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從孫文崛起看大清日落:青山一發   》 衆健將(4)      陳舜臣 Chin Shunshin

  各個首長之下多有紹興出身的幕僚,他們廣搜各方情報並加上自己的知識傳達給上級。這些人多半傢世富有,不至於貪得無厭。因其背後到底有何勢力當靠山無人知曉,光憑紹興出身的招牌便足讓外人心生警戒。
  史堅如一族在其曾祖父當幕僚的時期來到廣東並落籍此地,其後當然會有通婚之類的事情發生。舉例而言,周恩來也是江蘇省淮安縣出身,但究其祖籍則是紹興。史堅如留有二十歲時的照片,容貌酷似周恩來,一時之間蔚為話題。
  史堅如在東京見到了孫文,兩人對談天下事。年輕的史堅如對這個領袖甚為傾心。
  史堅如意圖炸死總督的事件留下一個謎團。即他在廣州起事原是一種欺敵戰術,目的在掩護孫文等人從惠州進兵福建的行動。
  然而,惠州起義遭到取消,直接的理由是彈藥不足,其實最大的挫折還是未能獲得日本的支持。兒玉源太郎對孫文的支援因政變(伊藤首相的登場)而轉為毫無實現的可能。
  ——難期外援。
  接獲孫文這一憤慨的電報後,鄭士良便下命解散全部軍隊。時值十月二十二日。
  鄭士良應該會用電報將惠州起義中止一事通知欺敵作戰的相關人員。但為何在六天之後史堅如又強行作戰呢?
  年輕的史堅如一定是認為,好容易纔挖好坑道,即使已經失去欺敵作戰的意義,也要進行一場爆破。的確,此一事件産生了令清朝當局膽戰心寒的效果。
  史堅如被稱為是繼陸皓東之後的第二健將,其實非僅史堅如,唐纔常也應該被列入纔對。
  唐纔常出身湖南,與年長他二歲的譚嗣同是總角之交的好友。譚被康有為召喚至北京後,有感於同志太少,故拍電報催促待在湖南長沙的唐纔常上京。唐欣然動身,但在抵漢口時便獲悉維新失敗以及譚嗣同等人遭處决的消息。
  千古非常奇變起,
  拔刀誓斬佞臣頭。
  這是唐纔常所作詩中的兩句。
  返回湖南後,他收拾身邊事,然後從上海繞經香港、東南亞而去到日本。在日本他與犬養毅見了面。
  之後他便不時赴東南亞。在新加坡與康有為見面時,唐纔常建議道:
  “孫文最近力量增加不少。何不考慮與興中會合作?”
  “有許多人提出同一建議,我的回答衹有一個。難道你不曾聽說過?”
  康有為所言僅僅如此。
  雖對孫文的思想産生共鳴,但唐纔常卻未能離開康有為。
  “哈哈哈,又是帝傅那一套說辭嗎?士大夫終究還是拋不開頭銜。”
  孫文這麽說並搖搖頭。
  帝傅是皇帝的守護者之意,康有為總是將這話挂在嘴邊。對他而言,總督及尚書不算什麽,衹有他這個皇帝身邊的帝傅纔夠高格調。這些人動不動就提到格調問題。
  “起義”——亦即唐纔常的起事被視為是康有為保皇派唯一的一次武裝抗爭行動。唐纔常因與譚嗣同的關係而多半被歸入保皇派,但事實卻未必如此。
  梁啓超在赴檀香山之前,於東京的紅葉館為唐纔常舉行了一場餞行會。會中也邀請了孫文、陳少白和宮崎滔天等人。孫文還為唐纔常等人介紹了長江流域的興中會會員。
  唐纔常在上海設立了一間名為東文學社的日語學校,目的是掩飾起義的據點,其母體是取名為自立會的一個團體。
  該會的章程明定創建一個新的自立國傢,但又載明君臣之義不能廢。因若不打出勤王的招牌,則無法獲得康有為的金錢資助,但若不主張創建一個新的自立國傢,則又難以和秘密結社合作。
  針對該會的章程,欲化身變色竜的唐纔常和原則主義者的畢永年進行了一整晚的爭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起義前夕(1)起義前夕(2)起義前夕(3)起義前夕(4)起義前夕(5)起義前夕(6)
起義前夕(7)亡命之客(1)亡命之客(2)亡命之客(3)亡命之客(4)亡命之客(5)
亡命之客(6)檀香山(1)檀香山(2)檀香山(3)檀香山(4)檀香山(5)
檀香山(6)舊金山(1)舊金山(2)舊金山(3)舊金山(4)舊金山(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