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天皇巨星的心路歷程:劉德華傳   》 第42節:笑傲歌壇(4)      夏君 Xia Jun    方子 Fang Zi

  到了70年代,許氏兄弟(許冠文、許冠傑)出現了,唱了不少風趣幽默和情意綿綿的經典歌麯,推動了香港流行歌的發展。由此,許冠傑一鼓作氣,接二連三地推出《賣身契》、《天才與白癡》等粵語歌,引起了香港人極大的興趣。顧嘉輝、黎小田趁熱打鐵,藉助電視劇這一媒介,使粵語歌麯深深打動了市民的心,同時也唱紅了鄭少秋、汪明荃、甄妮等人。到了80年代初,香港粵語歌麯無論在演唱還是在詞、麯的創作上,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這期間,歌手隊伍不斷壯大:許冠傑、林子祥、羅文、關正傑、徐小鳳等為代表的前輩歌星已屬“老大”;譚詠麟、陳百強、張國榮、鐘鎮濤等跨入一綫;雷安娜、梅豔芳、葉倩文等後輩前景看好。他們的崛起,新聞傳媒功不可沒。幾大電子媒介安排了大量流行音樂節目,而且都有每周的流行榜。如“中文金麯竜虎榜”、“金榜十大”、“勁歌金麯”等;“中文歌麯擂臺陣”則及時告知市民唱片的銷量,以引起廣大市民的關註;同時,一年一度的樂壇頒奬禮使得收視、收聽率越來越高,由無綫電視臺舉辦的、每年一屆的“新秀歌唱大賽”(梅豔芳獲首屆冠軍),更是吸引了市民的眼球。
  在這樣一種繁榮景象中,優秀歌麯層出不窮。如許冠傑的《紙船》、《是雨?是淚?》,陳百強的《今宵多珍重》、《漣漪》,譚詠麟的《雨絲•情愁》、《忘不了你》,張國榮的《風繼續吹》,林子祥的《這一個夜》,《天籟——星河傳說》,徐小鳳的《無奈》、《星星河》,雷安娜的《舊夢不須記》,汪明荃的《萬水千山總是情》,葉倩文的《漫步人生路》,等等。
  緊接着,年輕歌手全面“奪權”。譚詠麟憑《霧之戀》和《愛的根源》創下驚人銷量,20場演唱會場場爆滿,成為香港歌壇第一人;張國榮的《MONICA》一舉成功,輕而易舉地成為歌壇偶像派明星;梅豔芳的《赤色梅豔芳》與《飛躍舞臺》相繼走紅;而除了阿LAM(林子祥)還在歌壇穩如泰山外,其他老將的勢力似乎就在走下坡路了。
  80年代中期,譚詠麟、張國榮兩人在香港歌壇稱王稱霸,他們兩人的唱片銷量及所得奬項,令人望塵莫及。後來,張學友嶄露頭角,許多老歌手星運日沉,劉德華就是在這樣的香港歌壇背景下走上演唱之路的。
  1988年,劉德華獲得了由臺灣唱片界給他頒發的“金竜奬”。第一次在演唱上得奬,這讓從“駡”聲中唱起來的劉德華受寵若驚。回想當時的感受,他至今仍有感慨:“在出席頒奬禮的時候,心情還不大緊張,可是輪到頒發最傑出演員部分,心裏便卜卜跳。這個奬,是大會頒發的最後一個奬,如果沒有就肯定成敗局的了。”
  得到這個奬,讓劉德華對自己在唱歌方面的前景有了信心。人們可能對他當時得的這個奬已經沒有什麽記憶(因為他後來得奬太多),但對劉德華來說卻是記憶深刻。因為頒奬禮上還出現了一個令他驚喜的小插麯。
  那天,為劉德華頒奬的是好萊塢影星波姬小絲。見當紅國際影星為自己頒奬,劉德華心中本來就欣喜萬分。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當他接奬後,波姬小絲在他的臉頰上熱吻了一下,以示祝賀。這一吻,讓劉德華興奮得一陣眩暈。他沒想到自己會獲此殊榮,因為,她與在此前獲奬的成竜,也就是握手祝賀嘛。
  其實,在參加頒奬禮的頭天晚上,劉德華因長期連續工作,以致透支健康造成休剋。那麽,頒奬禮上的暈眩,是否與此有關呢?1989年,張學友多路出擊,不但出了第一張國語唱片,還憑《旺角卡門》中“烏蠅”一角,獲得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奬最佳配角奬。這之後,他馬不停蹄地接拍電影,並推出粵語唱片《太陽星辰》和《沉默的眼睛》,且均受歡迎。
  劉德華也不錯,他在這一年首次憑《旺角卡門》獲得香港電影金像奬提名,唱片《情感的禁區》銷量接近“白金”,另外,《知己良朋》、《癡心錯付》等歌也都被聽衆接受,而一改以往風格,以搖滾旋律演唱的《我恨我癡心》亦打進流行榜。自此,華仔終於在歌壇站住了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節:成長之路(1)第2節:成長之路(2)第3節:成長之路(3)第4節:成長之路(4)
第5節:成長之路(5)第6節:成長之路(6)第7節:縱橫銀海(1)第8節:縱橫銀海(2)
第9節:縱橫銀海(3)第10節:縱橫銀海(4)第11節:縱橫銀海(5)第12節:縱橫銀海(6)
第13節:縱橫銀海(7)第14節:縱橫銀海(8)第15節:縱橫銀海(9)第16節:縱橫銀海(10)
第17節:縱橫銀海(11)第18節:縱橫銀海(12)第19節:縱橫銀海(13)第20節:縱橫銀海(14)
第21節:縱橫銀海(15)第22節:縱橫銀海(16)第23節:縱橫銀海(17)第24節:縱橫銀海(18)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