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42節:六、東山再起(3)      康震 Kang Zhen

  以前,蘇軾覺得王安石這個人脾氣倔強、聲色俱厲、不近人情。現在想來,其實不然。
  蘇軾與王安石在江寧第一次會面,蘇軾身着便裝,開玩笑地說:"蘇軾今日敢以野服見大丞相。"王安石看看自己身上同樣的便裝打扮,朗聲笑道:"禮儀難道是給我們這些人設置的嗎?"(事載宋·朱弁《麯洧舊聞》)坎坷崎嶇的仕途道路、險惡叢生的世道人心、變法改革的一波三折、家庭生活的重大變故,所有這些都讓王安石對政治前途心灰意冷,他衹願做個普普通通的田捨老翁,與朋友們在一起聊聊天、寫寫詩。他還反復勸告蘇軾在江寧購置田地,就此安傢平靜地過日子,不必理會朝野動態。而蘇軾也積極地在江寧、儀徵兩地訪求田地,籌措安傢事宜。在給王安石的信中,他說:"最近幾次的見面,承蒙您對我多加撫慰教誨,恩情厚重。我本來打算在江寧購置田産,陪您終老於鐘山之下。如今又來儀徵訪求,如果真安置妥當,今後扁舟往來,要與您見面並不睏難。"(《與王荊公書》)
  以前蘇軾覺得王安石這個人雖有學問,但總喜歡標新立異,華而不實。現在想來,其實也不然。
  他們二人曾在一起欣賞蘇軾的密州舊作《雪後書北臺壁二首》。王安石對其中"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兩句特別欣賞,認為這兩句詩運用典故非常精妙。王安石的女婿蔡卞表示不理解,他問王安石:"這難道不是描寫雪景的詩句嗎?將雪中的樓臺比作玉樓,將漫天飛雪比作銀海,其中未見使用什麽典故呀?"話雖然這樣說,但是蔡卞卻無法解釋"寒起粟"與"光搖"的涵義。王安石解釋說:"在道傢典籍中,將雙肩比作玉樓,將雙目比作銀海。因此這兩句詩的意思就是:天氣寒冷,凍得人聳起肩膀,直起雞皮疙瘩;滿世界的雪花讓眼睛昏花,看不清楚。"他問蘇軾:"子瞻,我說得對嗎?"蘇軾會心地笑了。後來他在朋友面前不得不承認,這兩句詩自問世以來,還沒有人看出其中潛藏的這個典故,蘇軾不禁感慨:王安石的確有真纔實學,的確博學多聞(事載宋·趙德麟《侯鯖錄》、宋·王十朋《東坡詩集註》)!
  以前蘇軾覺得王安石這個人固執己見,獨斷專行,不免令人生厭。現在想來,其實更不然。
  一次,二人正談得投機,蘇軾突然很嚴肅地說:"荊公(王安石致仕後被封為荊國公),我有話要對你說。"王安石一聽蘇軾這語氣,以為他要提及兩人之間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立刻警覺起來,神情有些異常。蘇軾連忙說:"荊公不要誤會,我所要說的是關係天下安危的大事。"王安石這纔放下心來,說:"你且說說看。"蘇軾說:"窮兵黷武、大興冤獄,這是漢唐盛世滅亡的先兆。自從太祖皇帝立朝以來,以仁厚治理天下,就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如今朝廷連年與西夏交兵,屢戰屢敗。而蔡確(王安石提拔的變法派新進之士)等人又在東南一帶大興冤獄。您為什麽不挺身而出,仗義執言,解救這種危難的局面呢?"王安石竪起兩根手指,無奈地搖搖頭說:"這兩件事情都是呂惠卿(王安石提拔的變法派新進之士)他們做的,我現在告老在傢,哪裏還敢多說話?"
  蘇軾嚴肅地說:"你說的有道理。在其位則言其政,不在其位則不言其政。但這是大臣侍奉皇上的常規禮儀。當今聖上以非常之禮待您,您又怎能以常規之禮對待聖上?"以往如果聽到蘇軾如此激烈的言論,王安石也許不免大發雷霆,針鋒相對,可是這一次不同了,王安石表示:"子瞻不必再說,我一定嚮皇上進言!"(事見《邵氏聞見錄》12)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第2節:一、少年成名(1)第3節:一、少年成名(2)第4節:一、少年成名(3)
第5節:一、少年成名(4)第6節:一、少年成名(5)第7節:一、少年成名(6)第8節:二、步入仕途(1)
第9節:二、步入仕途(2)第10節:二、步入仕途(3)第11節:二、步入仕途(4)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第14節:二、步入仕途(7)第15節:二、步入仕途(8)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第18節:三、大難臨頭(1)第19節:三、大難臨頭(2)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第22節:三、大難臨頭(5)第23節:三、大難臨頭(6)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