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品李白   》 牢騷不斷的江南之旅(1)      康震 Kang Zhen

  李白當然不會衹在夢裏遊江南,天寶六載前後,他一路南下,暢遊揚州、金陵、丹陽、吳郡、會稽,所到之處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如《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全詩懷古傷今,字裏行間流露出對長安的無比眷戀。詩人感慨鳳去臺空,江水自流,感慨東吳、東晉風流人物終成古丘,感慨金陵古都優美壯麗的景色,透露出壯志難酬的苦悶情懷。整首詩起落自如,收放有緻,工麗之中別有一種英爽之氣。
  在《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一詩中,李白抒發了對時局安危的憂慮:
  晉室昔橫潰,永嘉遂南奔。
  沙塵何茫茫,竜虎鬥朝昏。
  鬍馬風漢草,天驕蹙中原。
  哲匠感頽運,雲鵬忽飛翻。
  ……
  想像東山姿,緬懷右軍言。
  可見李白在漫遊中一刻也沒有忘記對唐王朝的關懷。他是苦悶的,卻依然關心着國傢,他不管怎樣解脫自己,就是不能忘懷國計民生,就是不能忘卻自己的政治追求,始終懷着一顆憂國憂民之心。而當這種憂國憂民之心不能通過自己的作為得以疏解時,他懷才不遇的苦悶就更為濃烈,這些都化作對社會昏暗政治的揭露,對姦人當道的極度憤慨:
  魚目亦笑我,請與明月同。
  驊騮拳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
  ……
  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
  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
  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
  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鬥雞者獲得皇帝的寵信,殺人者成為君王的將軍,真正的志士才子卻不為世所用。最可恨的是,得志小人嘲笑才高志雄的詩人,駿逸的良馬被壓抑不能前行,跛腳的驢子卻春風得意。這種顛倒黑白的現實令詩人悲憤難當。詩人不得不從先賢的身上尋找精神支柱——即便如孔子這樣的聖人也曾遭受理想的挫折,自己的挫折又算得了什麽呢?詩人自比嚴陵、韓信,進一步申明自己傲岸不屈的高潔人格和豁達氣度。“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這正是李白參透世事之後磊落胸懷的展現。
  天寶九載,李白從金陵奔赴潯陽(今江西九江),又從潯陽北上經過唐州方城縣(今河南方城縣),去造訪隱居石門山(今河南南陽一帶)的老朋友元丹丘。他希望通過求仙訪道獲得心靈暫時的休憩,這一時期他留下了不少求仙詩:
  丹丘遙相呼,顧我忽而哂。
  遂造窮𠔌間,始知靜者閑。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鬆風清瑤瑟,溪月湛芳樽。
  安居偶佳賞,丹心期此論。
  (《聞丹丘子於城北山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僕離群
  遠懷亦有棲遁之志因敘舊以寄之》)
  然而,遊仙訪道終究無法使李白擺脫內心深層的痛苦。
  終於,李白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决定,他要北遊幽燕,入幕邊軍,建功立業,實現政治抱負!他為什麽要這麽做呢?算起來,從天寶三年到天寶十一年,李白的遊歷蹤跡所至遍及今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地,他一方面想藉助遊賞山水、棲身宗教來解脫內心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是想再次尋找可能的政治機遇。但是根據當時的朝政局勢,他想再次進入長安直接覲見玄宗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想到邊塞從軍也許不失為一條入仕捷徑。這其實也是盛唐許多文人謀求仕途、實現政治理想的一個重要途徑。李白於是在天寶十一年前後行經邯鄲、清漳、臨等地,尋求入幕的機會。然而幽州的情形令他大吃一驚,身兼平盧、範陽。河東三地節度使的安祿山此時正在秣馬厲兵,圖謀造反,其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幽州早已成為虎狼嘯聚的險境。李白不得不離開幽州,南返魏州。他後來在《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一詩中追憶當時的情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內容簡介作者介紹目錄
說在前頭:走下“仙壇”的李白李白是鬍人嗎貴族身份是自許的嗎(1)
貴族身份是自許的嗎(2)李白是倒插門嗎(1)李白是倒插門嗎(2)
李白是倒插門嗎(3)李白絶嗣了嗎(1)李白絶嗣了嗎(2)
李白絶嗣了嗎(3)李白倒底長什麽樣怎樣實現“鯉魚跳竜門”
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1)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2)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3)
“公主渠道”之謎(1)“公主渠道”之謎(2)“公主渠道”之謎(3)
氣宇不凡“謫仙人”(1)氣宇不凡“謫仙人”(2)將楊妃比作“飛燕”是不敬嗎(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