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全方位健康素食读本:完全素食手册   》 第43节:完全素食手册(42)      Lan Ci    Chen Zi

  做法:
  1. 冬瓜切成条后加精盐;
  2. 将淀粉和吉士粉拌匀成混合粉;
  3. 熟咸蛋黄压碎,芝麻炒熟;
  4. 将冬瓜条均匀蘸好混合粉,下六成热油中炸至熟时捞出,待油温回升到七成热时复炸至外壳香脆且色泽金黄时捞起;
  5. 锅中加少许油烧热后加入红辣椒、花椒、葱姜末及咸蛋黄末煸炒,下冬瓜条,烹料酒,翻炒均匀后装盘,撒上熟芝麻即成。
  冬瓜
  材料:
  小冬瓜1000克、白果100克、香菜段10克、莲子100克、冬笋l00克、山药100克、冬菇l00克、清汤500克、味精1克、精盐15克、熟豆油25克
  做法:
  1. 小冬瓜洗净后,刮去外层薄皮。将冬瓜上端切下1/3留做盖用,挖去瓜子及瓜瓤备用;
  2. 小冬瓜放入开水锅中烫至六成熟,再放入凉水中浸泡冷透。注意冬瓜形整完好,不可漏汤;
  3. 取冬菇、冬笋、山药洗净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白果、莲子去皮洗净,并将山药、白果、莲子入笼蒸烂;
  4. 将锅烧热,放入清汤,再放入冬菇、冬笋、山药、白果、莲子,用大火烧开,再小火煨约5分钟,然后倒入冬瓜盅内。另加入清汤、味精、精盐15克和少许熟豆油,上盖,上屉蒸15分钟,取出放在大碗里,撒上香菜段即成。
  南瓜
  南瓜,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又名麦瓜、番南瓜、番瓜、倭瓜、北瓜、金冬瓜冬瓜、伏瓜、金瓜、饭瓜、老缅瓜、窝瓜、番蒲等。南瓜原产于中、南美洲。南瓜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元代贾铭的烹饪著作《饮食须知》就有南瓜的记录,元代中期的王祯《农书》中曾说:"浙中一种阴瓜,宜阴地种之。秋熟,色黄如金,皮肤稍薄,可藏至春,食之如新。"说明在元代中国已经引种并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解释"南瓜种出南蕃,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疑即此瓜是也,子亦可作果。"清代康熙时郑元庆的《湖录》记载:"相传自番中来,贫家以之代幯,俗名幯瓜。"
  光绪时期的《顺天府志》说:"南瓜,可煮可炒,能充饥,其子可炒作果,土人名'倭瓜子'。"清代黄小帆《清园诗话》中写到"南瓜未种雨霏霏,小麦含烟碧四围。陇上流连翘首望,膏田水足谷芽肥",说明南瓜在清代已成为中国的日常蔬菜。
  目前南瓜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其种植面积亚洲最多,其次是欧洲和南美洲。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南瓜主产国,其中中国的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
  【营养推演】
  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钙、磷、钾
  【瘦身指数】60%
  南瓜属低糖、低热量食物,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软性纤维,对减肥较有益处。
  【饮食禁忌】
  中医认为,南瓜性温,胃热炽盛者、气滞中满者、湿热气滞者少吃;同时患有脚气、黄疸、气滞湿阻病者忌食。
  【特别贴士】
  南瓜,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食疗作用。南瓜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南瓜对溃疡病的食疗作用源于大量的果胶,这是因为果胶可保护胃肠道不被粗糙食物刺激,有促进溃疡愈合,抑制胃酸分泌过多的功效,因而溃疡病患者应多食南瓜食品。目前,俄罗斯营养学者已将南瓜列为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食谱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南瓜中含有丰富的钴,在各类蔬菜中含钴量居首位。钴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并参与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合成,是人体胰岛细胞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有特殊的疗效。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突变作用,对预防癌症有重要意义。并能帮助肝、肾功能的恢复,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
  【素食推荐】
  芦荟南瓜
  材料:
  南瓜250克、芦荟100克、糖100克、绿樱桃1个
  做法:
  1. 南瓜切成菱形块,蒸10分钟;加糖浸20分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前言第2节:完全素食手册(1)第3节:完全素食手册(2)第4节:完全素食手册(3)
第5节:完全素食手册(4)第6节:完全素食手册(5)第7节:完全素食手册(6)第8节:完全素食手册(7)
第9节:完全素食手册(8)第10节:完全素食手册(9)第11节:完全素食手册(10)第12节:完全素食手册(11)
第13节:完全素食手册(12)第14节:完全素食手册(13)第15节:完全素食手册(14)第16节:完全素食手册(15)
第17节:完全素食手册(16)第18节:完全素食手册(17)第19节:完全素食手册(18)第20节:完全素食手册(19)
第21节:完全素食手册(20)第22节:完全素食手册(21)第23节:完全素食手册(22)第24节:完全素食手册(23)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