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帶你去耶魯   》 第43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32)      曹藴 Cao Yun    馬徵 Ma Zheng

  曹: 耶魯和中國的聯繫歷史悠久, 現在的關係也很密切, 你為耶魯和中國搭建橋梁做了很大的貢獻, 能談談耶魯和中國在學術上的合作嗎?
  許: 我的努力有限, 這是很多人共同的努力。 耶魯和中國的淵源很長, 合作也很多, 現在的趨勢是越來越多, 這些在耶魯的網站上都能看到, Yale and the world有各種合作的信息。
  曹: 這些合作為中國學生創造了什麽樣的機會?
  許: 中國學生去耶魯學習的機會更多了。 我們這個領域現在在做聯合培養, 在中國挑選最優秀的學生去耶魯讀博士, 還可以繼續做博士後, 但對這些人的回國工作有一些規定。
  曹: 您覺得對在美國留學的醫學院學生而言, 回國就業和留美有什麽優勢和劣勢。
  許: 每個人的需求不同, 就業選擇就不同, 很難一概而論。 就做學術而言, 可能美國現在的學術環境更好一點, 但具體要因人而異。 美國現在有些製藥公司在大量裁員, 這對中國來說, 倒是個好機會, 可以吸引更多這方面的人才回國發展。
  和許教授聊天的過程中, 有個美國的博士來訪, 我在門外等了一會兒。 看見一群復旦生科院的孩子在用電腦, 他們是許教授實驗室招的學生。 按許教授的說法, 他們是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人。 一個個果然都很投入, 時不時樂呵呵地交談。 我註意到他們穿着統一的文化衫, 背上有一個抽象的基因鏈和一句話"Life Is a Miracle", 這個組合圖案很適合他們的身份。 這句簡單的話也觸動了我, 人們常說蕓蕓衆生, "蕓蕓" 是從數量上說, 生命隨處可見。 但從內涵上看, 哪怕最細微的生命都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探索生命科學之路是不斷發現奇跡的過程。 如果更多的人能像許教授說的, 快樂地去探索、 去發現, 那麽無論從事哪個領域的工作, 生命的奇跡就在當下。
  斯特靈圖書館墻壁上的雕刻,內容是:耶魯學生挑燈學習,一邊是貓頭鷹,表示晚上; 另一邊是骷髏,表示過度勞累離死亡不遠
  中國理科學生不重視語言能力, 這是最大的障礙之一。 語言能力對科學研究很重要, 博士後最後一個臺階上不去往往就敗在語言上。 科學也是一種交流的過程, 不懂語言, 不能有效地溝通, 是中國學生很大的劣勢。
  美國小學到大學沒有排名, 每個學生有自己的特點, 量化的分數不能說明很多問題。 等學生考慮未來工作發展的時候, 學校也會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特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目錄(1)第2節:目錄(2)第3節:目錄(3)
第4節:序言第5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1)第6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2)
第7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3)第8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4)第9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5)
第10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6)第11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7)第12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1)
第13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2)第14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3)第15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4)
第16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5)第17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6)第18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7)
第19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8)第20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9)第21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10)
第22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11)第23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12)第24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1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