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长颈鹿的到来,在当时的中国引起轰动。长颈鹿在东非称作“吉里”,听起来颇似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传说中的麒麟虽然是独角兽,但鹿身牛尾,仅食青草,无害于人,同长颈鹿也极为相似。另外,麒麟在中国历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它的出现当然是吉兆,象征“天恩浩荡”、“帝德无边”。于是,为讨好皇帝,朝中官员们就借机发挥,将长颈鹿以“麒麟”相称。1414年9月20日,当这头长颈鹿抵达明朝宫廷之时,司礼监呈请皇上准予举行祝贺仪式。明成祖朱棣倒是头脑清醒,拒绝说:“卿等但当夙夜竭心辅治,以惠天下。天下既安,虽无麒麟,不害为治,其免贺。”
事情过去不到一年,又有一头长颈鹿来到中国。这次的长颈鹿直接来自出产长颈鹿的东非国家麻林(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此之前,麻林同中国并无直接交往。当然,麻林是知道中国的,因为通过阿拉伯和印度商人输往那里的中国瓷器和丝绸,非常受欢迎。麻林人也许是在榜葛剌或其他什么地方遇到过郑和船队上的人员,得悉中国朝廷特别喜欢这种奇异的动物。因此,麻林于1415年突然遣使来华,径直向大明皇帝进贡一头长颈鹿。司礼监像上次一样,又提出庆贺的请求。明成祖起始仍以“麟之有无,何所损益”相拒。但是,他最后还是走出奉天门,躬亲接受。百僚稽首称贺。皇帝喜曰:“此皆皇考深仁厚泽所被及,亦赖卿等翊赞,故远人毕来。”
此后,其他东非国家,诸如木骨都束(现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卜喇哇(现今索马里的布拉瓦),还有阿拉伯半岛一些国家,诸如阿丹、麦加,也都遣使到中国,赠送包括长颈鹿在内的珍禽异兽。出于回报,明成祖命令郑和再次下西洋。从1417到1433年,郑和三次去东非,他的船队曾访问麻林、木骨都束、卜喇哇、慢八撒(现今肯尼亚的蒙巴萨)等国家。这是有史以来中国首次派遣官方代表访问非洲。有人说,是长颈鹿促成了郑和的非洲之行,恐怕也不是没有道理。
长颈鹿作为麒麟,成为明朝御用文人和宫廷画师吟咏与描绘的题材。永乐年间绘制的榜葛剌进贡麒麟图,恐怕是中国最早的一帧描绘长颈鹿的画作。画作虽然并非精笔,但长颈鹿绘制得还是维妙维肖。画的上方题有躬临其盛的翰林院学士沈度撰写的一篇颂词。颂词在借机称颂明朝“德化流行,协和万邦”的同时,记述麒麟到来,“臣民聚观,欣喜倍万”,慨叹“仁哉兹兽,旷古一遇”,反映了当时迎候长颈鹿的热闹与欣喜景象。
长颈鹿是现今陆地上肢体最高大之动物,遍体布满棕黄色斑纹和浅褐红色斑点。斑点和斑纹或有规律而呈几何图形,或不规则而呈叶形或片状。雌雄两性都有二至四只包有皮肤的短角,大而突出的两眼之间则有一个角状的隆起物。长颈鹿有许多亚种,亚种的划分主要根据斑纹的形状。1981年,我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采访,一位野生动物专家说,肯尼亚的长颈鹿粗分为两种,一叫马赛种,一叫网格种。他告诉我,两个亚种最明显的区别是:马赛种体型较大,数量较多,全身斑纹呈不规则的锯齿状:网格种体型稍小,数量较少,顾名思义,斑纹是非常规则的圆形白色网状。
那么,榜葛剌和麻林赠送中国的长颈鹿是哪一种呢?1992年,我再次访问肯尼亚,趁机探寻解决这个问题。一天,我们起了一个大早,天刚麻麻亮就赶往内罗毕国家公园。我们知道,长颈鹿同狮子、斑豹、大象等野生动物一样,喜凉怕热,总是从夜晚到清晨出来活动,天一热就躲到树荫草丛中。因此,要想看到它们,必须赶早。到达公园门口,一个名叫约瑟夫?卡纳吉的小伙子主动要求担任我们的导游。他折了一些树枝,发给我们每人几根。然后,我们就登上旅游车,奔向这个占地44平方英里的野生动物园的深处。
卡纳吉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导游,接待过不少来自中国的游客。他了解中国同非洲、同肯尼亚的历史联系,知道中国人对长颈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说:“你们喜爱长颈鹿,我们也喜爱长颈鹿。我们的先人之所以选择长颈鹿送往中国,就是出于这样一种民族豪情:要拣最好的东西赠送朋友。”他告诉我们,长颈鹿本来是不怕人的。可是,近年来偷猎活动猖獗,许多大象和犀牛丧生在原始的弓箭和现代化的枪炮之下。长颈鹿没有象牙和犀角那样诱人的东西,很少遭枪杀。但是,经常看到同类被捕杀的惨状,长颈鹿也难免产生恐惧心理。“不过,”他强调说,“只要不恐吓它,只要对它表示友好,我们不但可以接近它,还可以同它亲近一番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