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天變(中國歷代宮廷政變全景)   》 巫蠱之禍--漢武帝時期的一次宮廷政變(1)      張惠誠 Zhang Huicheng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代雄主。然而,這位雄纔大略的封建帝王,一生中卻幹了很多荒唐事。其中最荒唐的,莫過於晚年逼殺自己的親生兒子太子劉據。
  漢武帝是一個好色的天子。他體格健壯,因而食色不厭,後宮招納的美人非常多,最多時竟達七八千人。漢武帝曾自言:“可以三日不食,不能一夕無婦人。”他一時一刻不能沒有婦人做伴,出門時讓宮人同輦而行,就連他到馬廄看馬也是從妃如雲。成百上千的妃嬪,衹侍奉一個食色不已、喜新厭舊的漢武帝,相互之間不可避免地要鬥妍爭寵,排擠傾軋。
  爭寵與巫術相結合,是漢武帝統治時期宮闈鬥爭的一大特色。由於漢武帝本人一生都迷信神仙術,招神用巫的荒唐行為從未中斷,使得天下尤其是京城長安和後宮中不斷有人大搞巫蠱活動。
  傳說,巫是一種能用祭祀或者咒語驅使鬼神降禍於他人的女法師,而蠱則是一種神秘的有毒的蟲子。這種蟲子看不見,摸不着,人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據說蠱一旦進入人體,便百藥無效,受蠱之人衹能十分痛苦地死去。
  在當時濃厚的迷信氣氛中,嬪妃們為了爭寵,往往製作情敵的木偶埋入地下,然後天天念上幾聲詛駡的咒語,希望情敵在痛苦中死去。當年陳皇后為了重新得到漢武帝的寵幸,曾請女巫楚服搞過巫蠱。事情敗露後,有三百多人牽連被殺,邀寵不成的陳皇后也被打入冷宮,鬱鬱而終。
  為了避免巫蠱的蔓延,漢武帝明令嚴禁采用巫蠱的任何方式。但這種風氣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因而愈演愈烈。到了晚年,漢武帝病魔纏身,耳目不靈,精神恍惚。這位雄猜之主總是疑心自己的病情是左右的巫蠱所致。
  江充見狀,猜想漢武帝在世的日子不多了。江充是直指綉衣使者,專門督察皇親國戚和親近臣僚的不法行為,曾因一件小事得罪過太子。他擔心一旦皇上駕崩,自己會有滅頂之災,决心先下手為強,利用巫蠱來除掉太子劉據。於是,他嚮漢武帝說:“陛下的病,一定是巫蠱在作祟1
  漢武帝本來就疑神疑鬼,一聽此言,便任命江充為專使,處理巫蠱案件。
  江充率領鬍巫到處挖坑掘洞,搜取埋在地下的木偶,逮捕涉嫌放蠱之人,連夜間祭祀的人也被他們抓了不少。為了達到自己陰險的目的,江充有意栽贓陷害。他指使人預先把木頭人埋在某地,上面灑上傢畜的血。接着,由自稱能看見鬼跡的女巫察看血跡。隨即將木頭人挖出,馬上對附近居民大肆逮捕。對於被捕的人,他們無不進行嚴刑拷打,逼其招供。如果有人不承認,衹要江充一聲吆喝,手下人就用燒紅的鐵鉗或鉗肉,或烤灼皮膚。被拷打的人受刑不過,衹好承認強加給自己的罪名,並且供出江充等人指定的同黨。
  江充利用這種手段,把很多人定為“大逆不道”罪處死。這場巫蠱大屠殺,從京師長安波及到各郡國,因此喪命的達數萬人之多。
  六十六歲的漢武帝見江充等人揪出了這麽多的危險分子,更加懼怕。江充這時教唆一個名叫檀何的鬍巫對漢武帝說:“各地放蠱之人雖然清理得差不多了,但宮城上面仍然鬼氣沉沉,這說明後宮裏面肯定還埋有不少木頭人。要是宮裏的鬼氣不消除的話,皇上的病是沒有辦法治好的。”
  漢武帝聽信了他們的鬼話,便派江充率領原班人馬進入宮城搜蠱。漢武帝對這次搜蠱很重視,不久又派案道侯韓說、御史章贛、宦官蘇文作為江充的助手。
  江充對付的主要目標是太子劉據,但他並不敢肆無忌憚地先拿太子開刀。江充率領他的搜蠱隊伍,先從嬪妃中不太受寵的那些人下手,一個宮殿接着一個宮殿,依次嚮前搜去,把衛皇后和太子劉據的宮室放在最後搜查。
  最後,輪到搜查衛皇后和太子的宮室了,江充等人搜得特別仔細,宮內坑、溝縱橫交錯,幾乎每一寸土地都翻了起來。到處都是泥土,最後弄得皇后和太子連放床的地方都沒有了。由於栽贓,在皇后和太子宮室裏的木頭人就特別多,太子宮中的木頭人身上還纏有帛書,上面寫的都是些悖逆犯上的詞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
目錄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1)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2)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3)
毒美人禍亂邦國(1)毒美人禍亂邦國(2)
毒美人禍亂邦國(3)毒美人禍亂邦國(4)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1)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2)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3)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4)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1)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2)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3)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4)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5)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6)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1)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2)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3)一本萬利--呂不韋竊國始末(1)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