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 第四十三回 刘豫兴兵寇合肥      熊大木 Xiong Damu

  十二月,加升岳飞为检校少保武昌郡开国公,仍赐衣服、金带、银盒茶药并鞍马。诏下鄂州,岳飞不敢受命,上表以辞。
  表曰:
  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臣岳飞札子奏,臣伏蒙圣恩,除臣少保,臣已四具札子辞免。今月初十日伏奉诏旨不允,毋得再有陈请者。臣闻爵以驭其贵,禄以驭其富。爵禄者,人君驭天下英豪而使之贵富也,人孰不欣受而愿享之。然名器假人,为《传》所议;无功受禄,为《诗》所刺,则君不可以轻与,臣不可以妄受。臣性质朴鲁,久叨宠荣,每惧满盈,弗克负荷。若更无功辄受贪冒,臣赋分浅薄,窃恐别招谴责。伏望陛下怜臣勤恳,特降谕旨,追还恩命。
  庶使臣稍安愚分,别效寸长,仰报陛下天地生成之德。干冒斧钺,臣不任战栗俯伏,俟命至取进止。绍兴六年正月十六日臣岳飞谨言。
  岳飞复具表辞衣带鞍马。表曰:
  臣岳飞札子奏:臣于绍兴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伏蒙圣恩,例赐臣袍服冠带鱼袋鞍马。窃念臣一小寒微,遭遇宸眷之厚,近年累蒙赐金带等物,今更循例锡予。在臣无能,实为过分。伏望睿慈特赐寝罢,庶使蠢愚不致冒滥,干渎天听,臣不胜惶惧之至,取进止。绍兴六年正月十六日臣岳飞谨言。
  表进行在,朝廷不准。自是岳飞于鄂州操练军士,措置粮料,欲图复兴之举。其魏国夫人姚氏病笃,岳飞侍奉汤药不离左右,致戎事无人统理,甚是忧虑。只得具表陈情,乞暇养亲。
  表曰:
  太保臣岳飞札子奏:臣辄具危恳,仰渎睿聪。臣近奉命收复襄汉,去家远涉大月余日。臣老母姚氏,年已七十,侵染疾病,连月未安,近复腿脚剧痛,起止艰难。别无兼待,以奉汤药,人子之心,实难安处。伏望圣慈察臣悃愊,无地窥避,暂乞许臣在假以全侍奉之养。将本军人马,暂委别官主管。候臣芒母稍安,依旧管干战事,恭听驱策,结草衔环,担图报效。冒犯雷霆之威,臣无任战惧激切之至,取进止。绍兴六年四月日臣岳飞谨言。
  岳飞既具表文,遣人赍送行在。母之病日重一日,岳飞每夜焚香祷告天帝,乞愿身代。是月,母魏国夫人姚氏以疾薨,岳飞哀戚过情,两目皆肿,与妻子李氏,岳云修办丧事,一遵其礼。不待朝廷诏下,与子发母灵辐车而,赤脚步行,归葬江州庐山之下。在于途间不避泥水,天气炎热。经过去处,官吏军民而有愿替扶持灵柩者,岳飞泣而谢之曰:“吾母怀我一身,更望谁替。”见者无不感伤。归葬已毕,乃于坟侧立草庐一所,同子守亲之墓,晨昏一如生事礼仪。事闻朝廷,高宗命下,遣廷臣吊问谕礼。又敕江、鄂二州官府营办丧事,比常例外赐加银一千两,绢一千疋,布五百疋,米五百石,送至坟所。岳飞不敢领受,仍具表以辞。表曰:草土臣岳飞状奏:准御前金字牌递到尚书省札子二道。
  奉圣旨:岳飞母魏国夫人姚氏身亡,已降指挥于格外特赐银绢一千两疋,布米五百疋石,命户部支给差人送去。所有葬事,令鄂州、江州协力措置施行。臣上荷圣恩,惟知感泣。臣今扶护母丧,已至江州瑞昌县界营葬。臣以月俸之余,粗足辨集。所有上件恩数并格外赙赠,伏望圣恩并赐宠罢,庶安愚分。谨录奏闻,伏候敕旨。绍兴六年四月二十日臣岳飞谨言。
  岳飞累具奏力辞其赐,朝廷方准。
  话分两头,却说大齐伪主刘豫探知岳飞因母丧守制庐山,密地训调人马,将有南侵之志。消息传入临安,高宗召廷臣议建都以防之。宣抚使张浚奏曰:“东南形势,莫重于建康,实为中兴根本。且使人主居此,则北望中原,常怀愤惕,不敢自暇自逸。今临安僻居一隅,内则易生安肆,外则不足以号召远近,系中原之心。请陛下即幸之,以抚三军而图恢复,指日可成其功耳。”帝在迟疑间,尚书赵鼎建议以为:“平江都胜之会,便于漕运,陛下莫若都此,足能以制敌也。”帝从之,预备巡幸。遣张俊理兵盱眙,候迎车驾;以秦桧为行宫留守;孟庾同留守并参决尚书省枢密院事。
