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老子新解:何新全新詮釋古代經典 》
第30節
何新 He Xin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②。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③,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④。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⑤。
①佐,讀為助,一音之轉。人主,王者。強,稱強。好還,劉師培說:“《說文》雲:‘還,復也。’《爾雅·釋詁》雲:‘還,反也。’”嚴可均曰:“‘以道佐’應為‘以道作’。”
俞樾曰:按唐景竜碑作“以道作人主者”,乃古本也。河上公註曰:“謂人主能以道自輔佐也。”則河上公亦是“作”字。若曰“以道佐人主”,則是人臣以道輔佐其主,何言人主以道自輔佐乎?二字相似,又涉註文“輔佐”字而誤耳。朱謙之按:古本《道德經》校刊拓本,均作“以道作人主者”,石刻尚在,俞氏之說萬無可疑。亦可備一說。
王弼註:“為治者務欲立功生事,而有道者務欲還反無為。故云:‘其事好還’也。”
朱謙之註:還,古音旋(見《釋文》)。範應元雲:“還,句緣切;經史‘旋’、‘還’通。”何按“其事好還”,謂兵兇戰危,反自為禍也。或釋“好”為容易,釋“還”為還報、報應。把“其事好還”解釋為“用兵這件事,容易得到報應”。“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即報應之驗。
②勞健說:“‘大軍之後,必有兇年。’景竜、敦煌與道藏竜興碑本無此二句,他本皆有之。《漢書·嚴助傳》:淮南王安上書云:‘臣聞軍旅之後,必有兇年。’又云:‘此老子所謂師之所處,荊棘生之者也。’按其詞意,‘軍旅’、‘兇年’當別屬古語,非同出《老子》。又王弼註止雲:‘賊害人民,殘荒田畝,故曰荊棘生焉。’亦以本無其語。”帛書《老子》甲乙本亦無此二句。
③善者,指善用兵者。俞樾曰:按“敢”字衍文。河上公註曰:“不以果敢取強大之名也。”註中“不以”二字,即本《經》文。其“果敢”字乃釋上文“果”字之義,非此文又有“果”字也。今作“不敢以取強”,即涉河上公註而衍。王註曰:“不以兵力取強於天下也。”亦“不以”二字連文,可證《經》文“敢”字之衍。唐景竜碑正作“不以取強”,當據以訂正。
果,《爾雅·釋詁》:“果,勝也。”
已,高延第曰:“已,止也。”
果而已,勝之則止。
④矜,自高自大。
伐,自我誇耀。
傅奕本、景竜本作“是果而勿強”。是,總結語。
強,逞強。朱謙之說:《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莊王曰:“其為先君宮,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此即“果而勿強”也。用兵而寓於不得已,是視勝猶不勝,不以兵強天下者也。
⑤此三句並見55章。已,異本作亡。顧觀本作“不道早亡”。何按:已,巳也,音通死,通亡。河上公註:“草木壯極則枯落,人壯極則衰老也。言強者不可以壯,枯老者坐不行道也,不行道者早死。”蘇轍說:“壯之必老,物無不然者,惟有道者成而若缺,盈而若衝,未嘗壯,故未嘗老,未嘗死;以兵強天下,壯亦甚矣,而能無老乎!”
高亨《老子註譯》說:“壯了就老,乃是規律。而下文雲:‘是謂不道’,可知此句之上,應有省文,省駢相反之意。魏源《老子本義》:‘物壯則老,此天道也。而違之者,是不道矣,宜其暴興者必早亡已也。’”
高之譯文如下:“凡物強壯了就要衰老,若違反此規律,妄自逞強,這叫做不合於道,不合於道就要提早滅亡。”
姚鼐曰:此章之“物狀則老”十二字為衍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
|
|
新版序 | 序(1) | 序(2) | 序(3) | 序(4) | 序(5) | 序(6) | 序(7) | 序(8) | 序(9) | 序(10) | 序(11) | 第1節 | 第2節 | 第3節 | 第4節 | 第5節 | 第6節 | 第7節 | 第8節 | 第9節 | 第10節 | 第11節 | 第12節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