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苏联方面,赫鲁晓夫显然已经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
在苏、美、古摆开阵势的时候,各国人民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都纷纷支持古巴,美国的一些盟国则表示支持美国。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上,美苏两国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卡斯特罗在请苏联帮助自己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这场导弹危机到头来变成了美苏两国的对抗,古巴反倒被搁在一边了。
在双方对抗最紧张的时候,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美国16艘驱逐舰、3艘巡洋舰、1艘反潜艇航空母舰和6艘运输舰组成了一道封锁线。部分苏联船只逼近封锁线,却毫不理睬虎视眈眈的美国军舰。24日,一艘苏联潜艇带着两条苏联货船大模大样地闯进封锁区。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下令阻止苏联船只,如有必要,用小型深水炸弹攻击该潜艇。战争一触即发,全世界紧张得似乎都透不过气来了。
在此期间,肯尼迪似乎热衷于用公开的摊牌来表现美国的实力,但是他却反对采取入侵和空袭这样的可能引起苏联"过度反应"的激烈措施。宁愿选择封锁,让事态慢慢发展,以便给对方充足的考虑时间,毕竟战争一旦爆发,美国的安全将受到最大的威胁。
同肯尼迪一样,赫鲁晓夫在此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核战争意味着什么。起初,他在苏联处于"导弹差距"不利的情况下采取大胆而又危险的举动,主要是因为他低估了自己的对手,认为肯尼迪还是一个"孩子",会在苏联强大的压力下退让。事实上,肯尼迪确实害怕了,在他给赫鲁晓夫的信中就看出了这一点。据赫鲁晓夫回忆,肯尼迪恳求他考虑美国制度的特点,即使总统本人反对发动对古巴的战争,还是会有很多违反他意愿的事情发生。肯尼迪还说如果紧张局势再继续下去,也不能保证军队是否会夺取政权,那时,美国军队将到达无法控制的地步。这封信让赫鲁晓夫不仅看到了肯尼迪的恐惧,也看到了自己的无知。
赫鲁晓夫同肯尼迪一样窥见了核灾难的深远,意识到这场赌博不能再继续下去了,除了妥协,任何途径都意味着"走穷兵黩武的道路",除了相互毁灭没有别的前途。
赫鲁晓夫确实准备让步了。他将导弹运进古巴,不过是想吓唬一下美国佬,以此作为对美国在土耳其安置导弹、包围苏联做法的报复。但是,如果美国的"战争贩子"真的破罐子破摔,发动战争,那不是弄巧成拙了么?赫鲁晓夫经过认真的考虑,给了肯尼迪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答复:"我们都是正常人",不会发动战争,同意撤出导弹和轰炸机,条件是美国总统要公开保证美军或其他军队不能入侵古巴。
古巴导弹危机在双方的让步中宣告结束。全世界松了一口气。
二 制裁古巴:恐怖打击与经济封锁双管齐下 1959年1月,卡斯特罗率领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的独裁政权,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卡斯特罗担任古巴领导人之后,实行土地改革和没收外国资本与接受大企业的措施,对外高举反对外国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旗帜,这些都引起了美国的仇恨和不满。但是真正让美国难以接受和不能容忍的是,古巴革命的胜利使西半球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出于对"红色国家"的恐惧,白宫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即便这个小小的国家不能撼动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霸主地位,不会打破美国在拉美一统天下的局面,但红色旗帜插到了自家门口,也着实让美国寝食难安。
1959年3月,美国国家安全局委员会开始策划颠覆古巴政权的方案。5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向古巴境内的反革命游击队提供武器,以对抗卡斯特罗的统治。中央情报局还指挥对古巴进行空袭,古巴流亡者驾驶飞机向古巴境内投掷燃烧弹。
对于美国这些举动,古巴没有做出过激的反应,只是于1960年7月向联合国寻求了帮助。联合国安理会接到了古巴约20次轰炸情况的记录,其中包括飞行员的姓名、飞机注册编号、未引爆的炸弹等诸多具体细节。面对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古巴企图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但是美国却摆出了死不认账的架势,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亨利·罗伯特·洛奇向联合国保证美国没有侵略古巴的意图。事实上,4个月之前,美国政府已经秘密做出了颠覆卡斯特罗政权的决定,臭名昭著的"猪湾行动"已经在秘密准备中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