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很快传到鲁国。自己的国君好端端的站着出去,如今却直挺挺地横着回来,这是哪门子事?齐襄公和文姜做下这等事,总是捂不住的。鲁国人虽然心知肚明,却无处发泄。出兵讨伐齐国吗?一则自己不是齐国的对手;二则师出何名?莫非还要把这等丑事公诸于世?于是,鲁国人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上上下下强忍住这个恶气,同时又不得不派使者前往齐国通好,一边提出严正交涉。这外交辞令怎么说呢?《左传》是这么记载的:
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
这话说得好,好在哪里呢?既好可怜,又好可畏。说可怜,是因为都是大实话。本来嘛,人家是来修好的,结果呢,人都死在你们国家,鲁国平白无故在众诸侯国面前获得极坏的名声,说自己的国君连身边的女人都看不住,还怎么管理国家?我国现在也不追究责任在谁,但事情总得有个说法,既然寡君之死,彭生脱不了干系,那就要治他的罪。这样才好有个交待。
面对鲁国这等要求,齐国怎么好意思拒绝?于是,公子彭生便做了替罪羊。这桩外交风波才算落下帷幕。
文姜死了丈夫,心想可以留在齐国,天天和情人哥哥厮守了。但继位的鲁庄公在大臣的建议下,前来齐国接母亲回国。文姜心知自己是鲁国的头号罪人和全民公敌,她既不敢也没有面目见鲁国父老。因此,她虽然不得不跟着儿子往鲁国走,但走到齐鲁边界时两腿就不听使唤了。她不走了,也不敢往前走了。儿子只好顺着她的意,一方面真要接她回宫,自己脸面也不好看;但不来接么,又说不过去,毕竟是自己母亲啊。正所谓,论情则生身之母,论义则杀父之仇,于是索性在边境盖了房子让她居住,也使自己有个全孝之名。
本应该吸取教训,有所收敛的文姜,此后并没有洗心革面,她那风骚劲儿过不了多久就又恢复了。此后,她曾多次和襄公私会通奸。所以文姜至死都没未能获得桓姜之称。
树欲静而风不止,外交上此事虽然尘埃落定,但舆论上此事仍然没完,齐国的君子都心以为耻,便作诗数首以讽。一是《南山》,一是《敝笱》,一是《载驱》,都收在《诗经·齐风》中。
文姜死于庄公二十二年,《春秋》称其"小君"。不过,话说回来,有文姜在,齐国数十年间没有侵鲁,除了鲁国挑起战事之外。但令人气闷的是,鲁国也太不争气,二十四年后,鲁桓公之子庄公竟然再一次迎娶齐国的"姜女",导致鲁国又生内变,真是健忘。这是后话。
长跑争位
周代就有话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齐襄公淫妹杀妹夫,又除去公子彭生,并继续与妹妹通奸,最终也并没有落得个好下场,正是应了这句古话。
且说齐襄公因为奸杀二事,闹得国内人心不安,为了转移国人的视线,齐襄公"临机应变",多次开展对外战争。
公元前694年,襄公设计擒杀郑国子亹;
公元前691年,襄公伐卫;到公元前688年,送卫惠公回国即位;
公元前691年伐纪,报当年因纪侯的"小报告"导致周夷王烹杀哀公之仇;次年灭纪;
公元前686年,伐郕,郕国请降。
庄公八年,齐襄公自败子突,放黔牟之后,惟恐周王来伐,便派大夫连称也即自己的小舅子和大将管至父去葵丘防守。去时正逢瓜熟之时,于是襄公便顺口说待明年瓜熟之时打发人替换他们。
到了来年瓜熟,不见襄公派人换防,二将便上书请求换班,但襄公早忘了这档子事,见二人主动提出来,心里当然不高兴,就不答应。二将见如此,便商量谋反。怎么反呢?他们找到了公孙无知。公孙无知是谁?原来他是齐僖公的同母兄弟夷仲年之子,深得僖公喜爱,视同己出。但齐襄公即位后,就降低了公孙无知的待遇。这当然令无知心里忌恨。于是三人一拍即合。当即约好连称那个不得宠的妹妹在宫中做内应,递情报。
不久机会就来了,齐襄公本好田猎,得知姑棼之野有山名贝丘,适合游猎,便往田狩。连妃得知此讯,立即遣宫人送信于公孙无知,无知星夜传信葵邱,通知连、管二将军,约定一齐举事,拥立公孙无知。
却说齐襄公打猎之时,碰上一桩怪事。一只硕大的野猪,猛地朝襄公冲过来,吓得他大惊,赶快拿起弓箭就射。不料那畜生竟然像人一样直立起来,发出一声骇人之惨叫,这一叫,把襄公吓得从车上跌了下来。不仅摔伤了脚,还丢了屦。兵士们私下议论这野猪就是公子彭生,襄公听了更加惊慌,竟然责打徒人费并令他去找屦,费刚出门,正在这个节骨眼上,连称他们也赶到了门口,费被他们捉住。费假意答应帮他们,率先返回襄公营地,把襄公藏好,拔剑出门与连称等人厮杀,结果寡不敌众被他们杀死。孟阳假装襄公躺在床上,被一刀杀了,掀开被子一看,却不是真襄公。于是他们又到处寻找,很快发现了襄公露在门边的一只脚,就把他提小鸡似的提了出来,杀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