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记 我是湖南人   》 第43节:失败加失败等于胜利(5)      王纪卿 Wang Jiqing

  曾国藩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他的儿子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与左宗棠两相配合,从俄国人手里收复了伊犁。曾纪鸿研究古算学成就不俗,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孙辈中出了个诗人曾广钧。曾孙辈又出了曾昭伦、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曾国藩出身低微,但他通过努力,有了渊博的学识与宏阔的见识,成为文武全才。朝廷信赖他,满朝文武钦敬他。他死后被谥为“文正”,又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在军旅中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帮助清廷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他率领湘军南征北战,屡败屡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思想。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他主张军政分理,各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和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化。在治军方面,他首先严明军纪,着意培养“合气”,也就是要求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他选择将领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的战略战术,对他之后的中国军人,其中特别是湖南军人有很大的影响,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剪枝叶”,等等。
  毛泽东在少年时代仰慕曾国藩、王船山和黄兴等湘籍俊杰,他的口头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典出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爱读历史,行军打仗不离《二十四史》。毛泽东一生也有相同的爱好。曾国藩盛赞《红楼梦》,说一部红楼说尽了世态炎凉。毛泽东一生都在圈阅《红楼梦》,建国后曾对八大军区司令员说《红楼梦》要读三遍,并当场背诵其中的某些章节,令举座皆惊。曾国藩为文论文看重一个“气”,每次大仗后便赋些诗词,毛泽东也有这个习惯。不同的是,曾国藩的诗佶聱难懂,喜欢用生僻字,八股遗风旺然;毛泽东的诗词通俗易懂,气势磅礴。毛泽东非常推崇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在青年时代给好友肖子升写信时说:“是书上自隆古,下迄清代,尽抢四部精要。”
  曾国藩的好友胡林翼是湖南益阳人,毛泽东对胡林翼很有好感。胡林翼不爱钱财,做官“决不以官俸自益”。毛泽东革命几十年,身上从来不带钱,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无钱可以,缺了香烟和笔就不行。在长沙念书时,他和同学肖子升不带盘缠,游历湘西北,靠一支笔写对联换取旅费。井冈山突围,他让妻子贺子珍把文房四宝缝在衣袋里,并说:“要用文房四宝打天下。”胡林翼字“润芝”,毛泽东字“润之”,有时也用“润芝”,似乎并非巧合,而是毛泽东以胡林翼为榜样激励自己。毛泽东尤其在书信往来上喜欢署名“润之”,“毛润之”是他用得最多的自我称谓。
  青年毛泽东对曾国藩有过很高的评价,甚至有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之语。这些评价,不但可见于他写给友人和同学的书信,在他的读书笔记和农讲所授课的讲义中也能读到。
  中年的毛泽东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没有停留在“独服曾文正”的阶段,而是与时俱进,接受了科学的马列主义,逐渐抛弃曾国藩的影响,成长为一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完成了从推崇曾国藩到同情太平天国的阶级立场的转变。
  不过,毛泽东认为《曾文正公家书》,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在延安时期,他建议党的高级干部阅读。韶山的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里,至今收藏着他读过的四卷《曾文正公家书》。每卷的扉页上都有毛泽东的“润芝珍藏”的正楷字样,可见毛泽东对此书的重视。这部家书是曾国藩在三十年中所写的一千多封致亲属的家信大汇集,内容广泛,大到经邦纬国、进德为宦、朝政军务、治学修身,小到家庭生计、人际琐事、养生之道,事无巨细,无不涉足。这部家书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部,被许多家庭当作镇宅之宝。各种刻本在社会上辗转流传,颇具影响,至今翻印不断。
  曾国藩的家书最初是他自己刊印的。这样做似乎有违他做人的宗旨,他是不得已而为之。清廷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对握有重兵的曾国藩百般提防,他做了两件事情以表明心迹,第一是裁撤湘军,第二就是刊印家书。
  曾国藩在用人方面的经验,毛泽东也有所继承。曾国藩推崇“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如果德才不能兼得,宁愿选择才能差一点、德行好一点的。毛泽东给两个女儿分别取名李敏、李讷,可见用心良苦。
  当然,毛泽东看重曾国藩,还因为这位前辈是他地地道道的老乡。湘乡地属湘潭,紧挨韶山,毛泽东的母亲又是湘乡人。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知道家乡出了曾国藩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接触面有限的条件下,他只能以家乡的名人作为参照。到了晚年他发动舆论抨击这位湘军创始人,是因为他自己成了一代伟人,有了卓越的见识。
  毛泽东借鉴曾国藩的经验,欣赏他以史为鉴的历史观和勉为其难的精神,而对他为腐败清廷效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则是深恶痛绝。尤其是在晚年,他对曾国藩用无数湘军的生命维护一个没落王朝的做法,常常扼腕叹息,并集中全国的舆论加以批判。他对曾国藩评点道:“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他认为,曾国藩这个人物还值得深入地研讨。
  曾国藩五十一岁时,在咸丰皇帝大丧期间,秘密地娶了一位小妾,“违制失德”,因此有人斥责他是“伪君子”。他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做出这件事来,也算是人性的流露。
  曾国藩虽然在中国近代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但后人对他的功过毁誉,众说纷纭。他没有处在被人尊崇的位置上,因此他那位于湖南双峰的曾家大院,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连湖南人自己对这位老乡,有的感觉也很麻木,有的人则怀着颇为复杂的心情。
  自从唐浩明先生的长篇小说《曾国藩》问世,“曾国藩热”随之而起。这部作品兼有学者洞悉历史的眼光和文学作品的通俗魅力,使人读来爱不释卷。曾国藩本人的著作,也陆续刊印出来。近年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市面上出现了更多有关曾国藩的研究专著和传奇小说,使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产生了兴趣。人们已经有了足够的依据来了解曾国藩的学识、见解和主张,更直接、更清晰、更深入地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不论人们对曾国藩评价如何,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精神,代表了湖南人精神中的一个层面。这个结论,陈独秀在他那篇《欢迎湖南人的精神》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湖南人读了曾国藩的故事,能够领悟到的实在太多,这里无须多费笔墨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书海出版社
第1节:目录第2节:湖南少年歌第3节:欢迎湖南人的精神
第4节:湖南人的尊严(1)第5节:湖南人的尊严(2)第6节:湖南人的尊严(3)
第7节:为什么可以自命不凡?(1)第8节:为什么可以自命不凡?(2)第9节:什么是血性?(1)
第10节:什么是血性?(2)第11节:什么是血性?(3)第12节:风水育人才(1)
第13节:风水育人才(2)第14节:风水育人才(3)第15节:不重名利重功名(1)
第16节:不重名利重功名(2)第17节:不重名利重功名(3)第18节:吃辣椒成为精神的象征(1)
第19节:吃辣椒成为精神的象征(2)第20节:与国际接轨的先锋(1)第21节:与国际接轨的先锋(2)
第22节:霸蛮和灵泛(1)第23节:霸蛮和灵泛(2)第24节:霸蛮和灵泛(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