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   》 读孟子的夫子(1)      Ma Ruifang

  百家讲坛主讲人之间互相交流的最佳手段是互发短信
  我跟百家讲坛其他主讲人打交道,主要通过短信。回短信最快的是王立群和隋丽娟。王立群晚上手机关机,如果他没看到我晚上十点之后发的短信,会在第二天一开手机,马上回信道歉。
  我有什么事需要找人商量,常找易中天。易中天聪明过人,点子特多。但易中天经常手机不开机,座机是录音。而找王立群商量,总是电话一打就通,电短信一发就回。
  2007年因为要搞世界遗产纪念活动,百家讲坛节目组出个新招:请二十位主讲人讲经典。我是年初到北京时知道这事的。百家讲坛通知我准备一集“我读经典”。接着我到鞍山讲学,就琢磨我讲什么内容?我把初步想法发给张长虹,长虹告诉我:王立群老师已经给我们讲了一堂,我们觉得结合个人经历讲经典,这个思路很好。
  我回到济南,摸起电话找王立群,我对他说:听说讲经典得结合个人经历?你和易大佬都曾上山下乡,经过风雨见过世面,本人属“温室里的花朵”,“文革”前就大学毕业。如果要我讲经典,只能讲学习啦。只能讲讲跟外国留学生、外国专家、还有大家名家打交道的事儿,要不,我讲讲《论语》“学而”的事儿?接着我讲了几段有趣的例子。
  王立群立即说:“马姐”的经历正是“马姐”的财富。你这样的经历是别人没有的。肯定能讲出味儿来!你讲你和外国留学生、外国专家打交道的事儿,这些事很新鲜,观众肯定乐意听!你就讲《论语》讲学习吧。
  其实结合个人经历讲经典,不是王立群的发明创造,而是制片人万卫的既定方针。王立群知道后,率先付诸行动。
  当时,我问王立群:你准备讲什么?
  讲孟子啊。王立群说。
  我立即明白,像王立群这样因“出身不好”而吃够苦头的,必须得找孟子“天将降大仁于斯”对号入座啊。
  哪个说王立群“笨”啦?他聪明着咧。
  我说:你啥时写好啊?发我看看?
  我提这样的要求,按说是犯忌的。同样讲经典,人家凭什么把自己还没成熟的讲稿发给你看?你把精华都借鉴去,算谁的?
  王立群毫不犹豫,马上答应。
  我说:我写好也发给你。给我提提意见啊。你是研究文学史前半段的,我是研究后半段的,我主要研究小说。讲经应该是你拿手。
  王立群说:我既得写读经,还得写读《史记》,未必有时间研究马姐的讲稿,你还是听听长虹和解老师的意见吧。
  这也是王立群的特点:他能办的事,他答应办;不能办的事,他就说不能办,决不虚与委蛇,说得天花乱坠,最后不办实事。
  我在王立群启发下通过个人经历讲经典的讲稿,居然一次“蒙混过关”,我很得意。王立群却没这么容易。一周之内,他给我发了三稿,他的第一稿发给编导;编导提了意见,他修改了写第二稿;编导再提意见,他写了第三稿。
  我用读散文的眼光看王立群写的三次稿子,觉得一稿不如一稿。就对家人说:“老笨给指挥得快要找不到北了。”
  “老笨”是我和易中天背后对王立群的称呼。王立群为人老实,有时上小报的当。我和易中天就拿王立群“笨对新闻界”的事相邮传做笑语。当然啦,易中天笑完了,再帮王立群支招。
  王立群到北京,在拍摄地点,跟大家议论如何讲经典,问:我该按哪一稿讲?这个编导组长说:应该按A稿讲;那个编导组长说:应该按B稿讲;百家讲坛总导演说:得按C稿讲。据说制片人和总策划还另有意见。
  王立群非常惊讶,怎么?我写的稿子,你们都看了?连其他组编导也看了?
  王立群还不知道,另外一些组的主讲人也有人看过呢。
  王立群用自己的稿子“诱导”了大家。我给王立群发条短信:“知道你对讲坛诸位的最大帮助不?‘结合个人经历讲经典’,武林高手还没出招,先把‘葵花宝典’拱手送人,令人笑倒!”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百家讲坛
一 谁是最受欢迎的主讲人(1)一 谁是最受欢迎的主讲人(2)
二 为什么必须观众喜欢(1)二 为什么必须观众喜欢(2)
三 《百家讲坛》是不是“魔鬼的床”(1)三 《百家讲坛》是不是“魔鬼的床”(2)
四 学术为什么要向大众传播(1)四 学术为什么要向大众传播(2)
五 我们应该怎样走上讲坛(1)五 我们应该怎样走上讲坛(2)
六 观众想在《百家讲坛》那里看到什么(1)六 观众想在《百家讲坛》那里看到什么(2)
“开坛元勋”和“一千零一人”(1)“开坛元勋”和“一千零一人”(2)
公路铁路饭店通票(1)公路铁路饭店通票(2)
“我很高兴做学术明星”“两大好处”和“一个观众”
于丹“酷评”和“捧哏”性情中人易中天
易中天神猴也?(1)易中天神猴也?(2)
不给你这个鸡场下蛋了(1)不给你这个鸡场下蛋了(2)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