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宋詞鑒賞辭典   》 舒亶      夏承燾 Xia Chengdao

  生平簡介
  舒亶(1041-1103)字信道,號懶堂,慈溪(今屬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進士,授臨海尉。神宗時,除神官院主簿,遷秦鳳路提刑,提舉兩浙常平。後任監察御史裏行,與李定同劾蘇軾,釀成“烏臺詩案”。進知雜御史、判司農寺,拜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後為御史中丞。以屢次舉劾株連,朝野怨望。
  崇寧元年(1102)知南康軍,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近人輯有《舒學士詞》一捲。
  ●菩薩蠻
  舒亶
  畫船捶鼓催君去,高樓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衹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舒亶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惜別詞。作者詞中以一推一輓之情勸住對方的眼淚,這種抒寫傷離恨別心緒的表現手法,與宋詞中寫離別時常見的纏綿悱惻、肝腸痛斷、難捨難分的情狀有所不同。
  這首詞從送別寫起。捶鼓,猶言敲鼓,是開船的信號。船傢已擊鼓催行,而這一邊卻樓上把盞勸酒。“催”,見時間之難以再延。“留”,見送行人之殷勤留戀。一“催”一“留”,就把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來了,並且帶動全篇。“去住若為情,即由首二句直接逼出,欲去不忍,欲住不能,何以為情?這一問見別離之極度苦人。”西江潮欲平“的好處於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由前面擊鼓催客、高樓把酒的場面推出一個江潮漲平的遼闊場景。句中的”欲“字包含了一個時間推進過程,說明話別時間頗長,而江潮已漸漸漲滿,到了船傢趁潮水開航的時候了。
  換頭就江潮生發,潮水有信,定時起落,所以說“容易得”,然而它能送人去卻未必會送人來。一旦南北分離,相見即無定期故云“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結穴處一筆宕開,頗值得玩味。“此樽空”,遙承上片次句“把酒留君”,“樽空”見情不忍別,共拚一醉。但即使飲至樽空,故人終不可留,所以結尾則由嘆見面之難,轉思它日再會,發出“知君何日同”的感慨。
  宋代曾季貍《艇齋詩話》評這首詞“甚有思緻”概因此詞藉江潮抒別情,不僅情景交融,同時還顯出情景與意念活動相結合的特點。詞“去住若為情”這樣的思忖後,接以“江頭潮欲平”,看上去是寫景,實際上卻把思索和情感活動帶進了景物描寫,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匯着詞人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浩渺的情思。
  下片“江潮容易得,衹是人南北”仍不離眼前景象,而更側重寫意念,以傳達人物的心境。結尾二句雖然表現為感慨,卻又是循上文章活動繼續發展的結果。
  所循的思路應該是:今日樽空而潮載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復送君歸來。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結合。詞中以回環往復的語言節奏,來表現依依不捨、綿長深厚的“思緻”。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
  背飛雙燕貼雲寒,獨嚮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衹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舒亶詞作鑒賞
  此詞為詞人寄贈友人黃公度之作。詞的上片寫主人公傍晚小樓上欣賞秋景,下片寫作者鼕日的長安,盼望老友送梅來到,字裏行間隱晦地傳達出作者因觸犯當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職後既苦悶孤獨又渴望得到幫助的心情。
