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醬缸:千年難醒的噩夢 》
第42節:活活急死人
柏楊 Bai Yang
中國文化另一個使人傷心欲絶的現象是,"《春秋》責備賢者",前面介紹的董狐先生,就是一個說明。發揚這種學說的孔丘先生,真使人搥胸脯。他閣下對人生有深度的瞭解,對做人道理,也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全部《論語》,堆滿了格言。他嚮當權派提供了統禦之術,並嚮大傢夥保證,如果用他那一套統治小民,江山就成了鐵打的啦。這一套當時頗不吃香,但經過董仲舒先生奮勇的推薦,西漢王朝皇帝劉徹先生采用了之後,果然發生強大的威力。不過他閣下理論中最糟的是"責備賢者",他閣下為啥産生了這種畸形觀念,我們不知道,可能是勉勵"賢者"更上一層樓吧。君不見父母打孩子乎,孩子委屈萬狀,哭得肝腸寸斷,可是老頭卻氣壯山河曰:"你是我的兒子,我纔打你呀,別人的孩子三跪九叩叫我打,我還不打哩。"無他,俗不云:"打是親,駡是恩,不打不駡是仇人。"你是賢者,我纔表演自由心證兼誅心之論,你如果不是賢者,而是地痞流氓不入流下三濫,請我責備你,我都不屑責備你。
責備賢者的原意是不是如此,不敢確定,即令是如此的吧,結果也難逃天下沒有一個是好人的厄運。勉勵"賢者"更上一層樓當然是善意的,但在實踐上,自由心證兼誅心之論一齊爆發,一定産生"責人無已時"的絶癥。這絶癥就是挑剔沒有完,好象百步蛇的毒牙,咬着誰誰就得四肢冰冷,隆重的擡到太平間。蓋人性是軟弱的,都有錯誤的時候,都有犯下滔天大罪的時候,都有鬍思亂想把不穩舵的時候,柳下惠先生也會想別的女人,孟軻先生也會為目的不擇手段。
49.活活急死人
同音字和陌生的字,無法在口頭上指點迷津,這是違章建築式方塊字最大缺點之一。"常"字乃普通字,嚷得久啦,頑石也可能點頭。可是有些字焉,你如果根本不認識它,就是把舌頭磨掉,都不會弄清它是怎麽寫的。香港小說傢劉以鬯先生,這個"鬯"字真是坑人,貴閣下不妨打個電話給你的女朋友,介紹介紹這個"鬯"字試試。我老人傢第一次聽人介紹的時候,也是在電話裏恭聆的,那傢夥就因為解釋這個"鬯"字而幾乎得了喉頭癌。蓋"劉"是卯金刀劉,桃園三結義那位當大哥劉備的劉。"以"是可以的以。鬯是──嗚呼,你說"鬯"字怎麽寫吧!"唱戲的唱?""暢快的暢?"既然都不是,請問是啥?"一個叉叉,四邊有四點,然後用半個口字在下面一托,然後再寫一個『匕首』的『匕』字。"說是可以這麽說,如果對方是個年輕人或洋老爺,恐怕說了比不說還要使他鬍塗。即以柏楊先生之尊,那傢夥氣得幾乎要把電話砸爛,我該不懂仍不懂,後來他急啦,衹好曰:"好老頭,算你冥頑不靈,到街上買一本他的大着瞧瞧吧。"看了圖樣,這纔知道原來是這玩藝。如果是我們嚮往的拼音文字,衹要念曰:C-H-Y-O-N,便啥都解决矣。一個"鬯"字,就浪費了那麽多時間和細胞,結果還是白浪費,實在使人悲哀。
把方塊字改成拼音字,當然有它的睏難,好比前面所舉的"常長嘗廠腸",同音之字一多,拼起音來,都是一樣的,就更分不清啦。這是有道理的,不過任何一個變革,在開始時候都不能一下子就十全十美,時間和習慣會改正它的缺點。即令是方塊字,一個字匹馬單槍闖天下的時代已過去啦,現在已是連綴成詞的時代,而詞則是多音節的,像"混蛋"、"王八蛋",拼起音來,絶不會跟"煮蛋"、"荷包蛋"糾纏不清,就是"五常街"、"武昌街"吧,衹要凡是數目字或地名的後面加一個特製字母,也就一目瞭然。而且最主要的,一旦拼音字流行開了之後,會有很多舊字被淘汰,也會有很多新字應運而生。醬缸蛆反對拼音字似乎衹是掩住爛瘡,而拚命拉開嗓門挑剔醫生開的藥方。
