勸母親別理這人,說他是微生物所有名的兩大騙子之一。在原單位混不下去,整天在外面招搖撞騙,愛走上層路綫。維嘉說,此人非常能說會道,頗能迷惑人,勸母親千萬不要上當。
可是親戚的電話,卻更引起了母親對這個人的強烈好奇。
劉亞光有幾個特點。
1. 他對母親不像有些人那麽點頭哈腰,而是直呼其老楊,清高而不阿。
2.業餘時間從不看電影電視,就是讀書寫文章,在招待所裏過着清苦生活。
3.他說為了他的科研,譚震林曾給科學院發過指示;華國鋒作過批示;鄧副主席也批示方毅處理;科學院領導秦力生親自研究他的工作安排。
這三條讓母親對他颳目相看,感覺這個人是個人物,非同小可。
他儘管在母親面前昂頭挺胸,從不像羅秘書那樣對母親畢恭畢敬,一口一個楊老師,但也很會變相的諂媚。比如1979年1月3日母親給父親的信中說:
在招待所認識了一個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很年輕,很有才幹,也懂文學。他把我已寫成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這部小說看了,他說不亞於《青春之歌》。他和我關係不錯,不會是吹捧話,我聽了很高興,心裏有了底,沒有白費力氣。
把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讀不下去的《東方欲曉》說得不亞於《青春之歌》,這不是吹捧是什麽?可憐的母親又被他騙住了。
她把親戚出於好心,給她打電話,讓她小心劉亞光的情況全盤告訴了劉亞光。劉就勢講了一番他在單位如何受壓,受排擠的歷史。說科學院的方毅、李昌、陳欽鋒(微生物所黨委書記)等領導怎麽官僚主義,怎麽壓製他,還說對他評價不高的一位科學家是個大學閥……母親後又找了幾個人,聽了他們的意見。因為劉亞光來講學是天津衛生局邀請的,自然不會說劉是騙子,所以在母親能接觸到的天津的有限的圈子裏,那時肯定他的占多數。母親就輕率地,完全地相信了劉亞光。
劉亞光有着科研人員的特點,不講吃穿,工作狂。母親看見他穿破棉襖,吃得簡陋,又黃又瘦,就産生了惻隱和尊敬。她有時候特容易上當,衹從外表看人。於是母親開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1979年2月21日,在認識劉亞光3個月後,母親寫信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姬鵬飛,請求轉給華主席一封信,為劉亞光頻頻受壓說話,後華主席在這封信上批示:“請方毅同志閱處,如反映屬實應對劉的科學研究鼓勵、支持。”
方毅立即指示國傢科委派兩個人來天津,開會座談劉亞光的科研成果。結果形成兩派意見,各持己見,最後不瞭瞭之。
中科院微生物所對劉亞光的批評性看法,也有根有據:
1974年,劉數次上書,聲稱他在菸草花葉病毒增殖的研究中推翻了洋權威的結論,經查,不是事實。
1975年,曾給周總理、華國鋒、李先念、江青、王洪文等寫信,反映他科研工作的問題。
1976年,劉又上書,稱他用環胞苷酸治療癌癥取得突破,經查,不是事實。
1978年,劉聲稱生脈散對心肌DNA的研究獲得突破,經專傢審查,實驗有問題。
作為傢人,我們當然要保護好母親,再三勸她不要介入這個案子。自然科學方面的事,她是外行,還是少說為好,學術上的問題很復雜。劉亞光如果受了壓製和委屈,應該尋求科學界裏的權威或同行來支持,讓一個不懂科學的作傢給他呼籲吶喊,並動用中央首長的權威壓對方,這絶不是正派路子,對方也肯定不服。
但母親根本不聽傢人的勸說,繼續與劉亞光頻頻見面,長時間密談。劉亞光來我傢後,非常傲氣,對別人根本不理。母親自然總是好菜好飯招待。香山那個秘書回傢時,還讓劉亞光長期住在香山。
我曾委婉地勸過母親,這事千萬要慎重。可母親卻說那麽多中央首長支持他,難道都支持錯了?為搞科研,他過着苦行僧的生活,快40歲了也不結婚,都是明擺着的。母親好像吃了什麽迷魂藥,完全被劉亞光給迷住。她在筆記本上寫道:認識劉亞光之後,從此“意識到了自己的社會職責。多年來不關心現實鬥爭,衹沉溺於寫過去的心情開始有了變化”。
她有一種知識分子的正義感,决心為個小人物打抱不平。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長江文藝出版社 |
|
|
前記 | 1.缺少溫暖的傢(1) | 1.缺少溫暖的傢(2) | 2.抗婚與失業(1) | 2.抗婚與失業(2) | 3.與張中行相戀(1) | 3.與張中行相戀(2) | 4.兩人分手(1) | 4.兩人分手(2) | 5.共産黨員是好人(1) | 5.共産黨員是好人(2) | 6.與共産黨員馬建民結合(1) | 6.與共産黨員馬建民結合(2) | 7.戰火中錘煉(1) | 7.戰火中錘煉(2) | 7.戰火中錘煉(3) | 8.寫《青春之歌》前夕(1) | 8.寫《青春之歌》前夕(2) | 8.寫《青春之歌》前夕(3) | 9.動筆寫《青春之歌》(1) | 9.動筆寫《青春之歌》(2) | 10.《青春之歌》出版坎坷(1) | 10.《青春之歌》出版坎坷(2) | 10.《青春之歌》出版坎坷(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