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吳越品水滸-品人篇 》
第43節:17.魯達拳打鄭屠,既不英雄,也不好漢,更無必要(3)
吳越 Wu Yue
小說《水滸傳》中的這一段,打鬥部分非常簡單,魯提轄衹打了三拳,就把一個宰豬出身的彪形大漢打死了。在電視劇《水滸傳》中,這一場打鬥,可是"叫響"的場面,用了一組長鏡頭來拍攝,雙方的"拳腳相對",可不像小說中描寫的這樣簡單。這當然是電視劇要追求"畫面",不得不有所發揮。如果也像小說中這樣簡單,這電視劇可就沒人看了。
此外,《水滸傳》中,凡是粗漢,都駡"直娘賊",魯達也不例外。實際上應該是"日娘賊"。魯達是關西大漢,應該是陝西口音。但是我問過陝西人,他們連聽也沒有聽到過,都不知道"直娘賊"是什麽地方的方言。看起來,又是施耐庵照抄的什麽地方的話本。
還有一條,書中說:金翠蓮典給鄭屠的典身文契,是三千貫。這裏不是施耐庵信口開河,就可能是文字上傳抄的錯誤。漢唐時代,米價三十文一百斤;到了宋徽宗時代,由於人口翻了一番,糧食産量沒有相應地跟上去,大米漲到了一千文一百斤。如果金翠蓮的典身價格是三千貫,等於是三千擔大米,這樣的身價,簡直是天文數字了。當時一兩銀子可換錢一千,三千貫,等於三千兩銀子。宋代官府懸賞捉拿殺人放火的江洋大盜,最高賞格也就是三千貫。當時從妓院買一個最紅的妓女,還衹要幾百兩銀子呢,一個流浪街頭無傢可歸的女子,不得已,出典自身,能要價三千兩?玩笑不是?再說,她被鄭屠老婆攆出來,靠賣唱賺錢還賬,就算她一天能掙一千文,不吃不喝也要八九年時間才能還清,是不是又是一個大玩笑?這裏,倒不見得施耐庵連這樣簡單的賬也算不清楚,十分之九的可能,是"三十貫"之誤。一個流浪的姑娘,典她三年,當時也就衹能是這個價錢(三十擔大米,抗戰期間能在浙南娶一個大姑娘了)。"三千貫"和"三十貫",衹是一撇之差,我看就很可能是傳抄中的錯誤。〖1949年3月,我在浙江麗水處州中學(今麗水中學)管劇團,從當地遊擊區抄來一本油印的歌劇《白毛女》劇本,其中楊白勞的唱詞,就看不清是"十裏風雪"還是"千裏風雪",衹能瞎猜,可以作為旁證。〗
現在我們不妨再來一個"易位"設想:如果強占翠蓮身體的是魯提轄,打抱不平的是鄭屠,其結果會是怎麽樣?論地位,一個是官,一個是民;論武藝,一個是將軍,一個是屠戶,理論或格鬥的結果,肯定是鄭屠大敗虧輸。那時候,不是鄭屠拿出銀子來替翠蓮還那三千貫"典身錢",就是領着金老兒父女到各級衙門去層層上訪,走那條幾乎人人都走不通的"不歸之路"!
由此引申出的一個嚴肅的命題是:個人有無懲惡的權力?照理,懲惡是社會的事,或者換個說法,是衙門的事,個人強出頭就是違法。不過,當社會無力或無暇保障部分人的利益的時候,個人是否有權為自身或他人利益作出激烈的抗爭?"拳打鎮關西"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今天,魯達算是"見義勇為"的英雄呢?還是"恃強鬧事"的歹徒呢?
如果說"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是不是在縱容一種藉助正義之名的"暴力"?如果說"懲惡不是個人的事",是不是又在縱容一部分有權有力的人掠奪和侵犯另一部分無權無力的人的利益?這個問題,還非常不好答復。特別是在今天!
照我看,魯達在不必打人就能擺平糾紛的前提下打人致死,絶不是什麽"見義勇為"的英雄,不然,就是在提倡暴力行為;他打死了人,又不敢"好漢做事好漢當",卻采取"溜之乎也"的對策,更不是什麽"好漢行徑"。質言之,魯達在這件事情上,衹是一個好心的"莽漢"辦了一件"蠢事兒"而已。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三百多年前的偉大文學評論傢金聖嘆先生是怎麽評價這件事情的吧:
此回方寫過史進英雄,接手便寫魯達英雄;方寫過史進粗糙,接手便寫魯達粗糙;方寫過史進爽利,接手便寫魯達爽利;方寫過史進剴直,接手便寫魯達剴直。作者蓋特地走此險路,以顯自傢筆力,讀者亦當處處看他所以定是兩個人,定不是一個人處,毋負良史苦心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梁山好漢
【資料來源】東方出版社 |
|
|
第1節:作者簡介 內容提要 | 第2節:目 錄 | 第3節:前 言(1) | 第4節:前 言(2) | 第5節:前 言(3) | 第6節:1. 武鬆是個什麽人?(1) | 第7節:1. 武鬆是個什麽人?(2) | 第8節:2.武鬆是什麽地方人?葬於何處?(1) | 第9節:2.武鬆是什麽地方人?葬於何處?(2) | 第10節:3.武鬆怎麽會在陽𠔌縣打虎 | 第11節:4. 武鬆是用拳頭打死老虎的麽?(1) | 第12節:4. 武鬆是用拳頭打死老虎的麽?(2) | 第13節:4. 武鬆是用拳頭打死老虎的麽?(3) | 第14節:4. 武鬆是用拳頭打死老虎的麽?(4) | 第15節:4. 武鬆是用拳頭打死老虎的麽?(5) | 第16節:5. 潘金蓮為什麽要勾搭武鬆?(1) | 第17節:5. 潘金蓮為什麽要勾搭武鬆?(2) | 第18節:6. 善說風情的王婆沒有好下場(1) | 第19節:6. 善說風情的王婆沒有好下場(2) | 第20節:7. 武鬆殺嫂,不是必然的結局(1) | 第21節:7. 武鬆殺嫂,不是必然的結局(2) | 第22節:8.張青和孫二娘,絶對是鐵桿兒歹徒(1) | 第23節:8.張青和孫二娘,絶對是鐵桿兒歹徒(2) | 第24節:8.張青和孫二娘,絶對是鐵桿兒歹徒(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