不管怎麽說吧,反正因為我們是方塊字的緣故,中國人就受不完的罪。最低限度,寒霧女士就無法幫助鄒梅先生傾吐他內心的悲哀。當時我曾建議改用英文,鄒梅先生的英文應沒大問題,那麽同樣可以達到目的(可憐,我們卻得依賴夷狄文化才能表達中華文化,這牛實在不好意思再吹),不知道寒霧女士試了沒有也。不過她看見他變了形的病體,又害怕又傷心,可能沒敢再去,而徑伺候太夫人回傢。衹好希望他的朋友不妨考慮考慮,萬一鄒梅先生的英文跟柏楊先生的英文同樣差勁,那麽用一下註音符號,如何。
註音符號,在一九二○年代之初,叫做"註音字母",一聽到"字母",醬缸蛆紛紛大恐(那時候的醬缸蛆,比現在可多得多啦)惟怕"字母"出籠,會把方塊字改革掉,於是改稱為"註音符號",表示衹不過是符號罷啦,並不打算進化到拼音。註音符號自實行以來,功效大着,不但可使中國人對方塊字有統一的讀音,還可使中國人易於認識方塊字。不要說別的,洋孩子衹要讀了一年小學,立刻就可寫出一封感情充沛的信;而中國孩子,讀到四年級還不能筆下通順。而現在則不然啦,因為註音符號的緣故,小孩子小學上了一個學期,就可以結結巴巴寫上一篇。敝小孫女柏瑪麗小姐,從去年起就一直跟比她大兩歲的孫世鐘小妹妹魚雁往還。孫小妹的方塊字是她爸爸教的,寫着寫着不夠用啦,就夾英文。柏小妹知道的方塊字也很有限,寫着寫着,不夠用啦,就夾註音符號。(孫小妹夾的英文,柏老頭查查字典,可以為她譯出;而柏小妹夾的註音符號,寄到全是英文世界的美國,媽媽又是美國人,衹有靠爸爸,而爸爸當初在國內時,大概不見得學過註音符號,即令學過,也應該忘個淨光,恐怕真成了天書,沒人懂也。)這些都是從前連做夢都夢不到的事,能不額手稱慶乎哉?
然而,這麽一個對方塊字有貢獻的利器,醬虹蛆仍懵懵懂懂,大興問罪之師,認為破壞了方塊字啦。大概十六、七年之前,就有立發之徒,在立法院提出嚴厲質詢,認為國民學堂一年級課本上竟沒有一個方塊字,而全是奇奇怪怪的註音符號,簡直存心毀滅傳統文化,鬧得烏煙瘴氣,雞飛狗跳。
事實上,柏楊先生更反對註音符號,蓋註音符號延長了方塊字的壽命,使那落伍而僵死了的圖案畫,得到新的裝備,而作垂死掙紮。不過,註音符號也確實是進步的工具,中國鐵路用的電報,就是註音符號拍發。嗚呼,洋大人之文拍電報,馬上可拍,也馬上可讀,衹有圖案畫拍電報,簡直能把人急出白頭髮。先要把圖案畫譯成阿拉伯數字,然後再譯回圖案畫。這種時間上的耽誤,真是可怖。尤其圖案畫譯阿拉伯字時,學問小的朋友,因弄不清部首,半小時都查不出一個字。如果打起仗來,一分一秒都决定勝負,電報還沒譯出,人已死光啦,要這電報幹他媽的啥。北洋軍閥時代,有這麽一則故事,可惜忘記是那個軍閥啦。那時候軍閥發電報不付錢(不是每個軍閥都不付錢,必須是大軍閥才能不付錢),他閣下忽然染上重病,氣息如縷,看情形說翹辮子就翹辮子。於是乎,有那麽一天,他那位在家乡的太太,忽接到他的十萬火急電報。這一驚非同小可,立刻把夫子請來,查着電報簿翻譯,譯一字瞧一字,譯一句瞧一句,衹見上面寫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醬缸 | 第2節:靈性衰微 | 第3節:醬缸特産 | 第4節:化淫棍為聖明 | 第5節:尿入骨髓 | 第6節:說不準學 | 第7節:榮華富貴 | 第8節:英雄人物 | 第9節:千古奇冤 | 第10節:愚惡 | 第11節:難得鬍塗 | 第12節:鬼神歡聲雷動 | 第13節:做官與麻人 | 第14節:走老闆路綫 | 第15節:賞飯學 | 第16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 第17節:人生以做官為目的 | 第18節:聖人的定義 | 第19節:建議三項 | 第20節:盡可能少開會 | 第21節:努力讀書 | 第22節:黨進先生 | 第23節:三代以下 | 第24節:非人也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