  上片寫日暮登樓所見。“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芙蓉,即荷花。荷花落盡,時當夏末秋初。秋風江上,日暮遠望,水天相接,煙波無際;客愁離思,亦隨煙波蕩漾而起。這兩句視野開闊,而所見秋風殘荷、落日滄波等外景,則透示出一派蒼茫蕭索的情調。“背飛雙燕貼雲寒”,視角由平遠而移嚮高遠;正當獨立蒼茫、黯然凝望之際,卻又見一對燕子,相背嚮雲邊飛去。“背飛雙燕”尤言“勞燕分飛”。《玉臺新詠》捲九《東飛伯勞歌》雲:“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牽牛)織女時相見。”後即用來稱朋友離別。
  “貼雲寒”,狀飛行之高;高處生寒,由聯想而得。着一“寒”字,又從視感而轉化為一種心理感受,暗示着離別的悲涼況味。“獨嚮小樓東畔倚欄看”是補敘之筆,交代前面所寫,都是小樓東畔倚欄所見。把宏闊高遠的視綫收聚到一點,對準樓中倚欄悵望之人。“獨”字輕輕點出,既寫倚欄眺景者為獨自一人,又透露出觸景而生的孤獨惆悵之感。
  “浮生衹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是說光陰荏苒,轉眼又是歲暮,雪滿京城,寂寥寡歡,唯有藉酒遣日而已。長安,藉指京城。“雪滿長安”,既點時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氣氛,雪夜把盞,卻少對酌之人,歲暮懷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順勢而出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義詞,這裏為隨時、每日之意。
  這兩句從對方着筆,心有同感,用情頗深。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遠,思念着我;即使道遠雪阻,他也一定會給我寄贈一枝江南報春的早梅。這是用南朝宋陸凱折梅題詩以寄范晔的故事。《荊州記》:“陸凱與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裏用典,卻又切合作者當年與友人置酒相別的一段情事。如此,更見其情深而意切。
  ●一落索·蔣園和李朝奉
  舒亶
  正是看花天氣,為春一醉。
  醉來卻不帶花歸,誚不解看花意。
  試問此花明媚,將花誰比?
  衹應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舒亶詞作鑒賞
  這首詞緊扣賞花來寫,句句有花,實則句句寫人,惜花亦即惜人。作者既不雕章琢句,也不刻畫景物,衹以自然質樸的語言抒寫自己從賞花中悟出的生活哲理,立意既新,理趣尤富。全詞以議論為主,但由於手法的麯折委婉,語氣的跌宕起伏,讀來絲毫不覺板滯。“正是看花天氣。”開門見山,點出題意。這句略無修飾,純用白描,看似樸拙,其實巧妙,因為看花經驗,人皆有之,讀者完全可以根據它所規定的情景,輔以自己的生活體驗,眼前描繪出一幅繁花似錦、春光宜人的美麗圖畫。次句由景及人:“為春一醉。”對此良辰美景,陶然一醉,誠為賞心樂事。這一句既是寫看花人的感受,也從側面進一步烘托出春景的迷人。接下去便宕開筆鋒,道“醉來卻不帶花歸。”一個“卻”字,頓起波瀾。“為春一醉”,即為花一醉,足見對花愛之深,迷之切;但留連花叢興猶未盡之時,偏又“不帶花歸”。對此,作者也不禁自己笑自己:“誚不解看花意。”“誚”,渾也,直也。前人有雲:“好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而今賞花卻不折花而歸,作者高於俗人的愛花、惜花的一片深情,便委婉麯折地表達了出來。
  下片先設一問:“此花明媚,將花誰比?”言外之意是無人可比。再進一層說:“衹應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就是說花之好,是年年如此,便該讓它留枝頭,年年保持如此的明媚之姿,因為花不似人之隨着年光過往會漸趨憔悴。至此,因惜年華而惜春、因惜春而惜花的主意便麯折透出,上下片渾成一體,詞的意味頓生。
  此詞藉鑒了以花喻人這一傳統手法而能翻出新意,先是反問:“將花誰比?”後又指出:“花不似,人憔悴。”這就是說,自然界的花朵固然有時凋謝,但年年重開;人的盛年一去,卻再也不會回來。這幾句句意頗類唐代詩人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包含着對花開盛衰有時而人生青春難駐的感慨和愁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王禹稱寇準錢惟演
陳堯佐潘閬林逋楊億
陳亞夏竦范仲淹柳永
張先晏殊張昪石延年
李冠宋祁梅堯臣葉清臣
歐陽修王琪解昉韓琦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