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聽南懷瑾講《論語》   》 第4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42)      張保文 Zhang Baowen    許慶元 Xu Qingyuan

  正直與忠誠是一道絢爛的人性光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則是這道光環籠罩下的美麗風景,讓你的人生永遠充盈着發自內心的幸福與安寧。
  “履踐”:實踐論的始祖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論語?為政》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論語?公冶長》 子貢問什麽是君子,孔子回答說,君子總把實際行動擺在言論的前面。南先生進一步說,身為領導,自己先做,用不着你說,做完了,大傢都會跟從你、順從你。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說空話,多做實在的事情。
  子路最怕聽孔子講話,因為他怕聽了而做不到,有愧於為學。由此可知“履踐”重要性。曾子也說,每天都會自省老師教導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自己有沒有真正去實踐。
  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船長,每次出海,無論遇到什麽樣的睏難他都能化險為夷,他駕駛的船衹經歷了數百次的風暴,每次都安全抵岸。正因為如此,人們都稱其為“船王”。
  船王有個兒子,備受船王寵愛,他把所有的經驗和可能會遇到的一些突發狀況的應付都毫無保留地教導給了兒子。兒子也背得滾瓜爛熟,跟衆人談起航海經驗來頭頭是道。後來,船王在一次出海時暴病身亡,衆人一致推薦船王的兒子接任船長。這天,海上起了一場小風暴,船王的兒子努力回憶船王教導過的話,按船王教導的去做,可好像一點兒作用都沒有。很快,一個巨浪打來,船衹沉沒了。
  從古至今,因為缺乏實踐而慘遭失敗的例子屢見不鮮。趙括飽讀兵書,對兵法了如指掌,但打起仗來卻無法將兵法與戰爭實際融匯貫通,最終戰死沙場。
  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無論是別人傾囊相授的,還是從書本上苦學而得的,僅有理論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一個普通得連老農都知道的淺顯道理。聞之,行之,才能事理合一,參透人生。
  “信”是命運的承重軸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論語?為政》 孔子說,為人處世、對朋友“信”是很重要的,無“信”絶對不可以。南先生說,尤其一些當主管的人,處理事情不多想想,驟然下决定,以致隨時變更,使部下無所適從。所以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一諾千金,自己說過的話一定要算數,自己許下的諾言一定要兌現。高山流水有知音,春秋時鐘子期與俞伯牙之間有一段一諾千金的佳話。
  鐘子期病危,請求父母將其葬於離傢數十裏的馬鞍山的江邊,這是為了信守與好友俞伯牙的諾約。前一年中秋,二人偶遇甚為相得,臨別時約定,今年中秋仍在江邊相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第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第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3)
第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4)第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5)第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6)
第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7)第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8)第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9)
第1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0)第1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1)第1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2)
第1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3)第1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4)第1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5)
第1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6)第1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7)第1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8)
第1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9)第2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0)第2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1)
第2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2)第2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3)第2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