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一瞬集   》 第43节:黑和绿的默契(6)      蒋子龙 Jiang Zilong

  嫩江基地连年保持人均产大豆的全国最高记录,是最优秀的绿色企业,无论军内军外,任何一个农业单位都不能与之相比。这证实了基地人的优势。这里有科学的解放,必然有人的潜质的最大解放。
  人的优势要依赖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氛围。当今世界上,越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越重视绿色,绿色成了发达和文明的象征。它可以调解人的精神、缓解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
  同样的种子,在嫩江基地就可以种植出品质最优良的大豆,搬到别的地区播种则未必会优质高产。44万亩大豆苗,横看密密匝匝,波浪起伏;竖看则垅背笔直,整整齐齐。每一棵豆苗都有自己独立的根系和生存空间,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光合作用,完成生长过程。同时它们又是生长在一个庞大强盛的集体里,得到了统一的科学的管理和护卫。
  我在基地的基层,见到了许多场长和政委之间,教导员和中队长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干部和战士之间,那种似兄弟非兄弟,似家人非家人的特别亲密关系:默契、合作、自然、轻松,又有相互的尊重。不像一家人那样随便和熟了就不讲理,不讲理就会起争端,闹矛盾。
  一场的场长高学贵接到总后勤部的领导要来视察的通知,便给自己的妻子打了个电话。他的妻子是基地理发店的经理,接到丈夫的电话,立刻带上全套理发工具,赶了80多公里的路,来到一场。在一场的地头、路边、场院里、汽车旁,她挨个给干部、战士理发。人漂亮,手艺也漂亮,干净利索,把一场的脑袋一个个收拾得精神百倍。一个多月来他们忙于抢收,几乎连吃饭、睡觉都嫌麻烦,哪还顾得了头发。把脑袋交给场长夫人来整理,他们放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我在旁边看着都觉得舒服、自然,她穿着大红毛衣,系着雪白的围裙,打扮入时,风采俏丽。却和这黑色的旷野,金黄的大豆山,粗笨的联合收割机极为谐调,画龙点睛般地使紧张的秋收有了笑声,有了温情,有了动人的色彩。
  基地副政委肖文吉大校,陪我们早晨5点钟起床,尽兴地在黑土地上跑了一天,翻越小兴安岭余脉,横穿黑龙江省北部,直到中俄边境,可算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对黑土地又多了一些了解。地球上有三块黑土地,一块在乌克兰,使乌克兰成为前苏联的粮。另一块在北美洲中部,使加拿大小麦居世界之首,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农业强国。第三块就在中国东北部,松花江和嫩江平原上。见惯了黄土和红土的人,常以为松嫩平原上铺了一层黑粪。翻开的黑土,松软,湿润,在阳光下闪着亮光,如同挂了一层油。
  有这样的黑土才会有盛大的绿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碎语唠叨说随笔第2节:序第3节:征服和被征服(1)
第4节:征服和被征服(2)第5节:征服和被征服(3)第6节:再读岳飞(1)
第7节:再读岳飞(2)第8节:再读岳飞(3)第9节:腌菜何以成“王”(1)
第10节:腌菜何以成“王”(2)第11节:腌菜何以成“王”(3)第12节:腌菜何以成“王”(4)
第13节:2004年的语录(1)第14节:2004年的语录(2)第15节:2005年的语录(1)
第16节:2005年的语录(2)第17节:2005年的语录(3)第18节:评2006流行语(1)
第19节:评2006流行语(2)第20节:评2006流行语(3)第21节:评2006流行语(4)
第22节:评2006流行语(5)第23节:评2006流行语(6)第24节:颖影(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