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国的才子佳人:现代作家的婚恋与创作   》 二、“爱的,谁不怀了一种期待?”:丁玲(1)      Wang Mingjian

  沈从文离开业已奠基的军旅人生,孤身来到北京的目的,是寻求人格的独立和自由。因此,他既未去找正在北京的大姐,又不愿去攀附有亲戚关系的熊希龄,而是蜗居在廉价的西河沿小客店、酉西会馆,到京师图书馆去自学。后搬至北大毗邻的“窄而霉小斋”(沈从文自嘲其租住的房间)。此时,北大校长蔡元培,奉行“门户开放”和“学术自由”的办学方针,对不注册的旁听生从不限制,沈从文便加入了旁听大军。在北大旁听期间,他结识了北大英文系的陈炜谟、德文系的冯至和哲学系的杨晦,以及刘梦苇、黎锦明、王三辛和陈翔鹤等好友。旁听虽不受限制,敏感而自尊的沈从文,正式进入大学读书仍是他挥之不去的梦想,无奈他的文化程度太低,要通过大学的入学考试,无异于比登天还难。1923年秋天,沈从文参加了燕京大学二年制国文班的入学考试,一问三不知,得了零分,连报名费也悉数退回。此次考试,使他彻底放弃了考大学的奢望。自此,他在旁听的同时,决定走文学创作之路。可夜以继日地伏案写作,换来的却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沈从文外表虽柔弱,内心却非常倔强、刚强,他坚信自己在文学创作上一定能成功!
  沈从文在浪迹北京,从事自学和写作的日子里,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生存的问题。他经常饱一顿饿一顿。寒冬腊月,北京的气温已是零下十多摄氏度,他的住所没有火炉,只有一身单衣,两条棉被。他能坚持下去,除了朋友们的帮助外,还沾了当时社会尊重举子的光。一位走街串户卖煤油的陌生老头,曾借给他两百铜子,使他度过了一个年关。沈从文为此感动不已,不仅在《边城》中将这位善良的老人,放大为无偿撑渡50年的老祖父,而且在他神志陷入迷乱之际所写的《一个人的自白》里,还铭记此事,心存感激。清朝习俗,举子进京会考,没钱可赊账,虽到民国,然此种遗风尚存。因此,在北大附近的穷学生,每每在公寓和小饭馆吃饭时,没钱时便可以欠账。沈从文自然时常签字欠账。10年后,已是功成名就的他从上海回北京,缅怀昔日岁月,在沙滩附近故地重游,还看见昔日常去的那个小饭馆的欠账牌上,仍然写着“沈从文欠××元”字样。凌宇曾问他,是否归还欠账,沈从文面露羞愧地说“当然没还”。参见凌宇:《沈从文传》,第192页。
  1924年初冬,沈从文在生活窘困、创作无门时,向时任北大统计学讲师的著名作家郁达夫写信,倾诉自己的困境,希望得到他的帮助。11月13日,大雪纷纷,郁达夫来到“窄而霉小斋”看他,发现他正穿着两件夹衣,用棉被裹着双腿在桌前写作。郁达夫深为感动,将脖子上的一条淡灰色羊毛围巾摘下,送给了他。然后邀请他一道出去吃饭。结账时用去一元七毛多,郁达夫拿出五块钱,并将店主找补的余钱留给了他。沈从文对此终生难忘。半个世纪后,郁达夫的侄女郁风拜访年逾古稀的沈从文时,他还说:“那情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郁风:《三叔达夫》,《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5辑。。沈从文的遭遇触动了郁达夫穷困潦倒的隐痛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当天晚上,他一气呵成了在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1924年11月16日《晨报副刊》。。在文章里,郁达夫借沈从文对“念书”具有“坚韧不拔的雄心”,尽情地倾诉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他奉劝像沈从文那样痴迷于国立大学毕业就能解决生计的文学青年,现实不允许他们如此虔诚,他们的人生之路只有三条:上策是到外面找事做;中策是去革命、去制造炸弹;下策应募当兵或做贼去偷窃,总之,当兵或做贼都比从事文学创作强,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嬉笑怒骂、酣畅淋漓。
  丁玲,与沈从文结识于1925年初。沈从文向《京报》投稿与胡也频相识,丁玲听胡也频说沈从文“长得好看”,特意与胡来看望,从而开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剪不断理还乱的沈丁恩怨。1925年初,沈从文因向《京报·民众文艺》投稿而与胡也频相识。不久,丁玲听胡也频说沈从文“长得好看”,特意和胡也频一同来看望他,从而开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剪不断理还乱的沈丁恩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团结出版社
苏雪林:“精神贞操之重要,更在肉体之上”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1)
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2)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3)
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4)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2)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3)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4)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5)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6)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7)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8)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9)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0)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1)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2)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1)
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2)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3)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1)二、“爱在右,同情在左”(2)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3)三、“爱了一个人,即永久不改变”(1)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