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一代才子钱锺书   》 泰岱鸿毛(1998)(1)      汤晏 Tang Yan

  WhenIamdead,mydearest,
  Singnosadsongsforme.[1]
  —C.Rossetti(1830-1894)
  1
  钱锺书去了。人总是要死的,正如祭义上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我们当然会想到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也就是一般人经常引用的譬喻来说明一个人的死与泰山同重,受人尊敬与仰慕,也有的则轻如鸿毛。太史公的话是近于一种价值观念,有些人不一定赞同,因为死无轻重,只有迟早,只有自然的死亡或死于非命。从司马迁的话联想到一个人“死后哀荣”这四个字来。以钱锺书生前淡泊名利的习性,他当不计较这些,但我们为他立传的人,还是值得一记的。本章所记有二:一是他死后中外各方反应;二是与众不同的葬礼仪式。
  在钱锺书去世的当晚,中国所有的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报导钱锺书逝世的消息。翌日所有中国的报纸均有报导这个消息。在海外华文世界、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新加坡以及在纽约发行的《世界日报》和《明报》均以显著的版面刊出钱氏去世的消息,对钱氏志事与生平均有不厌其详的报导。中国国家主席及中共总书记江泽民于钱锺书逝世的当天晚上,亲自打电话给钱锺书遗孀杨绛慰问,对钱之过世表示哀悼,希望杨绛节哀并保重身体。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同学闻悉钱锺书仙逝后,在校园内二条干道旁边的树上,用细绳系满了近千只白色纸鹤,以纪念这位才去世的杰出校友。
  中国社会科学院治丧小组及杨绛收到全国各地亲友及机关学校来的唁电无数,我们不能尽录,在这里仅录两位故交的电报及挽诗各一,最足以道出钱氏学术思想与为人处世。第一位是吴忠匡先生,他是钱锺书尊翁子泉老先生的门人,抗战时期与钱锺书同在湘西蓝田国师任教,吴氏现居哈尔滨。[2]他的电文:“惊闻默存先生之丧,悲痛伤心。六十年来最承教爱,齿耄道修不能赴殡,尤深疚憾。先生聪明精粹,博见强志,是本世纪最大的天才。他对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追求,他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综合交汇古今东西的文化传统。诵其著述,想见人德。他的灵魂永远不会死亡。伏维珍重。吴忠匡。”[3]另一位我们录钱氏清华同学诗人王辛笛的挽诗,诗云:
  (一)
  默存淡泊已忘年,
  学术钻研总率先。
  何可沉疴终不起,
  临风洒泪世称贤。
  (二)
  伤心爱女竟先行,
  此日西游孺慕迎。
  洗尽铅华遗籍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钟情于书不问功名的一生(1)钟情于书不问功名的一生(2)钟情于书不问功名的一生(3)杨绛先生函
引言(1)引言(2)家世(1849-1910)(1)家世(1849-1910)(2)
幼年(1910-1929)(1)幼年(1910-1929)(2)幼年(1910-1929)(3)父亲钱基博(1887-1957)(1)
父亲钱基博(1887-1957)(2)父亲钱基博(1887-1957)(3)清华才子(1929-1933)(1)清华才子(1929-1933)(2)
清华才子(1929-1933)(3)清华才子(1929-1933)(4)清华才子(1929-1933)(5)青年讲师(1933-1935)(1)
青年讲师(1933-1935)(2)青年讲师(1933-1935)(3)青年讲师(1933-1935)(4)牛津(1935—1937)(1)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