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中国古都北京   》 科学文化(4)      Yan Chongnian

  明代御器厂烧制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明代的青花瓷器优胜于元,它胎釉精细,青色浓艳,纹饰优美,造型多样,在中国瓷器史上颇负盛名。明代又兴起彩瓷,颜色有红、黄、绿、蓝、黑、紫等,开创了釉下青色、釉上着彩相结合的新工艺。明初的彩瓷,如青花红彩,只在釉上着红彩。到宣德帝时,烧造出“青花间装五色”的五彩瓷器(又称斗彩)。后来青花五彩瓷器大量供奉禁庭,成为宫廷新的装饰品。
  明代瓷器大量从北京运至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据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蒙古、女真等贡使返回时,所装瓷器多至数十车。其包装方法是:“初买时,每一器内纳少土及豆麦少许,叠数十个,辄牢缚成一片。置之湿地,频洒以水。久之,则豆麦生芽,缠绕胶固。试投之荦确之地,不损破者,始以登车。”这是陆路远途运输的包装妙法。明代瓷器还大量出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荷兰人袭击葡萄牙船,得到中国瓷器约60吨。后运到荷兰阿姆斯特丹拍卖,法王亨利四世买了一套餐具。据《荷兰印度公司与瓷器》一书记载,运往荷兰的瓷器,万历四十年(1612年)有38641件,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有69057件,崇祯九年(1636年)达259380件,崇祯十二年(1639年)竟达366000件,可见西方对中国瓷器的喜爱与需求。
  清代仍在瓷都景德镇设御器厂,所烧造瓷器,供宫廷使用。
  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中国瓷器史上一个黄金时代。康熙帝时所产的五彩瓷器,习称康熙五彩,造型端庄凝重,装饰丰富多样,色彩鲜艳瑰丽,光泽透澈明亮,是这一时期瓷苑中的新葩。清代瓷苑中又一丛新葩—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将彩绘画面某些部分用玻璃白粉打底,然后烧造成的瓷器而得名。雍正帝时烧造的粉彩,称雍正粉彩,比康熙五彩更娇艳、柔白、精细、淡雅。很多雍正粉彩明如镜,薄如纸,达到了“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的地步。清代瓷苑中另一丛奇葩—珐琅彩,是以瓷作胎,外用珐琅彩绘描画,经烧制而成的瓷器。珐琅彩瓷器的彩绘和烘烧多在内务府造办处内进行,形制有碗、杯、盒、壶、瓶等,专为帝后妃嫔玩赏、祭祀供器之用。雍正帝时,珐琅彩加绘山水、花鸟、竹石、人物,并配以书法精美的题诗,成为制瓷工艺同赋词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品。乾隆帝时,珐琅彩器画面上绘有西洋画,更有一番意趣。
  清代瓷器受到外国的喜爱。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不必细说,就是普鲁士皇帝选皇后,还曾以600名撒克逊龙骑兵向邻近君主换取一批中国瓷器,为其婚礼增色。普鲁士皇帝如此喜中国瓷器,其他贵族争相仿效。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英国向清朝定购瓷器达80万件之多。中国瓷器成为东方和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色彩斑斓的纽带。
  编书明代迁都北京的永乐帝,刚登上宝座就命大学士解缙等编纂大型的类书。先后动员3000余人,历时五年,编成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大类书—《永乐大典》。它有22937卷,辑入图书七八千种,书成后装订成11095册,计三亿七千余万字。《永乐大典》因卷帙浩大,只缮写一部,未曾刊印。隆庆元年(1567年),另摹成副本一部,藏于皇史裩。珍贮在南京的正本毁于明亡之时,副本在清代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焚劫,也所余无几,已成为古籍珍本。藏于皇史裩的另一大部是官修编年体史书—《明实录》。明朝定制,凡新皇帝登极,即诏修《实录》,任命总裁,开设史馆,以时为序,排比史料,纂修实录。“实录”修成后,誊录正、副本各一部,正本藏于皇史裩,副本藏于内阁。《明实录》凡3045卷,洋洋大观,足资参阅。此外,永乐《顺天府志》和万历《顺天府志》,是明代关于北京的两部重要文献。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序言(1)序言(2)引言(1)引言(2)金代中都(1)金代中都(2)
金代中都(3)金代中都(4)金代中都(5)金代中都(6)迁鼎大都元大都城(1)
元大都城(2)元大都城(3)百货汇聚科技文化(1)科技文化(2)科技文化(3)
科技文化(4)科技文化(5)中外交流(1)中外交流(2)明代北京北京城池(1)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