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成就你的君子風範:禮樂人生 》
第43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2)
彭林 Peng Lin
前些年,有些人千方百計貶低中華文明,鼓吹西方文明,影響很壞。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主題是要證明中華文明如何不行,如何不被西方人認可。如果這些人都是洋人也就罷了,可惜他們都是中國人。他們完全不顧事實,極力要把中國人說成劣等民族。我們真不明白他們這樣做的真正動機是什麽。這些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的言論在青年學生中很有市場。作為一名中國古史研究者,我覺得有必要用事實來作些回應,使我們的學生能夠“兼聽則明”,所以我就開了“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這門課。
中國是文物大國,近百年來,由於田野考古的飛速發展,文博領域成為成績最為驕人的領域。許許多多出土文物,不僅一再刷新了古代中國的面貌,而且震驚了海內外。五千年文明為這門課提供了豐厚的資源。我選擇了十件(組)精品文物作為切入點,導出十個方面的專題,內容涉及到古代農業、絲綢、天文、音樂、玉器、冶金、建築、區域文化等諸多的領域,試圖由此展開來介紹古代中國的文化成就。下面,我扼要地介紹其中的幾個專題。
我們先來談農業專題。農業是人類文明之母,人類社會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就是農業與畜牧業的分工。過去,西方人認為,人類農業的起源地是在兩河流域,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地區的農業,都是在它的影響下纔出現的。後來,各國的植物學家、考古學家經過大量的工作發現,這個結論是完全錯誤的,世界上至少有三個獨立的農業文明的起源中心,即兩河流域、中國、中美洲。三個中心最重要的成功栽培作物分別是:兩河流域的大麥和小麥,中國的稻和粟,中美洲的玉米。
稻穀化石(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
大米是人類最重要的主食之一。大米有非洲稻係和亞洲稻係之分。非洲稻係發源於尼日利亞,學術界沒有爭議。亞洲稻係的發源地,過去一直以為是印度的阿薩姆邦,在這裏的一些距今七千年的陶片上發現了已經炭化的稻穀。因此,學術界認為,亞洲稻穀是由印度傳入越南含炭化稻穀的陶片(湖南澧縣彭頭山遺址出土)、中國、朝鮮和日本等地的。可是,“文革”期間,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發現了一座七千年以前的古村落遺址,其中有大面積的稻穀堆積的遺存,最厚的地方有一米厚。這個發現,動搖了阿薩姆邦說的地位。之後,我們又在湖南澧縣發現了距今九千年的水稻田,在湖南道縣發現了一萬年前最早的栽培稻實物,說明中國纔是世界栽培稻的起源地。
此外,考古學家在我國北方的磁山—裴李崗遺址中發現了距今七千年的粟(小米)的遺存,據測算,它們埋入窖穴時的實際數量有數萬斤之多。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粟的遺存,證明中國是栽培粟的起源地。
中國南方的稻和北方的粟,造就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農業文明,經過數千年的經營和發展,終於結出了燦爛奪目的中國青銅文明之果。
玉竜
下面來談玉器專題。早在新石器時代,出現了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就是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中國新石器時期手工業的特殊之處在於,除了普通的陶器、工具製作之外,還有技術含量非常高的玉器製作。玉器的玉,就其晶體結構而言,有軟玉和硬玉之分。我們通常說的玉,主要是指軟玉,是指透閃石—陽起石礦物組成的玉石,包括白玉、青玉、碧玉、黃玉等。世界的玉器製作,以中國玉器、中美洲墨西哥的瑪雅人玉器以及新西蘭的毛利人玉器,並稱世界三大古玉。其中,中國的古玉不僅出現的年代早、種類多、製作精良,而且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出現了係列化的傾嚮。中國最早的玉器,出現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形成了北起遼河流域,南至珠江流域瀕東南沿海廣大地區的半月形玉器分佈帶,其中以良渚文化最為發達。
良渚文化分佈在我國江南地區太湖流域,距今約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就目前發掘的為數衆多的良渚文化墓葬而言,幾乎達到無墓不出玉的程度。良渚玉器種類繁多,主要有璧、琮、璜、鐲、管、珠、墜、錐形飾、柱形飾、柄形飾以及龜、鳥、魚等動物形玉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 | 第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 | 第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 | 第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3) | 第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4) | 第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5) | 第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6) | 第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7) | 第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8) | 第1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9) | 第1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0) | 第1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1) | 第1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2) | 第1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3) | 第1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4) | 第1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5) | 第1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6) | 第1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7) | 第1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8) | 第2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9) | 第2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0) | 第22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1) | 第23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 | 第24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