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來華考:被誤讀的遠行   》 第42節:指南針震驚全歐洲(4)      陳存仁 Chen Cunren

  北宋初年,由曾公亮主編的一部軍事著作《武經總要》和由著名的科學家瀋括撰寫的《夢溪筆談》裏,分別說明指南魚和指南針。指南魚是用薄鐵葉裁成魚形,然後用地磁場磁化法,使它帶有磁性,在行軍需要的時候,把它浮在水面,鐵葉魚就能指南。但是這種方法獲得的磁體磁性比較弱,實用價值比較小。另一種指嚮儀器是指南針,它以天然磁石摩擦鋼針製成。鋼針經磁石摩擦之後,便被磁化,也同樣可以指南。瀋括在《夢溪筆談》裏說:"方傢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似乎所有的指南針都是采用這種人工磁化法製成的。以後各種名目繁多的磁性指嚮儀器,就都以這種磁針為主體,衹是磁針的形狀和裝置法有些變化罷了。
  瀋括親自做了四種實驗,把磁針橫貫在燈心草浮水上,架在碗沿或指甲上,以及用縷絲懸挂起來。
  南宋陳元靚所撰的《事林廣記》中,還介紹了當時民間曾經流行的有關指南針的另外兩種裝置形式,就是木刻的指南魚和木刻的指南龜。木刻指南魚是把一塊天然石塞進木魚腹裏,讓木魚浮在水上而指南。
  指南龜
  木刻指南龜,原理和木刻指南魚相同,它的石也是安在木龜腹裏,但是它有比木魚更加獨特的裝置法,就是在木龜的腹部下方挖一小穴,然後把木龜安在竹釘子上,讓它自由轉動。這就是說,給木龜設置一個固定的支點。撥轉木龜,待它靜止之後,就會南北指。在使用司南時需要有地盤配合。最初,人們使用指南針指嚮,可能是沒有固定的方位地盤的,瀋括所記載的幾種方法,都沒有方位盤。
  羅盤
  不久之後,發展成裝有磁針和刻有方位的圓盤,名為羅盤。方位盤仍是二十四嚮,但是盤式已經由方形演變成圓形。羅盤的出現,無疑是指南針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衹要一看磁針在方位盤上的位置,就能定出方位來。關於記載羅盤的文獻,最早見於南宋時。曾三異在《因話錄》中寫出:"地蠃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這裏說的"地蠃",就是羅盤,也是堪輿傢用的羅盤。這時候已經把磁偏角的知識應用到羅盤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第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4)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第6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6)
第7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7)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第9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9)
第10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0)第1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1)第1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2)
第1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3)第1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4)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第16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2)第17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3)第18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4)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第22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3)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第24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