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千年中國歷史中的風雲變局:喋血的權杖(精選)   》 五 一場精彩紛呈的篡漢大戲(1)      王覺溟 Wang Jiaoming

  平帝無嗣。王莽就在漢宣帝的二十三個玄孫中,挑了一個最小的劉嬰立為皇帝。
  當年立九歲的劉衎為帝,王莽覺得事後來看,年紀仍嫌太大。所以這次被選中的劉嬰足夠年輕,纔兩歲,被稱為孺子。
  也是在這一年鼕天,“天降祥瑞、萬民稱頌”的造神運動達到了高潮——武功縣的一個小官吏挖井的時候,“無意”中挖出了一塊白色的石頭,上圓下方。有紅色的字寫在石頭上:告安漢公王莽為皇帝。
  王莽立刻授意衆人上奏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此時已經很老了,可她並不糊塗。
  老太後冷冷地說:“這是欺罔天下,斷不可施行1
  太保王舜說:“事已如此,無可奈何。您縱然想要阻止,恐怕也是力不從心。再說了,王莽並非有什麽企圖,衹不過是以‘稱攝’來加重權威,鎮服天下而已。”
  老太後至此終於明白,漢室的氣數已盡了。如今朝野上下,衹知有王莽,又有誰記得劉姓宗室呢!?恨衹恨自己沒有及早看穿他篡奪天下的狼子野心。就如王舜所言,事到如今,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他了。包括自己在內。
  太保王舜一直註視着太皇太後,直到看見她那驕傲的頭顱最終無奈地垂下。
  王舜當即逼迫老太後下詔。詔書稱:
  “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使有司徵孝宣皇帝玄孫二十三人,差度宜者,以嗣孝平皇帝之後。玄孫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安漢公莽,輔政三世,與周公異世同符。……丹石之符,朕深思厥意,雲‘為皇帝’者,乃攝行皇帝之事也。其令安漢公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
  是年,王莽“居攝”,改年號為居攝元年,稱“假皇帝”。服飾、儀禮、出處、祭祀、稱謂等,一如天子之製。
  這一年,王莽50歲,正是知天命之年。
  王莽終於看見了天命。
  劉氏宗廟無聲地傾圮了。
  一座嶄新巍峨的王氏宗廟,已然呼之欲出。
  這劉姓江山果然就完了嗎?
  不。有人不相信。於是,在劉氏宗廟坍塌的廢墟上,便相繼有人揭竿而起。
  王莽“居攝”第一年(6),不願坐以待斃的宗室子弟、安衆侯劉崇率先舉事。可是他勢單力孤,僅率隨從百餘人進攻宛縣,旋即兵敗身亡。
  第二年,同情劉氏的東郡太守翟義聯絡嚴鄉侯劉信、其弟武平侯劉璜、其子東平王劉匡等人起兵討伐王莽。翟義立劉信為天子,自任大司馬、柱天大將軍,隨後發佈討莽檄文:“莽鴆殺孝平皇帝,攝天子位,欲絶漢室。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罰1翟義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義軍人數很快發展到十多萬人。
  一時舉國震驚。
  王莽頓時寢食難安。老太後聽到叛亂的消息,冷笑着對左右說:“人心不相遠啊,我雖是婦人,也知道王莽終有這玩火自焚的一天。”
  王莽當即派遣孫建、王邑等人出兵平叛。長安的精銳部隊傾巢而出,京師防衛頓時空虛。於是長安附近的23個縣接連發生叛亂。其中,槐裏縣人趙朋、霍鴻迅速糾集了十幾萬人,大軍直逼長安。
  站在未央宮中的王莽,看見叛亂的烽火瞬間映紅了未央宮前殿的天空。
  王莽一邊倉促佈置防務,一邊抱着孺子嬰在郊廟中日夜祝禱。惶悚之情溢於言表。群臣趕緊安慰他說:“不遭此變,不彰聖德1
  十二月,翟義在圉縣(今河南杞縣南)被王邑擊潰。次年春,王邑又回師剿滅了趙朋、霍鴻。叛亂遂告平息。軍隊凱旋。王莽大舉犒賞,共封侯395人。隨後刨掉翟義的祖墳,燒毀棺柩,誅滅三族。
  王莽“居攝”的第三年(8),又有期門郎張充等六人合謀劫持王莽,擁立楚王劉紆。結果事情敗露,旋被誅殺。
  至此,反莽勢力終於偃旗息鼓。
  王莽覺得,建立王氏宗廟、成就萬世帝業的時候到了。
  於是,持續數年的造神運動便在這一年順理成章地達到了它輝煌的終點——上天降下了一連串祥瑞和符命,諭示王莽當皇帝。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絮言(1)序言·絮言(2)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1)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2)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3)二 這一生,他衹為一個目的而活(1)
二 這一生,他衹為一個目的而活(2)二 這一生,他衹為一個目的而活(3)
二 這一生,他衹為一個目的而活(4)三 喪鐘為誰而鳴(1)
三 喪鐘為誰而鳴(2)三 喪鐘為誰而鳴(3)
四 一語成讖(1)四 一語成讖(2)
四 一語成讖(3)五 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1)
五 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2)一 一個計劃在緩緩醖釀(1)
一 一個計劃在緩緩醖釀(2)二 呂雉的創意和手段(1)
二 呂雉的創意和手段(2)二 呂雉的創意和手段(3)
二 呂雉的創意和手段(4)三 趙王府的上空晦氣盤桓(1)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