  九月高宗大驾至平江府。刘豫知之,及闻张浚会诸将于江上,榜其罪逆,将进兵讨之,恐惧。遣人告急于大金国主,请允出师南侵,而乞师救援。差人领表,迳至金国去讫。且说金主熙宗皇帝,自接位后颇勤政事,以黏没喝、斡本、蒲卢虎并领三事省,国之大政,皆决于此三人。追其先祖函谱曰:“始祖鸟鲁曰德帝,跋海曰安帝,绥可曰献祖,乌古洒曰景祖,劾里钵曰世祖,颇刺叔曰肃宗,盈哥曰穆宗,乌雅东曰康宗,妣皆为皇后。复定景祖、世祖、太祖、太宗庙,皆不祧。自是国事日以就绪。忽报大齐遣使乞兵南侵,仍请救援本国。熙宗闻奏,召诸将相议之。蒲卢虎奏曰:“先帝所以立刘豫者,欲其开辟疆土,保守边境,使我得安民息兵也。今刘豫进不能取南宋半寸之功,又不能守其疆境,兵连祸结,无有休期。陛下若又从其请,兵常胜则豫受其利,兵若败则我受其弊。况前年因刘豫出师,尝不利于江上矣,奈何更许之。”金主从其议,遂不许刘豫所请。使臣回见刘豫,备言金主不允乞师援兵之请。
  刘豫于是与子刘麟商议签乡兵共得三十万,号七十万,分为三 路南侵。遣刘麟率中路兵,由寿春取庐州以犯合肥。侄刘猊率东路兵取紫荆山,出涡口以攻定远。孔彦舟率西路兵,取光州以攻六安。刘豫分遣以定,刘麟等各引兵南侵不提。
  大金闻知刘豫兵起,差四太子兀朮带领五万人马,屯黎阳以观衅,朝廷闻此消息大惧。时张俊屯盱眙,杨沂中屯泗州,韩世忠屯楚州,岳飞屯鄂州,刘光世屯庐州,而沿江上下无兵。
  赵鼎深以为忧,遣人以书报张浚,令其着张俊与杨沂中合兵以保合肥。张浚得赵鼎来书,深然之。乃遣杨沂中、张宗颜各引精兵五千,分道以御刘麟军马。且令沂中取濠州以与张俊兵合。
  因谓沂中曰:“上待统制恩厚,正宜及时立功,以图报效。”沂中曰:“朝廷事吾当与君任之,安敢以劳辞耶。”即引兵取庐州而去。张浚于军中持调拒战,会边日急。张浚、刘光世羽书来报:“贼势甚大,人马精锐,吾军难以迎敌,乞都督速宜措置。”张浚即差人以书戒张俊等曰:“反贼刘豫之兵,以逆犯顺,若不剿除,何以立国,朝廷平日亦安用养兵哉。今日之事,有死战无退保而已。”张俊与刘光世得张浚戒文,自相议曰:“盱眙、庐州二处,近逼贼敌,竟难以拒守,莫若具奏朝廷,乞召岳飞起复,前来一同御虏,使之独当其锋,庶可得退保。”刘光世曰:“此论甚高,即须具表奏知。”张俊修下表章,差人迳诣行在,奏知高宗。
  高宗览表,遇边报刘麟进逼合肥,声势甚紧。帝虑张竣光世不足任,下诏令岳飞起复,以兵东下,而手札付浚,令张竣刘光世、杨沂中等引兵还保江。张浚闻知,上言:“若令俊等渡江,则无淮南。而长江之险,与贼共有。淮南之地,正所以屏蔽大江。如使贼得淮南,因粮就运以为家计,江南其可保乎。今正当合兵掩击,可保必胜。若一有退意,则大事去矣。
  且岳飞一动,襄汉有惊,何以恃乎?愿朝廷勿专制于中,使诸将有所观也。”帝见奏,手书报浚曰:“非卿识高虑远,何以及此。今付卿以专任,沿边将士如有不肯用命杀贼而退缩者,即便斩首示众,然后奏闻。一应军务,便宜行事,如朕亲行。”张浚承上命宣布各处将士知之,仍令杨沂中速进兵御贼。沂中引兵至濠州会刘光世,光世已舍庐州,将趋彩石。淮西大震。
  浚闻之,令吕祉驰往光世军中,论其众曰:“若有一人渡江者,即斩以徇。”光世不得已还驻庐江,与张竣沂中兵相应。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一回 斡离不举兵南寇第二回 李纲措置御金人
第三回 师中大战杀熊岭第四回 金粘罕邀求誓书
第五回 宋徽钦北狩沙漠第六回 宋康王泥马渡江
第七回 岳鹏举辞家应募第八回 宋高宗金陵即位
第九回 李纲奏陈开国计第十回 岳飞与宗泽谈兵
第十一回 岳飞计划河北策第十二回 李纲谏车驾南行
第十三回 宗泽约张所出兵第十四回 宗泽定计破兀朮
第十五回 黏没喝京西大战第十六回 宗泽大胜兀朮兵
第十七回 高宗车驾走杭州第十八回 苗傅作乱立新君
第十九回 张浚传檄讨苗傅第二十回 韩世忠大破苗翊
第二十一回 洪皓持节使金国第二十二回 胡寅前后陈七策
第二十三回 岳飞破虏释王权第二十四回 兀朮大战龙王庙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