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庄周的欢乐生活禅:人间庄子   》 第43节:出头鸟尤需低调(1)      吴建雄 Wu Jianxiong

  两兄弟练就了一副好体力,为杀掉昏君给父母报仇,他们都很忘我;但相比起来,哥哥要比弟弟勇猛,而弟弟要比哥哥聪明;哥哥擅长身体比拼,弟弟擅长运用智谋技巧。两人跟随主力四处杀敌,就在起义军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强大时,兄弟俩也成了起义军中的干将。
  在战争中他们总能一次次地幸运脱险。枪打出头鸟,起义军的头领被皇帝的军队射杀,军师又被另一支武装劫持了,起义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于是哥哥被大家推选为将军,弟弟则为军师。
  兄弟两人合作,虽然历尽坎坷却无往而不利。两年后,他们终于杀入皇宫。没过多久,哥哥做了皇帝。
  当了皇帝后,哥哥夜夜不得安宁,他不知弟弟服不服他。按照弟弟的才干,他才是一国之君;但看功绩,皇位则非自己莫属。有一天,哥哥把弟弟叫了过来,说有个大臣对他们兄弟不服,要拉拢其他人推翻他们兄弟俩。弟弟一听,急了,决定想一个办法杀掉这个大臣。
  就在弟弟苦心思索有什么妙计时,哥哥命令手下把弟弟绑了起来,处以极刑。弟弟正摸不着头脑时,哥哥发话了:"我是代表国家处置你!如今天下太平,各大臣齐心协力,而你却蓄谋祸害我的大臣。"弟弟哑巴吃黄连,死在断头台上。
  类似的故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结果大致一样,只是形式不同,很难说是哥哥聪明还是弟弟聪明。弟弟不聪明他们就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单凭匹夫之勇终究成不了大事。哥哥呢,他若不聪明就不会那么轻易地灭了弟弟。
  《山木》给我们讲的其实就是一个如何看待"聪明"的故事。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常常有伐木的人经过树旁却没有人动手砍伐。庄子问他们为什么不砍树,他们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感叹道:"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很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朋友:"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朋友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不成材的树与不会叫的鹅一般的无用,命运却截然不同。树因无用而免遭砍伐之灾,而鹅却因不会鸣叫,而死于屠刀之下。乍一看,会觉得这两个例子是本质一样而结果相反的例子。但我觉得《山木》中所说的选择是一种最简单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和有用无用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试着从人对事物的利用手段来看,一切就很明显。树无用,是为了存活,因为人对它的利用就是让它死,把它做成家具;而鹅呢,人们利用它就是饲养它,不会叫的鹅不正常,人必定会先宰了它。
  庄子的意思是,有才华,还要足够低调,才能保住形体。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你必须要去经历,纸上谈兵是毫无效果的。在《山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君的冒险。
  鲁侯向市南先生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市南先生说:"在遥远的南方有个城邑,名字叫建德之国。那里的人民纯厚而又质朴,没有任何的私欲;他们知道耕作,却不知道储备财物,总是希望能帮助别人,却从来没想过要得到报答。在知书达理的人眼中,他们不明白义的至理,不懂得礼仪的规程;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本能随心所欲、任意而为,竟能比我们都接近于大道;他们生时自得而乐,死后便安然入葬。我希望国君您也能暂离国政、放弃世俗,从此循大道而行。您不妨去那个国家取取经吧。"
  鲁侯说:"我也想去取经,但是通向那里的道路遥远而又艰险,还有江河山岭阻隔,又没有可利用的船和车,我该怎么办呢?"市南先生说:"只要你放下你的高傲,与百姓为伍,便有人帮你了。你不要过于执著,思想灵活点,这就是你的'车船'。"鲁侯说:"虽然这样,但我还是很害怕。那里的道路幽暗漆黑,不知道有没有野兽蟒蛇?路途那么遥远,又没有人居住,我和谁做伴呢?我没有食物,又得不到身边人的帮助,我怎么可能到达那里呢?" 市南先生说:"没有食物,就要求国君您想办法减少您的耗费,同时还要节制自己的欲念。做您最应该做的事情吧,这样一来,就算没有太多的粮食也没关系。您要有毅力,当您渡过江河就能看到大海了,海之大是一眼看不到边的,您越向前行就越发不知道它的穷尽。然而,当那些送行的人都从河岸边回家了,这就意味着您也离他们更远了!所以说,统治他人的人必定会劳累伤神,受制于别人的人必定会忧心不安。从前的尧从不役使他人,也从不受制于人,所以他是圣明的。我希望您也能减除自己的劳累,除去自己的忧患,独自顺应大道的引导而遨游于太虚的王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江苏文艺出版社
第1节:无挂无碍,自在而精彩(1)第2节:无挂无碍,自在而精彩(2)第3节:无挂无碍,自在而精彩(3)
第4节:蝶舞翩跹幻亦真(1)第5节:蝶舞翩跹幻亦真(2)第6节:安时处顺不为哀乐所困(1)
第7节:安时处顺不为哀乐所困(2)第8节:行器物之用必遭损杀(1)第9节:行器物之用必遭损杀(2)
第10节:行器物之用必遭损杀(3)第11节:平常心是大智慧(1)第12节:平常心是大智慧(2)
第13节:平常心是大智慧(3)第14节: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第15节: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第16节: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第17节:不强加于人便是善待自己(1)第18节:不强加于人便是善待自己(2)
第19节:不强加于人便是善待自己(3)第20节:不强加于人便是善待自己(4)第21节:修剪矫作易伤身害命
第22节:管教而不能施暴(1)第23节:管教而不能施暴(2)第24节:智慧在纣即为虐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