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煮酒说水浒   》 第42节:随笔杂说(13)      Shen Guren

  有学者说:"宋江起义前和起义后均有人在此安营落草。"这并不能说明宋江就在梁山起义,并以此为根据地。当然我们也不排斥宋江可能在此起义或义军到过梁山。或说:"宋代的不少文献曾明确说明宋江等人活动于山东梁山水泊周围。"宋代的不少文献的确是说明宋江等人活动在山东梁山水泊周围,但没有明确说明宋江等人活动在梁山。再说梁山周围地域如此之大,如果说其活动过的地方都可称为宋江义军根据地的话,那就无所谓要根据地了。再次是宋江在梁山水泊周围活动的时间并不长,在这不长的时间内,又"出青、齐、单、濮","剽掠山东一路",又怎能说其有根据地呢但是,又有一些学者从宣和年间北宋官吏的调动也很能说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在引用了《宋史·侯蒙传》后,明确指出:"这位资政学士的招安建议获皇帝的赞许,接着便派他去东平府(亦称郓州)上任,干什么去呢显然是完成招抚宋江使命的。东平府在梁山的东岸,宋江等当时在梁山泊为营是无疑的。"这个说法就太武断了。这只是朱周文的推理,推理是不能代替史实的。说其武断,一是皇上派他去知东平府"显然是完成招抚宋江使命的",《宋史·侯蒙传》中没有这个意思;二是东平府一度为京东西路安抚使的驻所,东平府曾列入大都督府的级别,辖六县,而东平府一带,又是"多盗贼"地区,为了京都的安全,加强这一地区的领导,宋代历朝都非常重视此地官吏人选,派侯蒙这个资政学士去知东平府完全符合他的身份,属于正常调动。所以,我们也就不能同意这个说法:因侯蒙调东平府,东平府又在梁山的东岸,"宋江等当时在梁山泊为营是无疑的"。
  那么,否定宋江起义把梁山泊作为根据地,是否站得住脚呢我认为完全站得住脚。我们论证历史事实是绝对离不开史料的,不以史料为依据,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就无法论证。"《宋史》中没有专门记载过宋江等人的活动",这是事实。如有这方面的专门记载,我们今天也就无须商讨了。但是我们可以从《侯蒙传》、《张叔夜传》和《徽宗本纪》及其他史料中,还是可以间接找到宋江起义大概的轮廓:宋江起义,自始至终没有建立名号;而其战略方针是流动作战,不曾建立根据地,也不曾有过较为固定的临时战略驻地,随战事情况而四处奔走,故而被官军污蔑为某一地区的"盗""贼"。宣和元年,活跃在京东西路,先被称为"河北贼"(《王师心墓志铭》),后又称为"京东贼"(《王登墓志铭》),"山东盗"(《皇宋十朝纲要》),宣和二年又向东流动到京东东路,《青溪寇轨》、《泊宅编》中又称其为"京东盗"。由于宋江等人用游击战术,对付强大却又十分分散的官军,取得了节节胜利,造成"官军数万无敢抗者"这样的影响,朝廷于是派曾孝蕴镇压,逼使宋江义军向沂州运动,又遭到沂州知州蒋园的围剿,宣和三年初,宋江义军又从沂州转向淮阳军(今江苏邳县北),又被称为"淮南盗"(《宋史》、《京都事略》),后来又向东挺进沐阳,又遭县尉王师心的阻击,最后在海州为张叔夜所擒。从以上大概轮廓看,宋江义军经常转移,这就充分说明他们没有能够建立一个巩固的根据地,如果梁山泊"可以凭险而居",那又何必要经常转移呢《宋史》等史料,没有一处提到宋江义军占据梁山泊,我认为这就是铁证。99梁山英雄全伙受招安责任在谁
  提起梁山英雄招安,论者总喜欢把这笔账一股脑儿算到宋江头上,斥之为"典型的投降派"、"瓦解农民革命的蛀虫"、"断送梁山好汉前途、生命的罪魁祸首"等等。当然,作为水泊梁山大头领的宋江,在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大好形势下,积极推行招安是要负一定的责任。但是,梁山好汉最后毕竟是全伙接受招安,故此我认为责任也要大家来承担 。为什么这么说呢?梁山好汉最后为什么会全伙受招安呢?理由、原因有多方面,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梁山众好汉中有一个愿意投降,接受招安的班底子。这个班底子由战败投降的朝廷官吏、贵族及地主豪绅组成。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未上梁山之前本身就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他们有的人历来受恩宠,祖辈封王封侯,自己也享受着同样荣誉,官位也不低,身受朝廷重用。比如关胜任浦东巡检,呼延灼当汝宁郡都统制,进剿梁山时都为率军主将,态度都十分顽固、恶劣。呼延灼出征前曾得皇帝亲赐踏雪乌骓马,受宠若惊,当即在高俅面前表示:"若是误举,干当重罪。"青州兵败,全军覆灭,呼延灼首先想的是借军报仇,借军报仇惨败,投降梁山后表白一番:"非是呼延灼不忠于国。"关胜呢,听罢朝廷宣他进剿梁山文书后,先是"大喜",有报国之机,然后是在蔡京面前献计剿"匪"。捉住前来袭营的张横,笑骂一阵后,表示"直等捉了宋江,一并解上京师"请功。交战中,一再怒骂宋江等背叛朝廷,以示自己忠于朝廷。中计被俘,认为"无面还京"、"愿早赐一死",投降后,还表示了"有家难奔、有国难报"的感慨。这些战败投降的军官,愿留梁山并非真心,而是"无面还京",败责难逃,只好暂住水泊避难。再说宋江在他们面前一再表白:"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暂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宋江这一席话,又正好与这些"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败将们一拍即合,所以,他们败降并非真的上山为寇,而是"只待朝廷赦罪招安",只要有这个机会,他们怎么不投赞同之票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梁山好汉
第1节:专家推荐第2节:开卷解谜(1)第3节:开卷解谜(2)第4节:开卷解谜(3)
第5节:开卷解谜(4)第6节:开卷解谜(5)第7节:开卷解谜(6)第8节:开卷解谜(7)
第9节:开卷解谜(8)第10节:开卷解谜(9)第11节:百家争鸣(1)第12节:百家争鸣(2)
第13节:百家争鸣(3)第14节:百家争鸣(4)第15节:煮酒说人(1)第16节:煮酒说人(2)
第17节:煮酒说人(3)第18节:煮酒说人(4)第19节:煮酒说人(5)第20节:煮酒说人(6)
第21节:煮酒说人(7)第22节:煮酒说人(8)第23节:品酒赏艺(1)第24节:品酒赏艺(2)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