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   》 孟子卷·论政治(7)      李鍌 Li Xian

  豚音tún,小猪。
  彘音zhì,猪。
  畜音xù,饲养。
  勿夺其时不要剥夺人民耕种的时机。
  庠序古代学校的名称,殷曰序,周曰庠。庠,音xiáng。
  颁白者头发花白的老人。颁白即斑白。
  负戴以背负,以头顶。
  析论
  本章是《孟子》一书中最长的一章,全文都是齐宣王和孟子的对话。齐宣王希望孟子为他讲述春秋霸主齐桓、晋文的事迹,但孟子不愿谈霸道,却委婉曲折地为他谈王道,波澜翻腾,跌宕有致。
  本章依照对话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段落:
  第一段从文首至“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以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仁术”,肯定宣王可以保民而王。
  第二段从“王说曰《诗》云”至“然后快于心与”。孟子晓喻宣王推恩足以保四海,宣王之不能王天下,是不为,而非不能。
  第三段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至“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分析王之所大欲,若顺欲而为,必有后灾;只有施仁政,方能无敌于天下。
  第四段从“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至文末。孟子谈仁政之要在养与教二端,并提出仁政蓝图。
  阅读本章,最需留意的有下列几事:
  一、齐宣王即位第二年,魏国梁惠王攻打赵国,齐国用孙膑为将救赵,打败了魏将庞涓,此后过了将近二十年的安定生活,算得上民富国强。宣王先祖齐桓公曾为春秋霸主之一,而宣王时代,诸侯争为雄长,宣王也不例外,一心大欲为“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这是标准的霸业行径。儒家主张王道,而不主张霸业,孔子以来即是如此。孟子私淑孔子,当然也尊王黜霸,因而对于齐宣王之齐桓、晋文之问,很技巧地加以拒绝,而转入王道的讨论。这不是孟子不知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书中,曾详述王霸之分(《公孙丑》上·三),即为明证。
  二、儒家的政治理念是君王由修身做起,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的总道德是仁,因此仁心是做一个国君最根本的条件。像齐宣王不忍牛无罪而就死地,就是仁心的表现,而他被误解为吝惜的以羊易牛之举,本是基于仁心行事,孟子及时给予“仁术”的肯定,其用意在诱导宣王能推其仁心,行其仁政,而有“推恩足以保四海”的结论,这对宣王的鼓励可说非常之大。
  三、“不为与不能”一节,是《孟子》一书中著名的寓言,句句说得入理。我们不能以宣王有“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之问,就认为他幼稚无知。需知齐宣王当时心目中认为齐国如此富强,要做的都做了,而孟子还说他没有做,所以才有如此一问。这一问其实是很有深度,同时也可看出孟子说话技巧的高明和事理分析的透辟了。
  四、仁政之要,在养与教二端。就重要性说,教为根本;就施政程序说,养为优先。因为一般百姓,无恒产就无恒心,所以明君制民之产,要能俯仰无缺。“五亩之宅”至“可以无饥矣”一段,是孟子养民的基本主张,再进而“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如此由养而教,是孟子理想中的仁政蓝图,实际上是承接孔子既富而教、足食而信的治道原则。
  五、古代庖厨,既为炊膳之所,亦为宰杀牲畜之处。君子因为不忍那些牲畜无罪而就死地,才有“君子远庖厨”之说,可是这句话被后世男人曲解为不帮忙做家事的借口,误解古书,真是荒谬。古代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也许男人可以不做家事,但是现代两性平权,家事也要互相帮忙处理,才是正确的观念。
  六、本章中,“君子远庖厨”、“明察秋毫,不见舆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缘木求鱼”、“无恒产、无恒心”、“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诸语句,有的成为成语,有的成为思想史上的名言,值得我们多去研读熟诵。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目录孟子卷·论性善(1)孟子卷·论性善(2)
孟子卷·论性善(3)孟子卷·论性善(4)孟子卷·论性善(5)孟子卷·论性善(6)
孟子卷·论性善(7)孟子卷·论性善(8)孟子卷·论性善(9)孟子卷·论性善(10)
孟子卷·论性善(11)孟子卷·论性善(12)孟子卷·论行为(1)孟子卷·论行为(2)
孟子卷·论行为(3)孟子卷·论行为(4)孟子卷·论行为(5)孟子卷·论行为(6)
孟子卷·论行为(7)孟子卷·论行为(8)孟子卷·论行为(9)孟子卷·论行为(10)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