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草根红学杂俎   》 曹雪芹箱箧公案解密(15)      邓遂夫 Deng Suifu

  有人也许觉得奇怪:《红楼梦》中所说的“无材补天”,与“离恨天”或“情天”有什么相干?这样联系,岂不失之牵强?
  其实不然。
  请看戚序本第三回回末脂批:“补不完的是离恨天,(女娲)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
  ”再看庚辰本第二十一回脂批所引“失其姓氏(实为《红楼梦》著书圈内不愿公开真实姓名)”者,所题的一首诗的末句:“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这些,都雄辩地说明,身为曹雪芹的亲人和著书助手的脂砚斋等人,对书中“补天”一语的象征意义原是一清二楚的,即补“离恨天”,补破了的“情天”。我们或许可以找出千条理由、万条理由,去责备脂砚斋等人对曹雪芹的思想不理解;却绝然找不出任何理由,能证明他们对曹雪芹的某些含而不露的思想——尤其是“无材补天”这样重要的思想——不知情。
  非常有趣的是,过去也并非只有脂砚斋这些著书圈内的人独具慧眼,道光年间有一位名叫凌承枢的《红楼梦》爱好者,他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此人认真研读《红楼梦》,曾作有《红楼梦百咏词》,里面收词一百十七首。在过去所有为《红楼梦》写词的人之中,无论数量质量,恐怕都以此人为最。试看其《宝玉·风流子》一词:
  红楼女儿事,侬家里,惹尽古今愁。看满院金钗,无边思涌;重围翠黛,何限情柔。更随处,春明千步障,月罨百花洲。翡翠帘中,佳人携手;鸳鸯池畔,仙子移钩。春风何易逝?梦醒时,已是露冷香篝。曾记芙蓉馆里,杏子楼头;黄土垄中,女儿命短;茜纱窗下,公子情媮。始信情天莫补,顽石空留。
  好一个“情天莫补,顽石空留”,真是道尽了曹雪芹的五内忧思!
  弄清了作者通过书中主人公慨叹“无材补天”的本意,便能更深刻地理解其“悲金悼玉”的哀痛。贾宝玉空怀对大观园女儿们的尊敬挚爱之情,却眼看着她们一步步走向毁灭而束手无策。“无材补天”,正是这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在妇女问题上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光明的绝望的哀鸣,也正是曹雪芹这一伟大作家和伟大思想家自己心灵深处的终生遗恨。这一点,我们不仅可以从书中每次提及“无材补天”的沉痛语调中感觉出来,而且也可以从脂批里面找到证据。如在甲戌本第一回“无材补天,幻形入世”一语的旁边,有批语说:“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在同回“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旁边,又有批语说:“惭愧之言,呜咽如闻!”曹雪芹对于“无材补天”抱有如此深切的愧悔之情,我们怎么能够想象他是在说反话呢?
  当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去认识,曹雪芹具有这样深切的愧悔之情,正体现了他思想的锐敏和精深。而且,他能在清代严酷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尤其能在文狱最盛的乾隆时期,写出《红楼梦》这一稀世瑰宝般的文学巨著,发出“悲金悼玉”、“无材补天”这样闪电惊雷似的呼号,应该是既无愧于当世,也无愧于后人的。
  1980年6月30日草成于自贡
  1980年10月8日三改于重庆
  注:
  ① 载《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1月出版。以下所引聂绀弩先生的观点,均出自此文。
  ② 载《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一期,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以下所引舒芜先生的观点,均出自此文。
  ③ 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见《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
  ④ 洪广思:《阶级斗争的形象历史——评〈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出版。
  ⑤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以下所引俞平伯先生的观点,均出自此书。
  ⑥ 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见《红楼梦评论集》,作家出版社1963年出版。
  (曾收入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红学论稿》)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红楼一春梦
自序:不妨树一面旗帜(1)自序:不妨树一面旗帜(2)
曹雪芹赋 并序如椽巨笔耀千秋
曹雪芹续妻考(1)曹雪芹续妻考(2)
曹雪芹续妻考(3)曹雪芹续妻考(4)
曹雪芹续妻考(5)曹雪芹续妻考(6)
曹雪芹续妻考(7)曹雪芹续妻考(8)
曹雪芹续妻考(9)曹雪芹续妻考(10)
曹雪芹续妻考(11)曹雪芹续妻考补遗(1)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2)曹雪芹续妻考补遗(3)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4)曹雪芹续妻考补遗(5)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6)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1)
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2)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