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批評於丹 》
第4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3)
李悅 Li Yue
於丹教授的第五個心得是“總有路可走”。她寫道:
善於講寓言的莊子,藉用了一個個或受過刑罰而殘缺,或身有殘疾,或外表醜陋的怪人,來表達了自己的一個觀點,那就是:無論人生遇到什麽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
她還講了現實生活中的舟舟與聾啞人舞蹈團的藝術傢的故事,來進一步證明:
有很多我們以往覺得是人生遺憾的事情,一樣可以獲得生命的圓滿。
無論是申徒傢還是叔山無趾,他們雖然犯過錯誤並受過嚴厲的刑罰,但是他們知恥而改,用一種內心的力量,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莊子講的是寓言,寓言是象徵是隱喻,原本是實打實的敘述所講不清的,最怕的就是實解,實解必定失去了意義。於丹教授恰好是實解了,她還探求: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都很大,當心理不堪重負、産生殘疾時,將會導致什麽樣的後果?
隨後於丹教授又從人的肢體殘疾轉嚮研究心智上的殘疾,並舉例網站上的虐貓事件來說明現實生活中有心智殘疾者。
莊子講殘疾者的故事,不是要為殘疾者尋求生活出路,也不是說明殘疾人也能有生活出路。莊子是在用形體的殘缺與醜陋來反襯精神的健全與美麗,說明精神境界的淳樸之德的美好神奇,遠不是形體外表之美所能比擬的;真正的“德”不在於外表,而在於精神的境界和內心的修養;形體殘缺者完全可能道德完美,衹要道德完美,就可以化醜陋為美麗,化殘缺為健全。真正有德行的人,內心充實豐厚,表面並不能看出來。莊子所要求的道德,不是世俗的道德觀念,而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大境界。這幾則寓言看似充滿想象力和浪漫氣質,其實深深藴涵着莊子對現實的失望和厭惡,充溢着莊子對超凡入聖的境界的憧憬,表達了莊子特有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寫到這兒,我由莊子的失望想到魯迅的失望,他在《影的告別》中寫道:“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裏,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裏,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裏,我不願去。……嗚呼嗚呼,我不願意,我不如彷徨於無地。”
莊子因對現實的大為不滿,纔生發出心靈飛翔的自由大境界。
魯迅對現實的大為不滿,並且也不相信革命以及革命後的制度能改變國民性,這種深沉的悲哀使他連飛翔的力量也沒有,而衹能“彷徨於無地”。
於丹教授的第六個心得是“談笑論生死”。
生死是最難談的哲學的元問題。柏拉圖說:“哲學是死亡練習”,懷特海說柏拉圖之後的全部哲學都衹是對柏拉圖哲學的註解。
就連孔夫子都躲開死亡問題不談,他說:“未知生,焉知死。”
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中談論生死問題最為詳盡的哲學家,生死問題在他的哲學體係中占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
於丹教授在這一章開篇處寫道:
生與死,是人生起始的兩個端點。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當你走到終點時,纔會想到途中的遺憾。
衹有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面對死亡。
接着於丹教授講了兄弟倆爬樓梯回傢的小故事,還講了三個人看墻上蜘蛛及三個秀纔進京考試的故事。
以上的觀點以及故事都與《莊子》沒任何關係,都反映不出莊子的生死觀,不讀《莊子》也可以有這些觀點和小故事。這種狀況一直是於丹教授講演和寫書的方法——用一些與《論語》和《莊子》風馬牛不相及的觀點及故事來談她的所謂心得,並強加在《論語》與《莊子》之上。這樣宣講的傳統文化當然是偽劣的。
稍微認真做學問,就能清晰地看出莊子的生死觀包括三個內容,其一是說生死衹不過是氣的聚散而已,所謂“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莊子·至樂》)其二是說死為生之必然,是合乎客觀存在的,所謂“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莊子·大宗師》)其三是說生死本一體,有生則有死,生死的變化是很自然的事情,人死就是回歸於大自然,不必喜歡生而厭惡死,所謂:“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莊子·大宗師》)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 | 第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 | 第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 | 第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 | 第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5) | 第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6) | 第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7) | 第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8) | 第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9) | 第1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0) | 第1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1) | 第1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2) | 第1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3) | 第1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4) | 第1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5) | 第1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6) | 第1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7) | 第1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8) | 第1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9) | 第2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0) | 第2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1) | 第2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2) | 第2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3) | 第2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