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类 》 話春秋 品兵法:孫子 》
第43節:三十三、 把握戰機面面觀
子金山 Zi Jinshan
三十三、 把握戰機面面觀
三十三、 把握戰機面面觀
對嚴肅軍紀的問題,孫子在其兵法著作中一再提及,並且格外強調。尤其對戰爭雙方接戰中的戰機選擇問題,要求主將創造戰機,不失時機地把握戰機。
那麽,夫概自行出動所部,是不是如孫子所說:是不失時機地把握了戰機呢?
這就要從戰略與戰術兩個方面來分析了。前文已經對孫武在柏舉戰前刻意怠戰的理由做了闡述,孫武考慮的是戰略問題,是從始至終的對楚戰事,而夫概着眼的顯然是戰術問題。
就柏舉之戰具體戰事來看,夫概無疑是成功的,恰逢其時地把握了進攻的時機,以絶少的兵力取得了絶大的戰果,幾乎一舉打掉了楚軍的士氣,致使楚軍主帥逃亡,大將被戮、被擒,無疑也大大提高了吳軍自己的士氣,堅定了必勝的信心。
簡單一句話:夫概近似以一己之力打開了通往楚都的通道!
但事情總有兩面,且不說這樣一來給吳軍樹立了一個絶壞的榜樣,諸將若以此為例,個個自行其是,將來還怎樣作戰?關鍵是:等於替楚軍更換了統軍主帥,使吳軍將要面對的不再是囊瓦這種有利於吳國的統帥,這卻不能算做好事。
實際上也是如此,不久夫概就會自食其果,遭遇到吳軍最不願意對陣的將領——瀋尹戌,結局是自己的五千“熊兵”被摧毀。
本來能夠聚而殲之的楚軍,被趕嚮了吳軍嚮楚都郢城進軍的途中,無形中增加了進軍的難度。這些還是小事,畢竟有孫武、伍員這樣的兵傢大師能補償失誤。最要命的是給吳王心理上造成的大患:從此軍權實質上收回在了他自己手中,孫武之言降低了分量,這給日後伏下大害。
再就是給夫概本人心理上的影響——無形中助長了本來就極重的傲氣,最後導致連王兄都不放在心上,間接發展成為“王我之心”膨脹,幾乎將吳國拖入深淵。
夫概的行為屬於孫子所說:六敗之一的“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地形篇》)
孫子在兵法之七中,論述軍爭的同時,早就詳細分析了這種情形:
《孫子兵法》軍爭第七:孫子說:用兵的法則,將帥受領國君的命令,從組織民衆編成軍隊,到開赴前綫駐地紮營與敵對陣,這中間最睏難的事情莫過於與敵人爭奪有利的製勝條件。
軍爭中的最難處,莫過於如何通過迂回麯折的途徑達到近直目的,化患害為有利。——這裏,孫子在為自己的大迂回行軍設置了理論根據,又把剛結束的柏舉之戰中的隨機應變總結為幾個字:化害為利。
故意迂回繞道,並用小利引誘遲滯敵軍,這樣就能做到比敵人後出動而先到達必爭的要地,這就叫做懂得“以迂為直”的法則。因此兩軍相爭都是為了有利於自己,若舉大衆而爭,則失利反而成了危險。
全軍帶着所有輜重去爭利,就會行動遲緩;丟棄大軍去爭利,輜重就會丟失。因此,捲甲急進,日夜不休息,以加倍的行程連續行軍,走上百裏的路程去與敵爭利,則率軍的將領有可能被擒,身體健壯的士卒先到了,體弱疲倦的掉了隊,采用這種方法,可能衹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趕到。
走上五十裏與敵爭利,先頭部隊的將領就可能遭受挫敗,采用這種方法部隊也衹有半數趕到;走上三十裏的路程去爭利,部隊也衹有三分之二趕到。
軍隊沒有輜重,無以為戰就會覆亡,沒有糧食就不能生存,沒有物資儲備,轉輸不繼,就會覆亡。
所以,不瞭解列國諸侯的計謀,不能與其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等地形的,不能行軍;不使用嚮導的,不能得地利。用兵打仗以詭詐多變為根本,根據是否有利而行動,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隨情況而變。
