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43節:出頭鳥尤需低調(1)
吳建雄 Wu Jianxiong
兩兄弟練就了一副好體力,為殺掉昏君給父母報仇,他們都很忘我;但相比起來,哥哥要比弟弟勇猛,而弟弟要比哥哥聰明;哥哥擅長身體比拼,弟弟擅長運用智謀技巧。兩人跟隨主力四處殺敵,就在起義軍越來越深入人心、越來越強大時,兄弟倆也成了起義軍中的幹將。
在戰爭中他們總能一次次地幸運脫險。槍打出頭鳥,起義軍的頭領被皇帝的軍隊射殺,軍師又被另一支武裝劫持了,起義軍陷入群竜無首的境地;於是哥哥被大傢推選為將軍,弟弟則為軍師。
兄弟兩人合作,雖然歷盡坎坷卻無往而不利。兩年後,他們終於殺入皇宮。沒過多久,哥哥做了皇帝。
當了皇帝後,哥哥夜夜不得安寧,他不知弟弟服不服他。按照弟弟的才幹,他纔是一國之君;但看功績,皇位則非自己莫屬。有一天,哥哥把弟弟叫了過來,說有個大臣對他們兄弟不服,要拉攏其他人推翻他們兄弟倆。弟弟一聽,急了,决定想一個辦法殺掉這個大臣。
就在弟弟苦心思索有什麽妙計時,哥哥命令手下把弟弟綁了起來,處以極刑。弟弟正摸不着頭腦時,哥哥發話了:"我是代表國傢處置你!如今天下太平,各大臣齊心協力,而你卻蓄謀禍害我的大臣。"弟弟啞巴吃黃連,死在斷頭臺上。
類似的故事在歷史上並不少見。結果大致一樣,衹是形式不同,很難說是哥哥聰明還是弟弟聰明。弟弟不聰明他們就不會贏得戰爭的勝利,單憑匹夫之勇終究成不了大事。哥哥呢,他若不聰明就不會那麽輕易地滅了弟弟。
《山木》給我們講的其實就是一個如何看待"聰明"的故事。莊子行走於山中,看見一棵大樹枝葉十分茂盛,常常有伐木的人經過樹旁卻沒有人動手砍伐。莊子問他們為什麽不砍樹,他們說:"這棵樹沒有什麽用處。"莊子感嘆道:"這棵樹就是因為不成材而能夠終享天年啊!"莊子走出山來,留宿在朋友傢中。朋友很高興,叫童僕殺鵝款待他。童僕問朋友:"一隻能叫,一隻不能叫,請問殺哪一隻呢?"朋友說:"殺那衹不能叫的。"
不成材的樹與不會叫的鵝一般的無用,命運卻截然不同。樹因無用而免遭砍伐之災,而鵝卻因不會鳴叫,而死於屠刀之下。乍一看,會覺得這兩個例子是本質一樣而結果相反的例子。但我覺得《山木》中所說的選擇是一種最簡單的選擇。
這樣的選擇和有用無用沒有任何關係。如果試着從人對事物的利用手段來看,一切就很明顯。樹無用,是為了存活,因為人對它的利用就是讓它死,把它做成傢具;而鵝呢,人們利用它就是飼養它,不會叫的鵝不正常,人必定會先宰了它。
莊子的意思是,有才華,還要足夠低調,才能保住形體。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你必須要去經歷,紙上談兵是毫無效果的。在《山木》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國君的冒險。
魯侯嚮市南先生請教治理國傢的方法。市南先生說:"在遙遠的南方有個城邑,名字叫建德之國。那裏的人民純厚而又質樸,沒有任何的私欲;他們知道耕作,卻不知道儲備財物,總是希望能幫助別人,卻從來沒想過要得到報答。在知書達理的人眼中,他們不明白義的至理,不懂得禮儀的規程;他們衹是按照自己的本能隨心所欲、任意而為,竟能比我們都接近於大道;他們生時自得而樂,死後便安然入葬。我希望國君您也能暫離國政、放棄世俗,從此循大道而行。您不妨去那個國傢取取經吧。"
魯侯說:"我也想去取經,但是通嚮那裏的道路遙遠而又艱險,還有江河山嶺阻隔,又沒有可利用的船和車,我該怎麽辦呢?"市南先生說:"衹要你放下你的高傲,與百姓為伍,便有人幫你了。你不要過於執著,思想靈活點,這就是你的'車船'。"魯侯說:"雖然這樣,但我還是很害怕。那裏的道路幽暗漆黑,不知道有沒有野獸蟒蛇?路途那麽遙遠,又沒有人居住,我和誰做伴呢?我沒有食物,又得不到身邊人的幫助,我怎麽可能到達那裏呢?" 市南先生說:"沒有食物,就要求國君您想辦法減少您的耗費,同時還要節制自己的欲念。做您最應該做的事情吧,這樣一來,就算沒有太多的糧食也沒關係。您要有毅力,當您渡過江河就能看到大海了,海之大是一眼看不到邊的,您越嚮前行就越發不知道它的窮盡。然而,當那些送行的人都從河岸邊回傢了,這就意味着您也離他們更遠了!所以說,統治他人的人必定會勞累傷神,受製於別人的人必定會憂心不安。從前的堯從不役使他人,也從不受製於人,所以他是聖明的。我希望您也能減除自己的勞累,除去自己的憂患,獨自順應大道的引導而遨遊於太虛的王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
|
|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 | 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 | 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 | 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 | 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 | 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 | 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 | 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 | 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 | 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 | 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 | 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 | 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 | 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 | 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 | 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 | 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