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老滋味   》 第43节:什刹海茶棚的野趣      Zhou Jianduan

  什刹海茶棚的野趣
  在北京旧时夏天坐茶座,品茗消暑,如果嫌北海公园等处富贵气太重,那么最好到什刹海的茶棚中去,那是最有趣的地方了。早年间,中山公园和北海没有开放的时候,这里就已有茶棚了。
  什刹海荷花市场上,搭席棚临水卖茶,是市场上的主要的生意。近人曹张叟《莲塘即事》诗云:"岁岁荷花娇不语,无端斗茗乱支棚。斜阳到处人如蚁,谁解芳心似水清。"说的就是荷花市场上的茶棚。
  这种茶棚是每年到了夏天临时搭起的,本来前海这条大堤,约三丈多宽,两边都是老柳树,一间房屋也没有,每年荷花市场开市时,开茶馆的人使约棚铺来搭茶棚。北京棚匠的手艺是堪称天下独一的绝技。这在李越缦、苏曼殊、震钩等人的著作中都曾高度赞赏过。棚匠们对任何精巧的棚都能搭得出来,何况这种一般的茶棚。这茶棚都是用杉篙、竹子、芦席搭成的,十分巧妙,下面用杉篙、木板扎架子,高出平地二三尺,一半伸进水中,成一水榭形的平台,这样,自然就把大堤加宽了,堤的两侧都可设座,中间速可以供行人走过。平台上面再用芦席搭天棚,以挡雨淋日晒,平台四周还装上栏杆,天棚出檐处用上茶馆的幌子。白布横幅,写着什么"三义轩"、"二合义"等招牌。就在这茶棚中,摆上老式高桌、方凳卖茶,也是论人头算水钱,然后再加茶叶钱。价钱比北海公园两处著名茶社,如漪澜堂、来个雨轩要便宜不少,在市制未贬值前,一般都按铜元计算,加上5大枚一包的"香片",连茶叶带水钱,总不会超过五分钱的,但可以享受半天的"莲塘清风"。这不是很实惠的吗?
  在什刹海喝茶确有野趣。当时什刹海的前、后海都有人包租了去种水生植物,海中心水较深处种莲花,水边上较浅处,种菱、种茨(俗称"鸡头米"),坐在这种席棚下茶座中喝茶,可以饱览这种江南水乡般的荷塘景色。还可以看到有人撑着一条船摘荷叶、采莲蓬、采菱角、采"鸡头"。《一岁货声》中所载"老鸡头,才上河"的市声,卖的就是这里出产的"鸡头"。这种水乡农村中的景色,在北海是看不到的,而在什刹海茶座上,却可以一边悠悠然地喝着茶,一边吹拂着有荷花香味、菱角香味的餐风,一边欣赏着这水中的野景,听着老柳荫中的"知了"声。这种境界几乎是只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乾隆赐匾"都一处"(1)第2节:乾隆赐匾"都一处"(2)第3节:便宜坊和全聚德
第4节:仿膳话当年第5节:龙袍、活鱼宴、听鹂馆第6节:历史悠久致美斋
第7节:誉满京华泰丰楼第8节:萃华楼的鸡汤菜第9节:悠久美味话水饺
第10节:"八大楼"外又一楼第11节:"八大堂"中惠丰堂第12节:柳泉居与砂锅居(1)
第13节:柳泉居与砂锅居(2)第14节:谭家菜名重京华第15节:阮元与"满汉全席"
第16节:恭王府畔"厉家菜"第17节:"教席"之首两益轩第18节:东来顺如何发迹?(1)
第19节:东来顺如何发迹?(2)第20节:银锭桥畔"烤肉季"第21节:"清真烤肉宛"沧桑
第22节:誉满京华"爆肚王"第23节:津门"天下第一坊"第24节:难忘的中立园饭馆(1)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