用兵之道:軍隊行動快速時,像飄風驟至;行動緩慢時,像嚴整的森林;進攻敵人時,像迅猛的烈火;駐守時,持重像山嶽一樣屹立不動;蔭蔽時,像陰雲蔽天看不見日月星辰那樣;動作起來,就像萬鈞雷霆的震擊。
奪取敵“鄉”的糧食、資財,要分兵數路。開拓疆土,要分守要地,權衡形勢,相機而動。先懂得以迂為直、以直為迂計謀的,就能勝利。這就是兩軍相爭的原則。
《軍政》上曾說:“用語言指揮聽不到,所以用金鼓之聲,令其或進或止,用動作指揮看不清,所以用旌旗之形,令其或開或合。”
金鼓旌旗都是用來統一軍隊作戰行動的。軍隊行動既然統一了,那麽勇敢的將士就不得單獨前進,怯懦的也不得單獨後退,這就是指揮人數衆多的軍隊的方法。——夫概此戰顯然違背了這些原則。
所以,夜間作戰要多使用火光和鼓聲,白天作戰要多使用旌旗,之所以變換這些信號,都是為了適應士卒視聽的變化。
三軍可以挫傷其銳氣,將軍可以動搖其决心。軍隊早朝初戰的時候,士氣旺盛;陳兵到中午時候,士氣就逐漸怠惰;到了日暮,士卒就會氣竭思歸。所以,善於用兵的人,總是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到敵人鬆懈疲憊人心思歸時,纔去打它,這是掌握軍隊士氣的方法。
以自己的嚴整來對待敵人的混亂,以自己的鎮靜來對待敵人的吵鬧,這是掌握軍心的方法。以自己的靠近戰場來對待敵人的遠道而來,以自己的安逸休整來對待敵人的奔走疲勞,以自己的糧足食飽來對待敵人的糧盡人饑,這是掌握軍力的方法。
不去迎擊旗幟整齊、部署周密的敵人,不去攻擊陣容嚴整、實力雄厚的敵人,這是掌握因敵變化的方法。
所以,用兵的方法:敵人占領高地,不要去仰攻;敵人背靠高地,不要從正面攻擊;敵人假裝敗退,不要去追擊;強大的敵人,不要去進攻;敵人以利誘我,不要貪食其餌;正在撤退回去的敵人,不要去攔阻;包圍敵人,要留有缺口;對陷入絶境的敵人,不要去逼迫它。這些都是用兵應當掌握的方法。
孫子在此篇不厭其煩地論述了前敵將領的作戰原則和用兵要點,可謂用心良苦,是否是日後覺察到了吳軍中前敵將領的不足?此篇是否日後修訂而成?這也不大容易考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孫子 序言 | 第2節:一、 孫子出世話春秋 | 第3節:二、 吳國機遇談伍員(1) | 第4節:二、 吳國機遇談伍員(2) | 第5節:三、 輾轉數國逢孫武 | 第6節:四、 安居三載著兵書(1) | 第7節:四、 安居三載著兵書(2) | 第8節:五、 魚腸利刃刺王僚 | 第9節:六、 闔閭治國氣象新 | 第10節:七、 勇士風采皆鬥狠(1) | 第11節:七、 勇士風采皆鬥狠(2) | 第12節:八、 慶忌纔是真英雄 | 第13節:九、 孫子談兵論作戰 | 第14節:十、 吳王面試考孫子 | 第15節:十一、 孫子受命練女兵(1) | 第16節:十一、 孫子受命練女兵(2) | 第17節:十二、 春秋戰爭面面觀 | 第18節:十三、 孫武率軍奪舒邑 | 第19節:十四、 戰事間隙話強楚 | 第20節:十五、 強楚也有難過時(1) | 第21節:十五、 強楚也有難過時(2) | 第22節:十六、 兵法未載持久戰 | 第23節:十七、 闔閭背後造敵人 | 第24節:十八、 孫子兵法初見功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