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王蒙自傳:(第一部)半生多事   》 第43節:三樂莊      王蒙 Wang Meng

  由於徐的自殺,市委從此對"分子"們的出入加強了管理。芳一次恰逢此時去與市委同樓辦公的團市委領工資--順便說一下,對我比較優厚,沒有扣減工資--被有關人員白眼相待,是她一生中很少受過的侮辱。
  叢維熙與原北京日報的幾個人後來又進了大墻。據說與他們同一單位的副班長在這一事態發展中起了作用。說什麽他們幾人傳看了南斯拉夫的""的綱領。結果是送去勞動教養。事態變得更加沉重了,我也更加默默無語。
  已經沒有心軟心疼的餘地,誰倒黴至少暫時衹能是誰扛着,王蒙能夠做到也必須做到的是照顧好自身,爭取不跌入更兇更險的深淵。何況與此同時是一日千裏的大好形勢,要過共産主義關了,要"公社,我的一切都是你的,除了牙刷"(馬雅可夫斯基)了。出版社追回《青春萬歲》的預付稿費,我寫信告訴芳,馬上貨幣就要廢除了,我們不必焦心。天行健,自強不息,不惜一切代價,躍進出一個最新最美的圖畫來,為了告慰先人先烈民族社會,我不能沉淪,我不能自戕,我不能鬍來,我仍然相信革命相信黨,相信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毛主席,想念有一隻巨大的手仍然在保護着我,相信個人與國傢早晚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二十六、從一擔石溝到三樂莊
  我在一擔石溝創造了個人飯量的最高記錄,也是秋天深翻地,我發明了一種躍起踩鍁法,即跳起後以全身體重置於一足,再用此足踩到鍁背上將鍁板壓入土中,不論多麽堅硬的土質,都會被足足實實地切入翻起。但這樣幹活消耗極大,我一天中午吃了六碗拌面,折合幹面一市斤半。
  我自幼身體不強,在團區委工作時,有領導當着我的面說,此孩太聰明,早熟的結果很可能是早夭。我的身體好轉起始於1958年的勞動,初到建築工地時感到手指變粗,腰腿變壯,肩膀經得住壓。我堅信體力勞動對我有起死回生之效。到了桑峪,勞動使我渾身血脈暢通,心明眼亮。我這裏衹是說一個事實,無意為極左的知識分子政策塗脂抹粉。我甚至至今在想,如果不是用野蠻的與強製的辦法,而是用文明和自願的辦法,能不能號召多一點專傢教授去搞兩年體力勞動呢?我堅信體力勞動有益身心健康。
  還有一個愉快的經驗,我曾幾次騎着馬去南辛房大隊給馬與驢釘鐵掌。我敢騎馬,不害怕,註意姿勢,沒有鏟過屁股。我身軀靈活,認鐙並不太死,隨時可以跳下。我還有幾次興起,甩兩鞭,跑幾下顛幾下,當然絶對註意不能纍着馬,不會讓馬四蹄出汗。
  有過一兩次,馬欺負新手,走着走着突然跑回馬廄,我的頭頂撞到了馬廄的門框,撞出了血,但幸虧我的個子並不太高,什麽事,我對與馬共舞的興致也沒有受影響。
  在一擔石溝我擺弄過草莓,單是草莓的名稱也令我快樂。我相信,波蘭圓舞麯中唱的"有個姑娘去到林中尋找紅莓果"中的紅莓果就是草莓。也有艱苦的工作,給灰窯背石灰石,壘窯。
  一擔石溝與桑峪不同,沒有那種大山,而是許多陡峭的小山峰小山頭。有好幾個山頭被削成了平地,可能作過當年單幹時的私人場院,站到高處下眺,相當好看。我的草莓田也是一個近處的小山頭。
  在一擔石溝我還打過豬草和割過荊條,這兩件活都需要較好的眼力,我完成得不好,但也是一種狼狽中的新體驗。
  檀柘寺是京郊的著名風景區,一擔石溝由於入溝時有兩塊圓形巨石而得名,圓形石上甚至於可以看到方心,是挑擔子的痕跡,說是二郎神挑着這兩塊巨石追趕太陽,把石頭放到了此處。這裏山頭林立,石頭衆多,樹木蔥蘢,花草繁茂,常有鬆鼠出沒。但還有一部分禿山。我們實行雨季造林,冒雨到林場苗圃挖出幼樹,栽到預選挖好的魚鱗坑中。我學會了一些樹種名稱,什麽大久保(桃),什麽阿爾巴特,什麽油鬆,側柏,馬尾鬆等等,我們也偶而暢想一下未來:荒山變成花果山,平原變成米糧川之類。
  生活、愛情、性是無處不在的。在八班中,傳出了一些緋聞。我渾然無覺。而另一些朋友,激動地說這說那,並揭露了緋聞中的某些女性角色含有政治目的:為了摘帽子而靠攏改造得"好"的的積極分子。這樣的傳聞我第一不信,第二聽後深為痛苦,尤其為女性痛苦,做名女人難?做女右派更不易,不信讓那些名女人來右兩下試試。第三不明白,我怎麽看不出來?王蒙這樣的木頭人怎麽還能寫小說?第四,作積極分子真好啊,當了右派也要當積極分子呀,會有桃花運找上來呀。
  事過多年以後,我忽然想起,為什麽就不能從最最美好的意義上看這一切呢?到處有日月星辰,到處有春夏秋鼕,到處有生命的熱度,到處有猶未了的青春,到處有男子與女子的相親,雖然已經批倒批臭,雖然已經置之死地,雖然已經不算人民,但是仍然有擁抱和狂吻,有瞬間的不顧一切,有和山脈河流一樣節拍的顫動……如果該死的王蒙多一點活性野性少一點目不邪視與中規中矩,也許他的《失態的季節》《布禮》什麽的會寫得有魅力得多吧。
  與桑峪比較,一擔石溝的一大優點是吃得好,大體按幹部標準吃飯,不必嚮貧下中農看齊。我堅信,衹要吃飽睡足,勞動越辛苦越對身體精神有利。但是很快就到了1960年鼕季,中國的一個饑饉之鼕。糧食問題睏擾着全中國,一擔石溝雖然養着幾頭豬,對機關副食少有裨益。造林隊轉交給了報社作戰備用,一擔石溝從此靜靜地歇息在那裏,再沒有大躍進中的盛況,留下了我們用拆自古建築的高級材料修起的古色古香的幾間大房子,存放紙張和一些印刷用品。而那裏種的樹,除死掉的之外,幾十年後也漸漸長起,鬆柏都超過一人高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好孩子好學生第2節:做詩與失眠第3節:精神危機第4節:我要革命
第5節:我有沒有童年第6節:老捨的話劇第7節:雨果與周曼華第8節:擁抱就會懷孕
第9節:思想赤化第10節:鼕天裏的春天第11節:中央團校第12節:個人英雄主義
第13節:秋天的發現第14節:充滿陽光第15節:走嚮勝利第16節:終於離異
第17節:家庭主男第18節:初戀第19節:藝術生活第20節:戰鬥的時候
第21節:愛戀和永恆第22節:苦難與升華第23節:青年作傢第24節:小說的命門穴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