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王汝梅解讀《金瓶梅》 》
作者之謎(1)
王汝梅 Wang Rumei
《金瓶梅》成書問世,至今約四百年。此書作者富於開拓精神,具有敏銳的觀察感受能力,是曹雪芹之前的一位偉大的小說藝術革新傢。此書指斥時事,暴露明代後期的黑暗現實,刻畫較為復雜的人物性格,描摹世態,見其炎涼,被稱為四大奇書之最。作者化名蘭陵笑笑生,隱去真實姓名。作者到底是誰,三四百年來,衆說紛紜,迄無定論。這裏介紹諸說,以供參考。
1.王世貞說與王世貞門人說。在《金瓶梅》傳抄階段,屠本畯雲:“王大司寇鳳洲先生傢藏全書,今已失散。”(《觴政》跋語)謝肇淛雲:“唯弇州傢藏者為完好。”(《金瓶梅跋》)似乎暗示《金瓶梅》抄本或稿本與王世貞有密切關係。之後,瀋德符在《萬歷野獲編》捲二十五記述《金瓶梅》一書時雲:“聞此為嘉靖間大名士手筆。”到清康熙初年,宋起鳳在《稗說》捲三直接提出《金瓶梅》為王世貞“中年筆”之說,論述肯定而詳贍。二十二年後,謝頤《第一奇書序》雲:“《金瓶》一書傳為鳳洲門人之作也,或云即鳳洲手。”魏子云《論〈金瓶梅〉這部書——導讀》雲,“確切指出作者為王世貞(鳳洲)”,“當為謝頤序”,這一看法是不確切的,早於謝頤的宋起鳳已明確指出。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朱星仍持王世貞說。(見《金瓶梅考證》)
2.李開先說。前中國科學院文學所編著《中國文學史》1962年初版腳註中最先提出。吳曉鈴《大陸外的〈金瓶梅〉熱》中說:“我個人認為是李開先(1501—1568),見1962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寫的《中國文學史》册三、章七、節三。”1980年,徐朔方有論文《〈金瓶梅〉的寫定者是李開先》,1984年發表《〈金瓶梅〉成書新探》把寫定者是李開先,修正為“寫定者是李開先或他的崇信者。”日本學者日下翠贊同李開先說。(見《〈金瓶梅〉作者考》) 3.盧楠說。滿文譯本《金瓶梅序》提出“盧楠為斥嚴嵩嚴世蕃父子所著”之說。這一記載,不知是據文獻或據傳聞,譯序者未加說明。王汝梅在《脂硯齋之前的〈金瓶梅〉批評》、《談滿文本金瓶梅序》中考察了盧楠的生平著述,盧楠與王世貞、李開先的關係,認為盧楠堪稱為李開先的崇信者,王世貞傢藏完好的本子,可能是盧楠在王世貞支持與參與下,在民間流傳的素材基礎上創作加工而成書。4.趙南星(1550—1627),或薛應旂(1550前後)之說。明末宮偉鏐在《春雨草堂別集》捲七《續庭聞州世說》“金瓶梅條”雲:“《金瓶梅》相傳為薛方山(應旂)先生筆,蓋為楚學政時,以此維風俗、正人心。又云趙儕鶴(南星)公所為,陸錦衣炳住京師西華門,豪奢素著,故以西門為姓。”(據道光抄本)5.賈三近(1534—1592)說。張遠芬在《金瓶梅作者新證》中提出蘭陵笑笑生為山東嶧縣人賈三近之說。又有論者舉出理由論證賈三近不可能是《金瓶梅》作者。6.屠隆說。黃霖在《金瓶梅作者屠隆考》中主張作者為屠隆。魏子云從《金瓶梅》成書“兩階段”說角度,認為屠隆可能是袁中郎所見抄本《金瓶梅》作者,而不是《金瓶梅詞話》作者。7.湯顯祖說。美國芝加哥大學芮效衛教授提出。8.李卓吾說。《真本金瓶梅》有王曇《金瓶梅考證》雲:“或云李卓吾所作。”魏子云說:“我懷疑,李卓吾也許是《金瓶梅》初稿撰述人吧?”(《金瓶梅的問世與演變》)9.瀋德符說。魏子云提出“《金瓶梅》的前半部稿本,也可能是瀋德符的父親所作”,又云:《金瓶梅詞話》乃集體創作,“參與改寫的作者,看來仍以瀋德符為首腦人物”。10.英國漢學家阿瑟?戴維?韋利在英文節譯本《金瓶梅》導言中提出徐渭為作者的候選人。朱星指出將作者斷為徐渭的錯誤,是由於不瞭解《萬歷野獲編》中所云“徐文貞”乃是徐階的謚號而造成。此外還有袁宏道兄弟、陶望齡、馮惟敏、馮夢竜、丁惟寧、李先芳、謝榛、田藝衡、賈夢竜、書會才人等說。從現有探討作者之謎的論文看,有幾點漸趨一致或為多數學者主張:作傢個人創作,或一人創作為主另有友人參助(另有世代積纍說或集體創作說);作者生活在魯南蘇北方言區或熟悉此地方言;創作時期在嘉靖萬歷間;作者是大手筆;作者經歷過患難窮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金瓶梅》讀法新編(1) | 《金瓶梅》讀法新編(2) | 《金瓶梅》讀法新編(3) | 《金瓶梅》讀法新編(4) |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1) |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2) |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3) |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4) | 第一奇書《金瓶梅》“奇”在何處(1) | 第一奇書《金瓶梅》“奇”在何處(2) |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1) |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2) |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3) | 《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1) | 《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2) | 《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3) | 《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1) | 《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2) | 《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3) | 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1) | 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2) | 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3) | 《潘金蓮激打孫雪娥》賞析(1) | 《潘金蓮激打孫雪娥》賞析(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