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季羨林談人生   》 第43節:談孝(1)      季羨林 Ji Xianlin

  談孝
  孝,這個概念和行為,在世界上許多國傢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國獨為突出。中國社會,幾千年以來就是一個宗法倫理色彩非常濃的社會,為世界上任何國傢所不及。
  中國人民一嚮視孝為最高美德。嘴裏常說的,書上常講的三綱五常,又是什麽三綱六紀,哪裏也不缺少父子這一綱。具體地應該說"父慈子孝"是一個對等的關係。後來不知道是怎麽一來,衹強調"子孝",而淡化了"父慈",甚至變成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古書上說:"身體膚發,受之父母",一個人的身體是父母給的,父母如果願意收回去,也是可以允許的了。
  歷代有不少皇帝昭告人民:"以孝治天下",自己還裝模作樣,盡量露出一副孝子的形象。儘管中國歷史上也並不缺少為了爭奪王位導致兒子弒父的記載。野史中這類記載就更多。但那是天子的事,老百姓則是絶對不能允許的。如果發生兒女殺父母的事,皇帝必赫然震怒,處兒女以極刑中的極刑:萬剮凌遲。在中國流傳時間極長而又極廣的所謂"教孝"中,就有一些提倡愚孝的故事,比如王祥臥冰、割股療疾等等都是迷信色彩極濃的故事,産生了不良的影響。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做真實的自己(代序)第2節:人生第3節:再談人生
第4節:三論人生第5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1)第6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2)
第7節:不完滿纔是人生(1)第8節:不完滿纔是人生(2)第9節:緣分與命運
第10節:謙虛與虛偽第11節:做人與處世第12節:走運與倒黴
第13節:牽就與適應第14節:知足知不足第15節:有為有不為(1)
第16節:有為有不為(2)第17節:三思而行第18節:論壓力
第19節:論朋友第20節:論恐懼(1)第21節:論恐懼(2)
第22節:愛情(1)第23節:愛情(2)第24節:愛情(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